^ 35
校本培训《燃趣味 悦讲述 ——在一日活动中发展幼儿说明性讲述能力》通讯稿——胜利幼儿园 郭净_巫小芳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校本培训《燃趣味 悦讲述 ——在一日活动中发展幼儿说明性讲述能力》通讯稿——胜利幼儿园 郭净

文/郭净  时间:2020-11-17  浏览数:922


    我们都知道,讲述活动包含了叙事性讲述、说明性讲述两种类型,其中说明性讲述活动开展起来难度最大,因为它要求幼儿必须具有较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客观描述事物,运用的词汇和语句尽可能的简洁明了、规范准确,稍不留神,说明性讲述活动就变得枯燥乏味,幼儿可能会变得不喜欢讲述、不愿意讲述,致使幼儿的讲述能力得不到提高。如何让幼儿喜欢说明性讲述活动,从哪些途径提升幼儿说明性讲述能力呢?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思进行探究。

要发展幼儿的说明性讲述能力,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说明性讲述活动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什么是说明性讲述?即用简洁明了、规范准确的独白语言,说明与解释事物的形状、特征、功用或操作过程。它的核心经验包括以下几点:

(一)以独白语言的形式进行说明性讲述

  幼儿更多的是对讲述对象知觉信息的加工,即初步形成对事物外在的、整体的认知。

(二)使用规范准确、简洁明了的说明性词句

  幼儿开始用一定的逻辑组织知觉信息,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讲述。

(三)理解说明性讲述的内容组织形式

  幼儿已经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逻辑模型,能根据事物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主次地讲述。

幼儿在讲述活动中出现的词汇、语言具体处在什么阶段、哪种水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牛苗苗、李传江、张义宾、周兢老师,从说明性讲述结构和语言入手,对4-6岁儿童说明性讲述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中,他们将说明性讲述结构分为二级编码,按Westby(2010)和Pappas(2006)的划分标准,一级编码是主题框架(Theme Framework,TF)、语篇结构框架(Discourse Struc⁃ ture Framework,DF)、内容结构框架(Content Structure Framework,CF)。其中,内容结构框架 二级编码参考王飞霞(2013)的划分标准。一级和二级编码及例举如图所示。通过此划分标准,我们大致知道幼儿在说明性讲述活动中的语言水平处在哪个阶段,。

那么,教师在说明性讲述中如何进行引导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良好的讲述氛围,言之有趣(加入游戏情景,让幼儿进入“角色扮演”中,如幼儿在建构区扮演“总工程师”进行讲述,能极大调动幼儿讲述的兴趣。)

2.教师示范引导(比例幼儿初次接触说明性讲述活动时,教师可以先示范讲述方法——从外形特征讲到到内部构造、生长过程,鼓励大班幼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自己要讲述的内容,这样能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让讲述更有条理性。)

3.幼儿有一定的认知准备做铺垫(教师选择讲述的内容时需要事先了解幼儿的讲述水平,选择适当的途径为幼儿做讲述前的认知准备,丰富幼儿的讲述经验。)

4.同伴间的模仿学习(可以先请讲述能力较好的幼儿上台讲述,其他幼儿倾听和学习别人是如何讲述的;同伴间相互讲述,学习同伴是如何讲述的。)

5.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大胆表达,进行练习,促进说明性讲述核心经验的提升(提高幼儿讲述能力,除了老师,家长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家对家里熟悉的事物进行简单的讲述,提升幼儿的讲述能力)。

6.注重凭借物的选择与使用。

(1)提供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实物(例如操作单,说明书,幼儿能根据操作单上的步骤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让讲述更加具象;

(2)教师准备好的图片和实物;

(3)幼儿自己选择的图片或实物;

(4)幼儿动手操作的方式安排凭借物呈现的顺序(排图、拼图、设计图、、思维导图、记录的符号等)。

7.通过阅读科学知识类图画书渗透

例如《大豆!变身!》

教师为了让幼儿了解大豆,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发展幼儿的说明性讲述能力。比如,第一阶段通过两次集体教学活动即引导幼儿阅读并讲述大豆生长变化的过程(发芽、开花、长出豆荚、成熟、采摘)和重点阅读大豆变身为豆制品的过程(词汇“曲霉、卤水、发酵”),教师引导幼儿用预测、对比和验证的方式自主阅读,学会按箭头提示顺序阅读,初步学会用规范、简洁的语言有序 地讲述大豆变身的过程,提高了按一定顺序讲述的能力。

第二阶段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自制了豆花、豆浆、豆瓣酱的制作流程图以及图画书中豆饼、味噌、豆面粉等豆制品图片,引导幼儿制作。在这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自己看流程图制作大豆制品,迁移了有序阅读的经验,较熟练地按步骤制作各种豆制品。

第三阶段幼儿在小菜园里种植大豆,全程参与了大豆种植、养护、收成的过程,边种植、边观察 记录,陪着大豆度过了发芽期、早期生长期、出枝 期、开花期、结荚期,收获了大豆。这类活动种植提高了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幼儿养护植物的责任心和劳作的习惯。

8.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引入说明性讲述

大班《怎样滚得更快》:通过白玉萝卜和圆白萝卜的“滚”比赛,幼儿从实践中得知,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需要进行实际操作才能得知。结论:轮胎纵着滚更快,铁桶横着滚更快。

9.在一日活动中有意培养幼儿的说明性讲述。

(1)集体教学活动(大班《好吃的苹果》)

(2)区角游戏活动(建构区搭建)

(3)餐点活动

幼儿的餐点大多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幼儿对这些食品的形状、特征、功用以及生长过程或制作过程较为熟悉,因此,这些可以成为幼儿说明性讲述活动的好题材。

大班的付老师便抓住了这个机会——请“食谱解说员”介绍每天的餐点,付老师安排第二天要进行食谱解说的幼儿名单,家长通过微信公众号得知第二天吃的餐点,并带着孩子一起了解食谱,准备好图片或者视频,孩子带去幼儿园,在班上向其他孩子介绍当天的餐点,包括了它的名称、营养价值以及应该吃多少适宜,让大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通过“餐点播报员”这个活动,提升了幼儿的自豪感,培养了孩子大胆、自信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连贯性,提升了词汇,并且孩子们也很喜欢参与,家长也非常支持和配合。

最后,教师在开展说明性讲述活动时,教师要保证活动中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因此,幼儿讲述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过多介入,重要的是聆听、及时记录语言组织与表达顺序,从而便于后续进行指导与辅助。

                                 聚焦说明性讲述活动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幼儿认识事物是通过看、听、摸、尝等直接感知的。同时,又必须以相应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现象和意义,才能真正认识它,形成正确的概念。为了提升我园教师对说明性讲述活动内容的了解,保教副主任郭老师组织教师们开展了“说明性讲述活动”培训活动。       首先,郭老师阐述说明性讲述的定义——是一种口头语言,在语言交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讲述要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说明与解释事物的特征、功用或操作过程。它不需要生动形象的形容词、丰富的感情色彩,只需客观表述.

        其次,会议上全体教师根据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商讨——制定并开展适合幼儿的说明性语言讲述活动。通过此次培训,老师们对说明性讲述活动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为他们提供了的语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工作室介绍

巫小芳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5月,挂牌于成都市双流区胜利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