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渠工作室个人获奖论文 《童谣在小学一年级德育教育中的探索和应用》 双中实验校附小 杨秋洁
童谣在小学一年级德育教育中的探索和应用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而小学阶段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关键期。作为小学起始段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道德教育亦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知能力有限、注意时间较短、以机械记忆为主,这样的年龄特点决定了目前主流倡导的主题德育教育不太适合他们。而童谣内容浅显易懂、篇幅短小、语言活泼,这样的特点非常适合用来进行一年级的德育教育。本文记录了利用童谣,在一年级进行常规教育、学习习惯培养、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做出的一些探索和应用。
关键词:童谣、一年级德育教育、儿童道德发展、探索应用
一、小学一年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一直以来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五个方面均衡发展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五育并举中,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健康成才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德育教育关乎孩子的未来,更关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所以在五育中,我们将“德”放在了首位。这也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
小学阶段正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在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5-8岁的儿童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在这一阶段里,道德认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将对孩子未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
而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这个他律阶段之中,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一年级的孩子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此时对孩子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童谣是一年级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载体
一年级的孩子正在进行从幼儿园小朋友到校园小学生的身份转变。他们的心理发展建立在学龄前儿童的基础之上,且保留着部分学龄前的儿童心理特点。
首先是感知特点。与学龄前儿童一样,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以感知事物的整体为主。他们的感知是较为笼统、不太精准的。德育教育中的道理、规则等,都比较抽象,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较为困难的。
其次是注意的特点。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只能作为辅助。而且他们的注意不易集中,非常容易分散。一般情况下,一年级的孩子注意能够保持在10分钟左右,很难超过15分钟。长时间的主题德育教育,注意力难以坚持,效果无法保证。
另外,还有记忆的特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理解记忆很少。而他们的机械记忆能力也较强,不需要理解,通过反复的读、背就可以进行记忆。
基于一年级孩子的这些特点,我们认为童谣是一年级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载体。那么,什么是童谣呢?童谣是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以简洁明快、生动形象的韵语写成的短诗。内容上,主要是反映儿童的生活,传播一些生活中的知识。作为是一种儿童启蒙教材,童谣具有三个显著特征:第一是内容浅显,思想单纯;第二是篇幅简短,结构单一;第三是语言活泼,节奏明快。简单来说,童谣篇幅比较短小,句式多样,富有变化,节奏鲜明,琅琅上口。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易于理解、易于学习、易于记忆。可见,童谣的特点恰好与一年级孩子的特点相契合。
三、童谣在一年级德育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
(一)童谣与常规教育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小学,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良好的常规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几节课、几天就能养成的。要想养成良好的常规,常规教育必须渗透于方方面面,必须贯穿于日常始终。
升国旗时要庄严肃立、在校园里要有礼貌、排队时要快静齐……这些规则、这些道理对于这群“小不点”来说很空洞,理解起来就已经非常困难,要想执行更是难上加难。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我们进行提示,孩子们还会问什么是庄严肃立、什么是快静齐。于是,我们请来了童谣帮忙。
升国前,我们读一读童谣《升国旗》:
升国旗时要肃立,
并拢五指敬个礼。
满怀激情唱国歌,
目不转睛望国旗。
提醒孩子们要有礼貌,我们念一念:
唱着歌儿去学校,
遇到老师先问好。
同学相见说声早,
礼仪常规最重要。
集合排队时,我们背一背:
一二三,快快快,
抬头挺胸向前看,
对准伙伴后脑勺,
安静整齐一条线。
这几首童谣语言简短,且意思浅显易懂。即便是一年级的孩子也能够朗朗上口,并理解其中的意思。我们以童谣为“规则”,反复进行训练,对正确行为予以鼓励和奖励,孩子们能够快速将童谣内化为行为,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常规。
(二)童谣与学习习惯培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前,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既有物品的准备,也有心理的准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生性好动,下课时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上课铃声响,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回教室。而回到教室后,思维还沉浸在下课的玩耍之中。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一定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上课前集体背诵童谣《课前准备》:
上课铃,叮当响,
我们快步进课堂,
不挤不碰不吵闹,
静静坐在座位上,
书本文具放整齐,
等待老师把课上。
坚持在课前朗诵童谣,孩子们逐渐养成习惯,听到上课铃声能及时回到教室,检查课前准备,并静息等待老师的到来。养成上课前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孩子们更加容易进入上课的状态,学习的效果更佳。
一年级的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但大多数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开始握笔,没有老师进行指导,养成了错误的握笔姿势。还有一些孩子书写时会倾斜身体、歪着脑袋,甚至还有跷二郎腿的。上课时,我们反复提醒,但总是提醒了这个、又要提醒那个,这边刚刚改正,那边又“故技重施”。为了提醒能有较好的效果,我们有了这首《书写习惯歌》:
学写字,要记住,
头要正,肩要平,
身子坐直纸放正,
眼离书本有一尺,
手离笔尖有一寸,
身离桌边有一拳。
当班级里有孩子的书写姿势出现问题,我们就一起背一次《书写习惯歌》。在童谣的提醒下,姿势错误的孩子就会立刻改正。长此以往,背诵的次数从一节课五六次到两三次,最后只需要在每次书写前提示一次。有了这首童谣的帮助,孩子们的书写姿势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童谣与生活习惯培养
一年级的孩子卫生意识都较为薄弱。在幼儿园时期,孩子都在家长、老师的照顾之中,大多数孩子对于个人卫生方面是缺失的。而这个时候的孩子身体正处于发育之中,如不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将会给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将剪指甲、擦鼻涕、换衣服这样的日常个人卫生习惯,放进了童谣之中:
小鸭叫,嘎嘎嘎,
叫我经常剪指甲。
小鸡叫,叽叽叽,
叫我别忘擦鼻涕,
小狗叫,汪汪汪,
叫我常常换衣裳。
童谣有趣又朗朗上口,孩子们下课时也常常主动吟诵。由此可以看出,童谣易于被孩子所接受,效果比强行说教要好得多。
全班所有孩子中午都在学校食堂就餐。进入食堂后,班级人员分散,虽有生活老师的协助,但也很难监督到位。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饭前洗手、细嚼慢咽等良好的就餐习惯,我们请来了一首《吃饭》童谣:
吃饭以前先洗手,
细嚼慢咽不开口,
不剩饭菜不挑食,
饭后静息不奔跑。
在进入食堂前,全班一起念一遍,可起到提醒的作用。有了这首童谣的帮助,中午就餐时洗手的习惯、细嚼慢咽的习惯好了很多。但班上很多孩子依然有挑食的坏习惯,会偷偷将不吃的菜倒掉。食堂的饭菜都经过了搭配,挑食不利于营养全面摄入。于是,我们有了这样一首童谣:
我学小兔吃青菜,
我学小鸭吃鱼虾,
不挑不拣样样吃,
个子长得高又大。
我说“我学小兔”,孩子们说“吃青菜”,我说“我学小鸭”,孩子们说“吃鱼虾”……我们的童谣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气氛和睦融洽。在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下,童谣对挑食毛病的纠正效果更佳明显。
童谣符合一年级孩子身心发展,是一年级德育教育的最佳载体。通过这一年来的实践,我们利用童谣对一年级孩子实施德育教育,有效建立了孩子的常规,并养成了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童谣已经对一年级学生德育教育有了显著的效果。如何让童谣更加成熟地步入小学起始年级的德育教育,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