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渠工作室个人获奖论文《小语文,大世界》 双流区双华小学程妤潇
小语文,大世界
程妤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这一目标的提出,直接指向了教育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藏着哪些优秀传统中华文化?它们藏在教材的什么地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方能让学生吸取营养?心中有数,方能步伐稳健。
一、中华传统文化,有什么
当代定义的中华传统文化,范围广泛。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具体地讲,中华传统文化以节日、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为载体。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藏在哪里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藏在哪里?
(一)藏在课文中
这些课文可能是古诗词、文言文,也可能是现代文、儿歌等文章。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单元导语中,写到:“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以一个单元来编排传统文化,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本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以及一个“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本单元的课文教学中,孩子们会认识中华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了解节日习俗。孩子们还会认识中华文艺“造纸术”“赵州桥”“清明上河图”,了解它们的历史发展及主要特点。比如:造纸术的发展历史;赵州桥图案的美观;清明上河图里的热闹。
教材中,传统文化篇章的选择和编排体现了编者的用心。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优秀中华文化聚焦到传统节日和中华文艺两个方面。其实传统节日在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传统节日》中就有初探。
(二)藏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上面已经提及,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一个“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的具体编排是这样的——在本单元课文的课后,有一些前后连贯的学习活动。第一次是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习俗;第二次是小组交流,整理收集资料,补充资料,思考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第三次是用两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收获,习作和其他活动展示方式。
这些都是紧紧围绕“中华传统节日”的学习活动,并且前后有连贯性,环环相扣。
(三)藏在日积月累中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认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还有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二十四节气歌》,让孩子们认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以及各个节气的不同特点。
还有许多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比如:包含风景名胜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包含天气的“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与人交往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关于学习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还有歇后语: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可以说,日积月累,是藏着最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也是知识最广的地方。
(四)藏在书写提示中
书写提示中,会关注汉字的高矮胖瘦;关注汉字成偏旁后的变形,比如“车”最后一横变作提;关注笔顺规则:先撇后捺,先横后竖,先内后外再封口等;关注笔画状态:横平竖直,撇捺舒展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汉字里的文化更是令人折服其中。
(五)藏在阅读链接中
二上语文园地八“我爱阅读”《称赞》,让孩子体会称赞这种品德的魅力;在《鲁班造锯》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在《刻舟求剑》中,明白做事情不要太呆板,要学会变通;在《王二小》中,认识小英雄王二小;在《十二月花名歌》中,认识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花开放,绽放出不一样的姿态。在阅读中,孩子自然而然就积累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探索。
小学语文教材中,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典型性,一定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们不仅拓宽了知识,也受到了心灵上的熏陶和洗礼。教育,育人比授知识更重要。
三、中华传统文化,怎么教学
(一)教师应当是一个文化功底深厚的人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等多种途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质,才能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正所谓:你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在教材解读中,很多老师会由于知识经验的匮乏,知识把握的准确性上尚存在问题,更不用说相关知识的拓展和补充。如果缺失了教师搭建桥梁这一环,学生将很难抵达对岸。
(二)课内教学形式多样化
1.文以载道,朗读为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机会。尤其是在教学文言、诗词时,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朗读,抠出文言、诗词中的意思来讲解。讲了未必懂!多读,反复读,读着、读着……也许不用看注释,也能感悟出它的意思。
2.小组合作,激情探究。
一个人做事情,没意思。多几个人做,干劲十足。在综合性学习“传统节日”的教学中,给予学生时间,做好充分的课前资料收集以及整理,课堂上给予小组交流讨论的时间,并适时指导,然后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和展示的时间,最后利用班级文化布置墙或评比栏,对各小组的活动成果进行一个公示。如此,不仅仅是学生的干劲十足,学生的成果质量也会更高。
3.国学课,每周一课。
学生在课本上已经了解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如果他能在其他地方进行运用,那必定增强孩子继续学习探索的动力和信心。所以,国学课,是一个能很好让学生的到展示的平台,也是一个能继续拓展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平台。
(三)课外活动作依托,促发展
1.共读一本书,开展交流活动。
共读,就好比小组合作。大家一起干一件事,总是热热闹闹,积极奋进。我们可以选择《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山海经》等这种故事性较强的书籍,这样方便孩子们交流进度、内容、想法。开展交流活动,也可以带动一部分孩子自读,或者读得更仔细。这是一个孩子们互相交流、学习的好机会。
2.学科拓展活动,全员动起来。
除了整个班级的交流活动,我们还要让整个年级,整个学校都交流起来。每期可开展一次全年级或全校的优秀传统文化学科拓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以丰富认知体验,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选择适合学生的活动主题与活动内容,同时做好活动的方案设计,这样才能保证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顺利、有效地开展。
教师有功底、有方法,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我想,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学生乐意之极,快乐无比,教师也当乐之!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