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彭冯燕)
初中生常见矛盾类型及化解
西航港第二初级中学 彭冯燕
摘要:初中生在与同龄人交往过程中,出现人际关系矛盾冲突既有偶然性,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这与初中生特殊的心理特质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将从初中学生常见的矛盾类型及成因,化解策略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生矛盾类型 化解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班级学生间发生冲突矛盾的行为现象,这种班级学生交往过程中最常见的偶发现象, 既有其产生的根源与原因, 如家庭环境、性格培养、价值观念等的差异, 更要求班主任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并进行适当处理。这对于学生间团结向上、教师工作顺利进行及师生共同维护班纪班风、传递班级正能量是非常重要的。而班主任在进行调解的过程中运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尤为关键。
一、常见的初中生矛盾类型及成因:
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平时学校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案例,可将初中生常见的矛盾分为以下类型:
1.针尖对麦芒式。所谓“针尖对麦芒式”就是指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之间发生小的摩擦后,谁也不肯退步,最终引发冲突。由于中学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中学生希望受人重视,被看成“大人”,他们思想单纯,敢想敢说、敢作敢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增强,对于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好斗好胜,但思维往往片面,容易偏激,容易动摇,容易冲动。所以,在与同学发生摩擦后,就会出现谁也不肯让谁的局面,非要争个所以然,从而引发矛盾产生。
2.小打小闹升级式。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自觉性、被动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所以,他们在与同龄人的交往过程中,还伴有儿童期的天真幼稚,会出现有单个或小范围内的开玩笑打闹嬉戏等类似的现象,然而,他们的情绪又带有极大的波动性,易怒易躁易冲动,将嬉笑打闹玩笑演变为矛盾冲突。
3误会矛盾加深式。初中生处于自我意识高涨的时期,会出现反抗心理、情绪表现的矛盾性(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性的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并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等比较极端的情绪类型)和人际交往的新特点。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感情用事,比较偏激,固执,将误会越拉越深,从而种下了矛盾的种子。
二、化解矛盾的策略:
基于上述常见的矛盾及成因,班主任在解决这些矛盾冲突的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尤为重要。我认为,我们在处理学生矛盾冲突中,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1、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实事求是,通俗来讲, 就是掌握事件的本质, 按照实际情况处理问题。运用到班级管理中, 就是班主任要对事件的起因及发展情况有充分的本质的了解, 按事实来解决问题, 这是处理同学间矛盾的基础。
案例一:
某班的陈同学把林同学撞了一下,未能及时道歉,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一句:“咋了?”林同学听完后不甘示弱,心想:“明明是你撞到了我,不但不道歉,和我说话语气还这么冲”脑袋一热,就觉得非要搞赢,啥都顾不得了。于是,二人打了一架。同学们一窝蜂的围过来, “老师, 是林XX不对。”“不, 是陈XX不对”……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大声说着, 并把两位打架的男生推到了班主任面前。班主任向学生们做了一个手势, 示意他们回教室, 再看看两个学生, 看他们两人的架式和眼神, 两人似乎还要打。
“告诉老师是怎么回事?”
“他撞我……”
“他先动手打我……”
“他先打我……”
“他先撞我我……”
两人互不相让, 各自为自己找着理由继续争辩不休。
在上述案例中, 两位同学因为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 甚至在班主任面前仍然不肯罢休。此时, 班主任如果不及时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 而是以主观臆断来分辨孰对孰错, 或是不究其事件根源而对学生进行严厉批判, 不但会误解和错怪了学生, 此时学生会觉得委屈, 对其心理也一种伤害。这样的学生不但不会接受批评, 反而很有可能对班主任产生反感、叛逆甚至直接顶撞冲突。另外在双方都不信服的情况下, 事件若继续蔓延至双方家长, 又添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因素, 会令事件变得越来越复杂。
因此, 班主任发现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 要及时地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掌握事情的起因和本质为基础。要以实事求是的眼光看问题, 而不能捕风捉影, 甚至胡乱猜疑, 要做到有的放矢, 而不能主观盲目。如上述案例中, 班主任可以采取令学生双方先冷静下来, 再针对事情的冲突原因和具体情况加以调解的办法, 这样才可让学生对教师信服。
2、以公平公正为保证。所谓班级管理中的公平公正, 就是班主任对学生在态度上和行为上要做到一视同仁, 不带任何偏见。这是处理学生间冲突的保证, 没有公平公正的态度, 问题就无法得到真正解决。
在案例一中, 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公平, 而是根据自身喜好随心所欲强迫学生服从, 或是对两名学生实行双重标准, 区别对待, 这样处事就有失公平正义, 这样班主任既失去了学生的信任, 有损自身人格, 也使学生对教师有恃无恐, 轻蔑怠慢, 更不利于班级规则的维护和执行。长此以往, 会导致师生、生生间不和谐及难于愈合的裂痕。
古希腊大哲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公平是赏罚分明者的美德。”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提出过“有教无类”的主张。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不仅是班主任正确的学生观, 而且是科学的教育观, 只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要树立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的学生观, 就要求班主任具有一颗教育的爱心, 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 要克服功利性, 还要尊重学生,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偏心、不冷淡、不歧视任何一方, 能够给学生机会表达自己意见, 能够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具体来说不仅是处理学生间冲突的基本保证, 在宏观上讲也是实现教育公平最基本的体现。
3、以建立互信为导向。互信, 顾名思义, 就是指相互信任的关系, 在学生间、以及学生和班主任之建立这种相互依赖与信任的关系, 对于学生的团结, 班级的成长尤为重要。而信任是以真诚为前提, 彼此对对方真诚友善, 才能使班级中各种人际关系诚信可靠, 而诚信有时当今社会愈发缺失而又必不可少的一种优秀品质。班主任在调解学生冲突时, 也要以建立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为向导, 引导学生走向团结。
案例二:
某天, 王XX就把一支新笔带到了学校, 得意地向同桌炫耀。她发现课堂上同桌李XX一直看着她的笔, 很想用的样子。等到放学整理书包时王XX才发现钢笔竟然不见了!反复寻找无果后, 她一下子想到了同桌羡慕的表情, 于是问到:“我的新笔丢了, 你有没有看到?”李XX说没有。王XX又说:“那让我看一下你的书包好吗?”李XX说:“干什么?不行。”这时王XX很生气, 认为是李XX拿了她的笔, 于是两人发生了争执。班主任知道了此事, 专门在上课后留了点时间让王XX问。于是王XX走上讲台大声说:“昨天, 我丢了一支笔, 有没有谁捡到?”话音刚落, 就有另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她捡到了一支笔, 正是王XX的那支。
通过以上案例, 我们看出, 作为当事人, 应该首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看看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如果发生矛盾时一味的指责对方, 认定对方的责任, 不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反正会导致关系的恶化。如果王XX在丢失新笔后第一时间选择询问全班同学而不是武断的认定同桌拿了她的笔, 争执即可避免, 换位思考, 如果同桌得知此事后主动帮助王同学寻找问询, 那么得到的就是友情与感激了。
作为班主任, 就是要引导学生遇到矛盾时, 要先思考自己的过错, 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 将心比心进行角色转换再思考。“人际关系最重要的, 莫过于真诚, 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 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只有引导学生进行最真诚的心灵沟通, 才能够对彼此产生充分的信任, 而这种信任又由生生之间, 扩大到师生之间。所以说信任是最有力的教育, 信任是最有力的交际武器。因此努力建立这种互信, 是班主任调解学生间矛盾的一贯导向。
4、以尊重人格为理念。人格, 也称个性, 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具有感觉, 情感, 意志等机能的主体, 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既然学生是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的人, 教师就不能以己度人, 按自己的思维标准衡量学生, 要照顾到学生的感受, 考虑到学生的特点, 将尊重学生人格上升为一种理念, 在处理班级问题中时刻把握。
随着学生个性的逐渐形成, 他们的思想也愈趋成熟, 对问题的认知和态度也逐渐稳定, 自我意识不断加强, 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在案例二中, 如果班主任得知事情后, 不分青红皂白批评同桌李XX, 这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使学生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的同时也在两名同学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痕。
因此, 班主任在调解学生间冲突时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 要把学生当作应受尊重的平等的教育对象和活动主体。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的同时也是他们人格得到发展的过程, 这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学生也会从心里感激信服班主任, 这就是“亲其师, 而信其道”。由此可见, 尊重人格理念的运用, 对于学生成长进步至关重要。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而班主任处理学生间冲突, 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学生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切忌焦躁急怒, 而是应该拥有教育的智慧, 在调解矛盾冲突时注意以上四点, 便能够如春风化雨般走进学生的心中, 感触学生的心灵, 与学生一起维系班级的进步, 塑造良好的班风, 将班级正能量不断传递。
参考文献:
《中学生心理学》林崇德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巧化学生间的矛盾》徐晓辉 《班主任之友》
《“三步法”解决学生之间的冲突》吴亚玲
工作室介绍
<p> 孙晓晖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3月。确立工作室理念十二字: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