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渠工作室个人获奖论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课型流程构建 ——以“找春天”为例》 双中实验校附小 杨秋洁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课型流程构建
——以“找春天”为例
一、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背景与意义
2001年6月,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其中,研究性学习又可分为三大类——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学科大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具有一定学科背景、面向生活的课题,在发挥学科老师主导性作用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双中实验校附小以贯彻新课程标准为前提,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学科课程。同时,贯彻落实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在附小“尊重生命个体, 营造促进生命个体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教育环境”办学理念指引下,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从2018-2019学年度开始,每周周五下午第一、二节课,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校二、三年级常态化开展。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观察、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
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在新课改中是一处亮点,同时也是一处难点。教育部下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可见,国家只是设置了这门课程,给出了一些要求和原则,但没有可供使用的教材。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数由科任教师兼职授课,没有专职教师。而教研培训的机会也较少,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我校开展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面临着这样的难题。为了解决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素质不足这一难题,从2017-2018学年起全校教师共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与常态实施》两本书,并进行了全校性的读书交流分享活动。还邀请了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副理事长高志文校长为我们进行了相关讲座。在2018-2019学年开始之际,成立了双中实验校附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组。
面临没有教材可依、没有案例可循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组主研教师与学科老师一起研讨,根据学科内教材内容,选择适宜的延伸点,共同开发设计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年以来,我校在小学低年级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来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五大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低年级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也必须符合以上五个特点,必须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必须运用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展开,必须突破单一学科的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必须注重发挥实践活动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
“找春天”是我校二年级下册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一。在开发此课程时,我们制定了《“找春天”调查表》,如下: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附属小学二年级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找春天”调查表
班级: 姓名: 日期:
一、请在你想探究的问题后面括号中打“∨”(任选一种)
1、春天的诗词 ( )
2、春天的美景 ( )
3、春天的活动 ( )
假如上面的问题都不是你想探究的问题,请在下面补充你想探究的问题。
二、请写出你最想调查的以及原因是什么?
《“找春天”调查表》体现了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调查研究的问题看,课程也不局限于语文学科,引导学生将目光延伸到生活中。
(二)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来开发
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课程范围是“学科内”。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其不局限于“学科内”,而是具有一定“学科”背景、面向生活的课题。故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立足于学科特点来进行开发,但不局限于单一学科,低年级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亦是如此。
小学语文新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第一单元中,四篇课文都与“春天”这个主题相关。可见“找春天”这一主题立足于教材,并从教材中合理延伸。在“找春天”主题之下,还有以收集整理春天诗歌的“春之诗”子课题研究,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成果展示时,有诗配画、手抄报等方式,也是对语文学科的体现。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发课程时,课程是否能引起学生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与学科课程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程需要学生自主探究,没有兴趣的支撑很难完成。除兴趣之外,还必须了解学生、关注学情,深入认识学生已有认知结构、技能和素质背景。
《村居》和《咏柳》都是吟诵春天的经典诗作。当我们在教学时,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眼里的春天时,他们的答案十分一致——“春天很美”。可追问他们“春天哪里美”“春天如何美”,他们却纷纷摇头说不出来。这群孩子们虽经历了数个春季,却没能真正走进过春天。教材里的“春回大地”“万紫千红”“莺歌燕舞”只是文字死尸般印刻在他们的记忆中。为了让孩子们多方位了解春天,我们结合春天的季节特征与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找春天”的课程。
目前,我校二、三年级已序列化开发了语数外学科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下图:
语文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数学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英语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年级上册
多姿多彩的叶子
我是成都小导游
购物中的学问
圣诞节
二年级下册
找春天
我爱中国美食
调查与记录
美味的水果沙拉
三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
“买”与“卖”
生活中的测量
圣诞节
三年级下册
走进二十四节气
舌尖上的成都
时间与数学
英语小报制作
三、小学低年级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型流程构建
“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该怎么上?”这是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就这个问题,已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通过“建模——析模——用模——定模”,目前已经成功构建“三阶段六课型”的课型流程。“三阶段”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三个阶段,即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阶段;“六课型”是根据“三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了“六种课型”。如下图:
三个阶段
六种课型
三种意识
活动准备阶段
课题生成课
问题意识
方案交流课
活动实施阶段
方法指导课
合作意识
中期诊断课
活动总结阶段
成果整理课
反思意识
汇报展示课
小学低年级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型流程构建继承了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三阶段六课型”,并在具体流程设置上更趋向于低年级学生,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加大了教师的指导、家长的参与。下面以“找春天”为例,进行课型流程的展示。
三个阶段
六种课型
流程设置
活动准备阶段
课题生成课
一、引出主题《找春天》,师生在校园内寻找春天。
二、生提出子课题方向,如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春天有哪些开放的花等。
三、师生共同讨论子课题方向的意义及可操作性,最终确定“春之食”、“春之景”、“春之诗”和“春之事”四个研究方向。
四、根据兴趣进行分组,并在组长的带领下,自行进行人员分工安排。
五、师生共同探讨,撰写小组子课题研究方案。
方案交流课
一、选取“春之食”子课题方案在全班进行分享。
二、生进行评价,指出“春之食”子课题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三、根据意见,四个小组修订各自的方案,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春之景”、“春之诗”和“春之事”三个小组展示子课题方案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及时进行修正。
五、师进行小结,总结小组方案完成情况。
活动实施阶段
方法指导课
一、根据小组主题,组内讨论制定研究方法。
二、小组分享交流,其他小组提出改进意见。如“春之食”小组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提出可以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在小吃街去看一看、吃一次。
三、修改研究方法,确定正式的研究方法。
五、根据小组制定的方案,各小组开展子课题研究。
中期诊断课
一、各小组展示前阶段所做的研究。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二、师生共同讨论前阶段探究的成功和薄弱环节。
三、记录探究过程获取的资料、数据等,学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小结。
四、继续开展子课题研究。
活动总结阶段
成果整理课
一、小组内展示现有资料,将有用的资料整理汇总。
二、小组分享交流,回答其他小组的疑问。
三、根据其他组提问情况,补充资料。
四、制作成果。如“春之事”小组制作了手抄报,详细介绍了十件适宜在春天做的事。
汇报展示课
一、师进行《找春天》课题的总体简述。
二、各小组将制作的成果进行展示。如“春之诗”制作了诗配画,将春天诗歌的意境赋予图画之中。
三、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及“优秀子课题小组”。
四、教师点评,颁发奖状及奖品。
小学低年级学科内小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型流程构建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活动设计始终围绕学生进行。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把问题转化为课题——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分组,确定子课题研究内容。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全班交流,学生针对各小组方案展开讨论——根据意见,小组改进计划。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对整个过程实施监管,对活动时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特别是在低年级,需要“扶”到“放”的过程。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