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工作室——学员王章玉2020年论文一
驾驭色彩与情感,积淀还是偶然?——后印象派主义代表画家塞尚个案研究
双流艺体中学 王章玉
摘要:印象派不同于所有绘画流派形式,从它的诞生起,就确定了它是一个由“色彩”与“情感”并存的画派。是对“物”与“象”赋予独特情感的模式,画家们对于“光”与“色”的渴求,对自我情感的毫无保留地“裸露”,这些都使得印象派在众多画派中鹤立鸡群,并对后期的画派产生深远的影响。塞尚所处的时代是后印象派的时代,繁花落不尽,枝头片片红。他是驾驭色彩与情感的好手,他是可以一人斗双牛的
“斗牛士”,在“角”与“角
”的碰撞中,昂首跺着步。
关键词:印象派 塞尚 情感 色彩
纵观印象派,它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于70、80年代。反对因循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虚无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它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快速的手法把握事物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一、情感压抑,但能有的放矢。
19世纪60年代中期,塞尚受毕沙罗较大的影响,他们共同绘制作品。在巴黎的瑞士学院期间,因不得志,而时常往返于巴黎与故乡之间。这一时期塞尚时常出入卢浮宫,大量的临摹作品。而在丁托列多的艺术里,他发掘了画面上强而有力的节奏。因此在他自己的作品里,常常运用这些手法。他也模仿德拉克洛瓦、杜米埃和库贝尔等人的作品。他早期的作品充斥着一股被压抑的狂想及情欲。塞尚是个情感丰富的人,注定后期的作品也必将带着原始的“灵魂”。
从画室到室外,画家们暴露在所描绘对象的实体之前,以色彩为情感宣泄的载体,通过自我的感知和对色彩的驾驭来作画。彻底摆脱了绘画的“积垢”感和“油腻”感,这种极富变化和饱含情感的画面组成,给当时日渐萎靡的西方画坛,注入了一剂超强的“强心剂”,因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注入色彩,使得他们的作品独树一帜,别具特色,观者在惊艳画家色彩的同时,从画中也能读出不同作品的“情绪”。塞尚的作品正是如此,瞥一眼似乎没什么感觉,但坐下来细细品读,便犹如“洪水猛兽”,夺画框而出。1862-1870年这几年所绘制的作品,是不被主流画界认可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这一时期,塞尚的情感与色彩初步尝试融合。处在后印象派时期,塞尚仍然还缺少自我的融合这两种元素。
二、情感碰撞是一瞬间,是积淀也是偶然。
《圣维克多山》
《圣维克多山》这是塞尚的代表作之一。天空是混沌的色块、山峰也只是模糊的轮廓,山脉下面的房屋、田地、树木花草根本无法辨认清楚,只剩下支撑事物本质的形与色,这好比一下子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骨头和骨头的色泽,中间没有衣服的包裹和肉体的依托。
这幅藏于费城美术馆的《圣维克多山》,是塞尚最后的一幅描绘这座山的画。我们看见,在一片没有人迹的广阔天地间,雄伟的大山似乎从明朗清澈的大气中升起;它那坚实的、凹凸起伏的身形映现的闪烁的光影之中。全画气势庄严、崇高,略带忧郁,反映了塞尚深沉的精神世界。在这幅画中,每一个体块和造型都被处理得极为严谨,使人联想到他静物画中的一个个苹果的描绘。然而,塞尚风景画色彩的丰富多变,却是其静物画所难以比拟的。在这幅风景画中,他以朴实有序的笔触,表现出物象的细微色差。虽然画中颜色种类不多,但每一种色都有着丰富的色阶变化。那浓重而沉着绿色,衬托出不同明度与纯度的土黄、土红和蓝色,使整个画面恰似一首和谐的色彩交响乐。同时,那无数的笔触,被敏感而理性地放置在画面上,成为厚重而富于肌理变化的色块。笔触的种种走势、排列、连接、转换和交织,构成了空间,也产生结构,形成对比和谐的秩序。面对这幅画,我们可感到色块、笔触、线条等抽象的视觉要素,从客观景物的图像中漂浮出来,在画中形成一种新的现实。
每当看到这幅画,我就会想到一副场景:那个人坐在一个山坡上,左手边是一棵不大不小的树,往远了看,依稀仿佛的山峦模糊不清的远树,一小堆一小堆的辨认不清树种。天是蓝的,似乎是个不错的天气。画笔在画布上自由且抽象,没有费多大的力气,犹如画之前,画就在布上似的。他也未必是被美景吸引,也不是被山吸引,是被“自己”。是他自己在画面的轴心,无数个“自己”在绕着“自己”运转。山峰固是灰色,心中的阳光犹如那点点的金黄,衬托着山峰。画上有光,但光从哪里来?在塞尚内心,闪闪的照耀在画面上,跟无数个“自己”起舞,起舞又碰撞,碰撞后所有的景物又凝固了起来,呈现出一种“永恒”。不见得不是他的积淀,或许是卢浮宫里临画的“某一笔”,抑或是偶得的“那一笔”将一切串联了起来。
《静物苹果篮子》
我最早了解塞尚就是从他的《静物》系列作品。这一副创作于1890年左右的画。在这幅画里面,塞尚精心的安排了倾斜的篮子和酒瓶,随意散落的苹果,让我想起我平时在给高中的学生摆静物的场景。只是我不会刻意把衬布摆成山峦,这些苹果散落在桌布形成的山峦之间,盘子放在桌子的后面,如果垂直看去抑或是桌子的顶点,何其用心,又用心的那么不经意。
有人说:在这幅静物中,塞上在表现上甚至超过了巴尔扎克的言语描述。他的妙处没法用语言来阐述,看到这幅画的人,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去审视,能领悟到他不同角度的美。处在不同绘画能力阶段的人,也可以发现他不同阶段的美。每个笔触都是活生生的,跳跃的,然而又同属于一个整体,被整体和谐的包围着。不是有驾驭情感的能力,不是有那么多日夜的积淀,是决然难以做到的。
他画画从不中规中矩。他有独特的情感宣泄,他能很巧妙的运用色彩,他也能很用心的让色彩与自己的情感碰撞在一起,但又不会“炸裂”,刚好的融合刚好的氛围,一切都刚好。
在创作中,塞尚主张用圆锥、圆柱、球体来表现事物。他可以放弃客观的真实,把细节抛却,运用简化的形体和塑造来概括处理,摆脱固有的常识,把所有限制排除,自由自在的有感情的表达与描绘。也常常对事物客观歪曲,如透视、变形等,把物象几何化。他无意于再现事物,独立的创造出物象形色的构成规律。自主的主观的用感情作画,也倾注感情在画里。
三、生前略显孤寂,归去后现代艺术诸多流派顶礼。
塞尚立意破除形式的限制,如距离、体积、各种透视关系等等都是束缚,也不是绘画的目的。内容才是目的,色彩的情感才是目的。现在的大多数艺术流派,得益于他主张的:体积与空间的强调,色彩的运用,对物象造型的重视,以及有意采取变形手法等等,对现代艺术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塞尚的追求有别于同一时代的画家,他主张即便是画风景和静物都应该赋予作品灵魂,要把情感投入,要画灵魂最深处的“呢喃”。从风景画中的人物到后来关注光和空气,对当时印象派绘画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和理念影响了20世纪许多艺术家和艺术运动,尤其是立体派。在他生前的大多数时间里,他的艺术不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通过他的坚持,最后对19世纪所有常规绘画价值提出了挑战。塞尚的最大成就是对色彩与明暗具有前所未有的精辟分析,颠覆了以往的视觉透视点,空间的构造被从混色彩的印象里抽掉了,使绘画领域正式出现纯粹的艺术,这是以往任何绘画流派都无法做到的。因此,他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他认为形状和色彩是不可分离的。用几何的笔触在平面上涂色,逐渐形成画的表面。他主张不要用线条、明暗来表现物体,而是用色彩对比。他采用色的团块表现物象的立体和深度,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造型,用几何元素构造形象 。
塞尚用年轻时曾压抑的情感,打破传统绘画的羁绊。我行我素的巧妙运用色彩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绘画世界,他的才华影响至今,他的绘画主张跨越百年,历久弥新。
甘苏庆编译.西方油画600年 7 19世纪欧美油画艺术:辽宁美术出版社,2016.03
阁林文创编.不朽的印象派巨擘 凡·高: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05
陈晓蕾编.西方名家色彩大范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02:
(法)毕沙罗 著,罗威 译.毕沙罗艺术书简:金城出版社,2013
瞿文明编著,图说经典 人一生要知道的60幅世界名画,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4,
工作室介绍
<p> </p> <p> 致力于普通高中美术高考专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