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姗+市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奖状+文稿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成都市双流区机关幼儿园 杨晓利 赵兰 凌姗
一、研究背景
(一)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个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3——6岁儿童发展指南》提出:“要注意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主题活动因其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活动性、探究性以及直接经验性等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及发展需要的特征,因促进幼儿获得完满的学习经验和健全的人格而独具魅力。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进行,幼儿园主题活动成为近年来在幼儿园普遍流行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可以说,主题教育活动是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结构一体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幼儿园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编制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设计思路,主题活动的内在目的与价值功能得到了大多数幼教人的高度认可和关注。
(二)我园开展主题活动研究的必要性
通过多年的探索,我园形成了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协同发展的课程体系。其中基础课程主要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为依托,特色课程主要以前期我园课题研究形成的传统文化方面的成果为参考,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均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每个班每学期选择一个传统文化方面的主题、两个《整合课程》中的主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前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以及中层人员的观摩与巡视,我们发现,我园主题活动的开展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方面:设计主题活动时,构建主题网络不合理;实施主题活动时,教师“自我中心”较强,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的关注不够;主题活动的切入方式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与适宜性;主题活动的开展局限于集体教学之中,没有充分地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没有利用好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没有将活动延伸至幼儿园外的生活。幼儿方面:在主题活动中,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时间较少,亲身体验、实践操作的机会不足,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幼儿对主题活动的兴趣难以为继。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园课程建设一度陷入了瓶颈。因此,开展主题活动研究,优化当前的主题活动迫在眉睫。
(三)我园开展主题活动研究的可行性
经过多年的主题活动实践和探索,我园开展主题活动研究存在以下一些优势:第一,成熟教师和骨干教师占据一线教师队伍一半以上,她们开展过一轮(即小班、中班、大班)以上的主题活动,具有丰富的经验,为更好地完善主题活动提供了保障;第二,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教师队伍年轻化,有活力,在开展主题活动和课题研究时有想法,能创新;第三,教师队伍学历较高,硕士研究生两名,在职硕士研究生在读两名,60%以上的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教育观念新,学习能力强,家长对教师认同度高;第四,我园运用主题活动课程模式已有十多年,长期以来针对主题活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为主题活动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第五,我园周边公园、图书馆等社区资源比较丰富,大部分家长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家长比较重视教育,育儿理论较为先进,大部分家长能够很好地配合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基于上述优势,我园开展主题活动研究是十分可行的。
二、核心关键词的理解
(一)主题活动
朱家雄将“主题活动”定义为“各个学科科目的教学内容综合到一个网络状的主题之中,围绕主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冯晓霞和陈福静则更强调主题活动的时间,认为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本研究将“幼儿园主题活动”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教师与幼儿围绕某一中心(即主题)共同展开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以幼儿生活为基础,以游戏和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幼儿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的综合性活动。完整的主题活动一般包括主题的选择与确定、主题网络图的编制、活动实施(切入、推进、分享展示)以及活动评价这几个阶段。
(二)设计
“设计”在《辞海》中是指根据一定要求﹐对某项工作预先制定图样﹑方案。 在本研究中,我们认为“设计”是指教师从幼儿兴趣和实际需要出发,预设主题活动目标、主题活动网络图、主题活动实施途径及具体教育活动的过程。
(三)实施
“实施”在《辞海》中是指用实际行动去落实施行。本研究中,我们认为“实施”是指教师将预设的主题活动进行实践和落实,并根据需要将主题活动进行调整或生成主题活动的过程。
(四)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在本研究中,我们认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是指围绕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现状、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则、活动内容开发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最终形成系列化的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主题活动”的理论研究
专家学者的研究多为主题活动理论层面的研究,其文章、著作从不同角度对主题活动进行研究。如著作类:冯晓霞《幼儿园课程》、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朱家雄《幼儿园课程》、齐放主编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文章类:秦红《“田野课程”主题的设计思路》、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黄琼和蔡培英《“探索型主题活动”的研究与思考》、王成刚《当前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组织的偏差与反思》等。
关于“主题活动”已有的理论研究,多是围绕主题活动的概念、主题活动的价值、主题活动的来源以及主题活动的特征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二)关于“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近年来,关于“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逐渐增多,以一些硕士论文和期刊文章为主,主要有:李毅的《时针转转转——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实例探析》、席小莉的《幼儿园健康主题活动研究》、张翠兰的《探索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赵青的《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生成活动的个案研究》、吴天武和邹国鲜关于《论幼儿园生成性主题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魏中杰《浅谈外观评价模式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实践效用》、赵小岳的《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徐建华的《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研发》、张青青《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研究》、范玲丽《课程园本化视野下幼儿园主题的设计》、柏匡峰《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研究》、杨伟鹏《幼儿园主题活动质量提升研究——以L园为例》、武文斯《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社区资源的选择与利用研究》、庄春梅《主题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路径与策略》等等。
关于“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涉及到“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主题活动内容的设计与实施”、“主题活动内容的预设与生成”、“主题活动的开展方式”、“如何评价以及提升主题活动的有效性”、“主题活动中的资源利用”、“主题活动中的教师角色”这七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三)研究述评
1.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专门针对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较少
尽管学界关于主题课程的研究众多,但专门针对主题活动内容的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较少。主题活动涵盖了一日生活的多个环节,渗透多个领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现有实施策略研究主要偏向具体环节的操作策略,例如区域活动策略、环境创设策略或某领域的实施策略等,对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整体设计和实施策略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
(2)已有研究的可操作性不足
已有研究主要为专家学者方面的理论层次的探讨以及一线教师的经验性总结,还有大多数硕士论文进行了相关行动研究。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更多的是宏观上的方向,难以为一线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从而解决我园面临的问题。
2.对本研究的启示
近年来关于主题活动的相关研究从更加全面、多视角的维度加宽、加深了研究的外延,主题活动相关研究中的实践研究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涉及到主题活动环境创设、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主题活动的预设与生成,主题活动中的资源利用和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角色以及如何评价、提升主题活动的有效性等方面,可以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于主题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主要研究涉及了相关概念、组成要素、影响因素和提升的措施和策略,可以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可借鉴的研究方法,如对主题活动的提升策略的分析可以借鉴已有研究。
总的来说,已有的相关研究内容涉及面广,扩展了本研究的视野,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借鉴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则与系列策略。
2.通过研究,开发出具有园本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
3.通过研究,转变教师教育视角,提升教师主题活动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
4.通过研究,让幼儿在更加有趣、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中和谐发展、快乐成长。
(二)研究内容
1.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则研究
2.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系列策略研究
3.幼儿园主题活动内容开发研究
五、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教师们通过网络、期刊杂志、书籍等途径收集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并根据研究问题对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为研究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通过文献研究,把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和趋势,不仅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也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方法借鉴。
2.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 调查了解教师主题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以及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需求。
在课题开题前,以全园教师为对象,以自编《教师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调查》和《主题活动开展情况》访谈提纲为研究工具,了解我园教师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以及相应的困惑和需求。
在研究中期和后期,以参研班级教师为调查对象,以自编《教师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调查》为研究工具,了解在课题研究后,教师主题活动设计、实施能力的变化,了解研究成效和研究存在的问题。
3.行动研究法
把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与日常教育结合起来,在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遇到的问题,初步研各类策略,再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实践去检验研究策略,优化研究策略。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最终得出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系列原则和策略,同时提高主题活动的实效性,开发出具有园本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
4.个案研究法
从各个年龄段选取较为经典的主题活动案例,尽可能详细地将案例设计与实施的情况记载下来,追踪教师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详细分析教师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的运用情况和运用效果。
5.观察法
教师通过感官或借助于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等,并及时记录、收集研究资料,分析幼儿对主题活动的兴趣和发展情况,从而分析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运用效果。
(二)研究对象:机关幼儿园一线教师
六、研究过程与措施
(一)现状调查,行动谋划
研究初期,课题组主要进行现状调查和整体谋划,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1.开展调查,找准我园开展主题活动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编制了《教师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现状(前测)》调查问卷和《教师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情况》访谈提纲,并于2017年9月,集中进行了前期问卷调查和访谈。
通过对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课题组明晰了我园开展主题活动存在的问题,找到了存在问题的原因。调查研究,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2.查阅资料,明确开展主题活动的理念和目标
为找到优化主题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案例,课题组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发现,当今主题活动愈加强调儿童的主体性。于是,课题组把“主动学习”作为主题活动开展的核心理念,把“支架儿童的主动学习”确立为主题活动开展的关键。
同时,我们还发现,课题研究涉及教师和儿童两个主体,教师与儿童是同生共长的学习者。我们的课题目标不仅是研究出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其最终目标:一是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视角,提升教师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二是促进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养成幼儿主动学习等学习品质。
3.分析现状,规划课题研究进程和阶段
针对主题活动的现状,课题组通过不断的研讨和分析,将研究进程划分为研究深度逐步增加、主题活动生成比例逐步增大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初步探索,浅层次开发”(初步探索各类策略,生成活动比例在30%以内),主要在17年下学期;第二个阶段“深入探究,适度开发”(深入探究各类策略,生成活动比例在30%以上),主要在18年一整年;第三个阶段“提炼梳理,完全创生”(提炼梳理已有研究策略,园本自主开发主题活动),主要是19年一整年。
4.整合资源,建立课题研究保障体系
(1)建立研究共同体,系统研究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为保障课题研究逐步推进,幼儿园建立了课题组、年级组、教研组三类研究共同体,将研究任务进行了分解。三类研究共同体参与人员各不相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各有侧重点,但它们环环相扣,共同为课题研究服务。同时,每个研究共同体下面具体的研究小组,都有中层参与,对老师们进行专业引领和具体指导。
(2)成立主题课程资源库,全方位收集、共享课题资料
为全方位收集、共享课题资料,课题组成立了主题课程资源库:首先,年级组在开展每个主题活动时,都会收集各类教材和资料,利用QQ群和微信群,形成一个小型的主题课程资源库;其次,保教办购买了开展主题活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教师们可以自行借阅;此外,课题组建立了主题活动网络资源库,定期上传各类学习资料、活动资源,定期分享优质研究成果。
(3)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主题课程支持系统
幼儿园构建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主题课程支持系统。首先,园内所有人力、物力资源,各个班级都可以利用。其次,每个主题活动的开展,老师们都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参教、外出实践活动以及主题大课等活动,家园联动,提高课程的实效性。最后,选择与主题活动内容有关的、与幼儿经验相联的社区资源,建立幼儿园主题活动社区资源库。
(二)系统学习,初步探索
针对教师们主题活动知识储备不足、设计与实施困惑较多的现状,在研究前期,课题组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全面提升教师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初步探索系列策略。
1.系列培训,学习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理论知识
教研组采用研训一体式的教研方式,设计了“主题活动的特征和价值、“主题活动的设计”、“主题活动的实施”、“主题活动的评价”四个专题,每个月围绕一个专题开展两次大教研活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研讨,全面提升教师们对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外出学习,观摩优质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除了园本培训,课题组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外出学习。两年中,共有51人次教师到成都、扬州、深圳等地参加了课题方面的培训。2017年,主研人员专门到深圳明道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系统学习了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
3.各年级组,初步探索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与策略
在大教研学习了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方法和策略后,各年级组的小教研则围绕主题活动“水果多多”、“汽车叭叭叭”、“牙齿咔咔咔”等,进行具体的实践和操作,并且在实践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初步探索出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各类策略。
(三)运用检验,深入探究
在初步探索出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各类策略后,紧接着,主要是对策略进行运用和检验,一边实践运用,一边反思总结,并且不断优化调整,深入探究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1.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班级运用、检验初步探索出的原则与策略
对于初步研究出的各类策略,班级教师在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积极进行运用,大胆进行实践。在一边运用和实践的过程中,做好详细记录,如如何预设主体目标体系、如何建构主题网络图构建、环境创设的思路等等。同时,中层和年级组长追踪班级教师策略运用情况,指导教师更好地运用各类策略。
2.在班级实践检验后,研究共同体进一步优化各类原则与策略
在班级实践检验各类策略后,老师们存在一些困惑和疑问,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它关乎着研究的进展和最终策略的形成。于是,教研组及时调整思路,大胆创新教研形式。为了让老师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深入探究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大教研充分运用了研训一体式、案例剖析式、现场观摩式、问题解决式教研模式,综合运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摩录像、现场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让老师们全程参与和深刻反思,解决了教师们在运用和检验策略后的问题。通过深入地碰撞和研讨,我们对已有策略进行了优化和调整,进一步研讨出了主题网络构建、主题墙创设以及主题活动推进等方面的策略。
大教研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将研讨出的各类策略再次进行运用和实践。在年级组小教研活动上,老师们则围绕具体的主题活动案例,再将各类策略进行深入地碰撞和研讨,最终优化得出最终的各类策略。
3.各类专家指导,助力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
做课题研究不能坐井观天,需要跳出固定思维,开阔视野。为此,课题组定期邀请区研培中心理论室易恩主任、区教育局学前科高永红科长,以及成都市十六幼余琳园长等专家来到机关幼儿园,对于课题研究和主题活动课程进行详实的指导。专家的指导,让课题组人员拨云见月,研究中的困惑得以解决,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
(四)提炼梳理,多元展示
在每个研究阶段,课题组都注重对各类策略进行提炼梳理,对各类研究成果进行打磨优化,同时,注重搭建各类平台,多元化展示各类研究成果。
1.反复修改,全方位提炼各类研究成果
每学期期末,课题组会评选出优秀研究案例、优秀研究论文、优秀主题成果集等奖项。在评选过程中,课题组会精心挑选,并且一对一指导教师如何修改和完善研究成果。同时,课题组成员会针对已有研究策略,进行反复的研讨和交流,不断修改完善已有研究策略。通过深入碰撞,反复修改,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得以提炼和梳理。
2.搭建平台,多元化展示各类研究成果
(1)搭建多元化的教师交流平台
为了促进教师们对主题活动的思考、对研究成果的梳理,提升教师们参研的积极性,我们搭建了各种类型的展示平台。例如,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微讲座”,让老师们来做讲座,充分激发教师的智慧。
其次,在每学期期末,我们会评选出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主题活动设计能手、实施能手、环创能手、主题活动设计高手、实施高手、环创高手等奖项,并举行为期一周的“主题成果分享会”。活动前,老师们进行精心布展,将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活动中,让获奖的老师分享研究案例、研究论文,主题墙的设计思路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园内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2)搭建多样化的幼儿展示平台
主题活动中,老师们搭建多样化的幼儿展示平台。每一次小活动,都会有分享环节。在班内主要是个别分享和小组分享。在年级组内,老师们也搭建了分享展示平台。例如,大班在参观小学时,每个班是带着不同的问题去的,回来,在班上分享后,老师们还组织了年级组分享会。
同时,幼儿园也为孩子们搭建了展示平台。在每周的国旗下活动中,孩子们和老师、家长一同唱响主题中的歌曲,表演主题中的舞蹈、童话剧等等。在六一儿童节,小班组的孩子们结合“水果多多”的主题活动,开展了水果总动员的大型活动,水果拳、水果时装秀、水果雨等等形式多样的节目让孩子们快乐地展示了自己的所学所获,最后进行的水果大餐更是让孩子们品尝到了甜甜的节日味道。
七、研究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教师加深了对幼儿园主题活动内涵的认识与理解。
研究前,教师对主题活动内涵的认识与理解是比较局限和表面的,认为主题活动是教师预设的活动,是领域活动的拼盘,蕴含的发展价值可能更多指向幼儿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提升。在研究推进过程中,教师们发现幼儿有想法,能自主探究学习,能自主解决问题,当站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去追随、去支架的时候,我们看见幼儿呈现出来的巨大的成长力量。此时,教师对幼儿园主题活动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主题活动”是以幼儿生活为基础,以游戏和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幼儿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的综合性活动,具有整体性,相互关联性,注重儿童视角,强调动态生成,追寻幼儿的深度学习。
2.梳理形成园本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基本原则。
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有一定依据的,在深入的实践研究中,我们梳理出主题活动确立四大原则、主题活动设计七大原则、主题墙创设的五大原则,具体如下:
(1)主题活动确立四大原则:包括兴趣性原则、价值性原则、整合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即主题确立要源于幼儿生活,要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整合信息、整合资源进行主题价值判断,这样我们才可以确定孩子的起点在哪里、主题内容的延伸方向在哪里。
(2)主题活动设计六大原则:主题活动的目的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主题活动设计时,我们总结提炼了发展性、整合性、渗透性、生成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六大原则。
第三,主题墙创设六大原则:主题强创设既要体现幼儿学的过程又要体现教师教的过程,主题墙也是主题活动延伸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总结提炼了适宜性、主体性、教育性、动态性、互动性和艺术性六大原则。
(二)操作性成果
1.形成了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系列策略
(1)主题网络构建三步曲
在构建网络时,一方面,主题的内容选择应是以幼儿己有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以幼儿日常生活和心理逻辑为线索的。另一方面,主题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关乎主题目标的实现和落地,保证着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质量,因此,构建网络图的必须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
班级主题网络图构建一般包含三个步骤:
第一步:头脑风暴,制定初步网络图。在确定主题后,年级组老师根据主题关键词思考与主题相关的所有事物,形成初步的网络图
第二步:与幼儿对话,确定“最近发展区”。抛给孩子关于主题的话题,对幼儿的语言和表现进行记录,从而分析幼儿对于该主题的兴趣和需要,确定“最近发展区”。
第三步:补充调整,确定班级网络图。
(2)主题活动切入策略
主题活动的切入不仅要带领幼儿进入主题探究,还需要保持幼儿高度的热情和探究欲望。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采取不同的切入方式,研究中,我们总结了如下切入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特点,灵活选择适宜的切入方式。
表7-4主题活动切入不同年龄段适用策略年龄段主题切入策略小班故事实践活动氛围营造中班日常现象
谈话大班调查 (3)主题活动推进策略
1)多形式开展策略
幼儿园一日活动皆教育,一日生活各环节皆有实施主题活动的契机。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除了集体教育,我们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多种途径有效开展主题活动。
集教活动:
集教活动是幼儿围绕主题某一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学习探究活动。对于班级大部分幼儿都存在疑惑或需要提升的内容,就可以通过集教活动展开。
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活动中,我们通过一次集教活动学习诗歌《春风》,了解春天各类植物的变化,同时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第二课时,我们就可以让幼儿进行仿编或创编诗歌,将幼儿了解的关于“春天”的经验创编到诗歌中去。
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材料、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活动。在主题推进过程中,幼儿会在游戏活动中推进主题的探究。
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走进皮影戏》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己选择材料、制作皮影,在操作和尝试中发现更适合制作皮影的材料,从中也了解不同种类纸张的特性以及各类纸张的相对点和不同点。
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中也藏有很多主题探究的契机,教师需要支持幼儿在生活中进行探究。晨间谈话、点心时间、课间转换,以及幼儿如厕、吃饭、散步和午睡前后,我们都会有各种机会与幼儿进行主题交流与探究。
例如,小班在开展主题活动《舌尖上的川味》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在生活体验区制作并品尝火锅时,孩子们就谈到:
“白色的碎碎是大蒜、有点黄黄的是生姜”
“我的碗里还有盐呢”
“这个黑黑的是酱油还是醋呀”
“闻一闻就知道是什么了”
“好咸呀,怎么办”
从孩子们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主题探究中孩子对各类调料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无法用眼睛区分酱油和醋,如何降低盐水的浓度等,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可以让主题探究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2)多资源利用策略
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助于高质量地实现主题活动的价值。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幼儿园里的所有教师、管理人员、厨房工作人员、保安、医生等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我们还要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将家长吸纳到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家园联动,提高课程实效性。此外,开展主题活动时,不局限于只利用人力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唯有这样,孩子的探究才能更完整、更深入。
例如,开展中班主题活动《蔬菜畅想曲》时,就充分利用保健医生、食堂人员、幼儿、家长等人力资源,同时,还充分利用了班级种植角、幼儿园种植区、菜市场、超市等环境资源。
(4) 幼儿经验分享展示策略
“幼儿经验分享、展示”是指在主题活动进程中,幼儿通过谈话、绘画、表演等“百种语言”展示在主题探究中获得的零散或完整的经验。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班内、园内和园外”三类平台的展示。
(5)主题墙创设策略
经过两年的学习和研讨,通过反复的实践和调整,我们最终得出了各个年龄段主题墙创设的相关策略,如下表所示。
3.初步形成了园本主题活动资源库
两年来,随着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的不断研讨和运用,从主题活动课程的园本化到自主生成主题活动,一个个园本化的、质量较高的主题活动逐渐诞生,形成了分别适合大中小班的主题资源包,园本主题活动资源库得以建立。
每个主题资源包包括:主题活动说明、活动预设网络图、活动推进过程、环境布置、活动展示、活动反思、最终主题网络图、主题活动资源(教案、图片、视频等)。整个主题资源包内容完整呈现了主题产生、推进等师幼共构过程,对后期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八、研究效果
(一)养成了幼儿“主动学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了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
现在的主题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好奇专注的神情,听到孩子们无数个“为什么?”的问题,他们喜欢猜测现象背后的原因,喜欢和同伴或师长一起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借助各种方式(父母、教师、网络)寻求答案。面对事物从“漠然处之”到“刨根问底”,幼儿好奇心与探究欲得到更加充分的激发和满足,其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逐步养成。如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转变了教师“自我中心”的主题课程视角,提升了教师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逐渐意识到自身在课题研究、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逐步明确自身在主题活动中的角色,逐渐意识到激发孩子的自主性、支架幼儿的主动学习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关键。教师们从以“自己为中心”走向“幼儿为中心”,从“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走向全面关注,这代表着教师观、儿童观、课程观的重新建构。
只有教师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很好地开展研究,才能助力幼儿的发展。在研究中,我们围绕主题活动的设计、主题活动的开展、主题活动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培训,老师们逐步掌握了主题活动相关的各种专业知识和理论。通过对“主题活动设计、设施、评价策略”的学习、研究以及实践和反思,老师们主题活动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支架教学能力等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
(三)深化了课程改革,带动办园效益提升。
课题深化了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逐渐从只研究教案和书本走向了观察和支持孩子,孩子的学习从枯燥被动的接受走向了充满可能性的自主探索;课程的构建从教师的零散拼凑走向了科学的师幼共建。依据课题成果,我们重新自下而上的凝练了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把原来的“自然化育”改为主题活动观念下的“自主成长”的办园理念,进一步完善了园本课程体系,充实了园本课程内容,园本课程方案获成都市幼儿园园本课程方案评审一等奖。
课题研究带动保教质量的提升,助力幼儿园内涵发展,树立起我园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声誉。本年度我园接受媒体报道11次、其中大班园本主题活动《小学,你好!》的经验文章获教育部官网转发;积极承担承办省市区各级各类教研培训活动,园所参观达10余次;在成都市科研基地校考核中,我们的研究方式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办园质量稳步提升,品牌效应不断彰显,我园每年报名人数不断提高。
工作室介绍
巫小芳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5月,挂牌于成都市双流区胜利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