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_冯之刚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文/杨梦月  时间:2020-12-28  浏览数:876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阅读时间:2020128-20201215

           1215-1222

杨梦月

12四川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成都 610066

 

摘要:师生关系是关注教师与学生生命意义的重要链环。近几年来,学校发生了多起生命安全事件,或是身体伤害,又或是精神伤害,对生命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师生关系的建构就是帮助教师与学生找到生命的意义,主要通过工作贡献、爱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三路径来完成。

关键词:师生关系;生命;生命的意义;爱

 

  1. 前言

     弗兰克尔被称为是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弗洛伊德的核心观念在于“追求快乐”,阿德勒则是在“追求超越”,而弗兰克尔一直在“追求意义”。对于“意义”的理解一直以来都是哲学以及社会学讨论的热点,何为意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活出生命的意义》此书中,揭示了作者悲惨的经历,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生命交待给自己的任务,困难与苦难时刻存在。弗兰克尔被称为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在书中说道,“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1]4】在经历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打击后,弗兰克尔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的人生,是他在纳粹集中营中的手稿在支撑着他,是他对妻子的爱在支撑着他,更是因为他有面临苦难时仍然拥有的无限勇气。生命的困苦无法选择,但你可以选择面对它、处置它时的方式,这便是生命的存在意义。而在当前的教育现实背景之下,教育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追求知识意义,也是在不断追寻教师、学生个体存在的生命意义。在核心素养要求的贯彻落实之下,对学生生命成长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落实,而教育就是生命意义的建构。师生关系的建构也应当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找到师生个体建构的生命存在,对于师生生命意义的关注不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还有心灵层面的熏陶。近几年来,众多中小学尤其是大学出现了生命安全时间,令人不禁发问,涉世未深的青年为何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从他们最后留给世间的言语可知,找不到存在的价值,生活也没有了意义,这样的案例很多,生活变得空虚而无意义将人推上了不归路,走上了终结。于教育而言,更应当承担其帮助学生找到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拥有不断克服困难的勇气;于师生关系而言,是完成教育这一任务的重要环节,不仅需要找到师生关系建构的意义,还需要在师生交往中关注存在的生命问题,找到生命的意义归属。

  2. 生命的意义概念分析

    “苦难、厄运和死亡时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2]81】弗兰克尔在经历了生离死别以及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摧残之后,仍让能够提出这一间接,可见其心胸之伟岸。而对于当前身处和平年代的师生以及大众来说又是一种何等的启示,这是值得大家去深入思考的。要找到生命的意义,必须先深刻认识何为生命的意义,但前提是必须认识到“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和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而这些任务(也就是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身上,在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3]92】从弗兰克尔的这一表述中能够清晰的看到,生命的意义主要包含在追求意义、心理-动力机制以及负责任的态度三者之上。

  1. 追求意义

    弗兰克尔是“意义疗法”的开创者,“意义”也是他的理论以及实践的核心立足点,“意义疗法”就是指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当完成的意义,即帮助他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弗兰克尔也成为了继弗洛伊德的“追求快乐”、阿德勒的“追求超越”之后的第三学派,即追求患者的“意义”。他也提出“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其主要的动机,而不是本能驱动的“次级合理化”。”[4]118】人类需要在社会生存中不断对意义进行追求,这不是本能的行为,而是人类有意识的作为。同时生命的意义对每个人、每一天以及每一刻来说都是不同的,所以意义不是普遍的,而是在特定时刻对于每个人来说的特殊之处。这就决定了意义的特殊性以及变化性,正如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变化自己未来的理想一样,每时每刻都在适应社会的发展,每时每刻也在促进自身的成长。追求意义对于师生关系来说必然是重要的内容,其存在必然需要意义的支撑,追求师生关系的意义就是建构师生关系的基点,立足当下,更是放眼未来。

  2. 心理-动力机制

     在追求意义的过程当中存在着挫折与困难,当现实与理想产生差距时便会产生紧张的情绪。弗兰克尔曾说“人对意义的追求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但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5]125】心理-动力机制正是追求生命的意义的内在动机,同时也是生命的意义概念的内涵所在。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当中,合理的紧张情绪能够促使个体取得更大的成就,心理-动力机制正是这种促使人取得更大成的内部运行机制。这一紧张情绪的产生途径根据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表现,因此首先需要明白的是这一机制的运行具有个体差异性,或许是现实中未解决的问题,又或许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追求生命的意义是不同个体、不同时间以及不同选择的体现。其次这一机制的产生也可能是源自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同样具备着个体差异性以及时代发展特点。最后需要明确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个体所产生的“紧张”,而非平衡,追求意义的动机是为了完成差距,生命时间有限,但个体所面临的任务是无穷的,人永远是在不断的任务中成长,就如游戏,打一关通一关,过关之后仍然有新的挑战在等待着。心理-动力机制不仅是促使个体追求生命意义的动力,也是现实与理想的不断靠近,为了解决生命所交代的任务而不断的产生力量去克服之。

  3. 负责任的态度

    在生命的意义概念之下,隐藏着人存在于这世间的本质,即负责任的态度。弗兰克尔在书中说道“人不过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人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人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负责任也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6]133】从这一表述中能够理解的层次较多,首先是对自己生命要负责任,生命只有一次,何其宝贵不言中说,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常常有人舍弃自己的生命。只有有了生命才会去追寻自身生命的意义,没有生命何谈追求,也将没有一切值得探讨的问题。其次是人不应该去问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因为生命的意义将呈现在每一个人生活的点滴当中,欢笑、痛苦以及苦难等都是生命交待下来的任务。人们必须通过不断的体验欢乐与苦难才能去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最后,在追求生命的意义过程中,人也应当承担其自身的责任,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都是应当在生命长河中去不断思考的问题。

    “生命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7]135】生命的意义并没有确定的概念,生命是什么?生命及存在,存在即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而对于教育而言,生命是什么?生命也是存在,是对学生这一存在负责,更是对社会存在负责,这就意味着教育要帮助学生去追求自身的生命意义,这也是当前教育所应当发生转变之处。每一个体的存在即有意义,每个人的生命境遇不同,所要承担责任不同,需要在生活长河中不断通关,直到生命最后时刻。师生关系是教育中的一对基本关系,同时也是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关系,也将成为促进学生追寻生命的意义的重要关系。

  1. 师生交往中对生命意义的忽视

    在追求生命的意义过程当中,必然会遭遇许多挫折与打击,生命的长河中,每个人所追求的意义不同,所以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不同。但聚焦到当前师生交往行为,主要就是对生命意义的忽视,或是对教师,或是对学生。近几年来,学校发生的生命安全事件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对于学校教育的关注度也愈发高了。基于此类现实,研究学校中师生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深入师生交往中对于生命意义的忽视主要体现在挫折的打击、内心的空虚以及对生命安全意识的缺乏三个方面。

  1. 挫折的打击

    人在追求意义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这些挫折的打击可能就会让个体失掉追求意义的勇气。聚焦到师生交往上,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首先是对存在本身的挫折,即对自身存在现实的忧虑。随着社会大众对师生交往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怎样困扰着教师和学校,同时其中隐藏的家校关系也在困扰着教师。现当代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师生观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在受到打击,对于教师这一存在本身的位置有着争论,有的人认为教师应当退居幕后;有的认为应当主导教学,不管在何位置,教师的作用似乎都在受着影响。随着师生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定的师生关系模式被打破,师生关系当何以存在是首要需要思考的问题。其次是对师生关系的存在意义的认识存在偏差,纵观教育的发展,师生关系一直处在辅助性位置之上,在教育教学之余似乎并没有太多精力去维系师生关系。尤其在小学阶段,师生之间的差异性有目共睹,建立何种师生关系一直都是困扰所在,面对与自己年龄、经验等多方面差距甚大的学生,教师应当有何作为也是困扰的问题所在。师生关系的意义究竟在何?是当前许多教师都没有理清的,必然会在建立与维系关系时产生障碍。最后便是对个体存在意义方面存在的问题,即教师和学生的意义追求不同所产生的问题。在前文已经论述过,生命的意义是个体、时间以及经历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每个人的生命仅有一次,都需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但在学校中,学生的生命意义已经被教育教学所掩盖,教师的生命意义已经被教学、教务工作所掩盖,在教学之下的意义未能被发现,更别提追求行为在何处。除此之外,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存在着主观性看法,对学生的未来有着自己的规划,成绩、表现、特长似乎已经成为了学生的代名词,真正内在的生命动力并没有被教师启发。

  2. 内心的空虚

    在前一点已经论述了师生关系发展中的外在问题,此点主要聚焦在师生交往中的内在心理问题之上。对于师生关系而言,外在的表象需要抓住,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和学生内在心理动力的驱使以及内心的看法。对于生命意义而言,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可能还未能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教师必须注意的是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无限的畅想,必须要在日常交往与教学交往中保护孩子们的畅想力。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之下,个体对于自身的利益以及感受的关注越发高涨,个人中心表现明显。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内心的空虚是常有的问题,抱怨生活毫无意义,空虚的深层次含义就是没有找到自身的归属感。在弗兰克尔的书中,他论述了人类经历的双重丧失,即人类历史之初便丧失了赖以指导其作为并因此产生安全感的某种动物本能,其义便是人失去了指导,没有方向便感到空虚;其二是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的消减,这一点在当前师生交往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作为传统师生关系的主导者的教师需要从这一权威地位脱离出来,其行为根基正在迅速的消减。当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指导,教师行为根基的动摇,首要表现便是内心的空虚。当教师和学生都产生空虚心理之后,便会出现两种类型的行为,首先是随大流,即去做别人所做的事,这在小学阶段十分明显,在同伴竞争下教师和学生都有此类表现;其二是集权主义,即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这一表现更为明显,例如学生遵从教师的安排,做教师希望他做的事。最后,当内心感到空虚之时,还会表现出厌倦的情绪,对身边的人、对身边的事提不起兴趣。这在师生交往中也是一个问题所在,教师有了职业倦怠,学生出现学习懈怠……厌倦、懈怠陷入无止境的循环,内心的空虚根本无法排解,反而愈演愈烈。

  3. 生命教育的缺乏

    生命教育是一个庞大的话题,但在弗兰克尔著作的影响下,确实能够唤起对当前小学校生命教育的反思。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生命安全事件的发生,在教育的各阶段都开始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养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值得探究此问题。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是一场灾难,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损失,人们的生活被打乱,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然而抗疫战斗也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大众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与病毒战斗的无私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抗疫表彰大会上所说的:“生命至上”“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因此,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生命。对于中小学来讲,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为孩子设计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自我感知、自我控制、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开朗活泼的性格。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和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场所,生命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复杂化,特别需要生命教育在小学生的正常成长中给予积极向上的引导。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并没有对生命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在学校的教育当中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而它的的开展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比如活动开展较少,并且多属于形式上的,并未深入到小学生内心,对小学生的身心成长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作为实施生命教育主体的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不足以支撑其进行这一方面的教学工作,第一体现在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不重视,教师仍然在乎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学生内在的需求关注不够高;其次是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还停留在简单化、形式化的主题班会课上,宣传的大多是一些理念性的知识或是身体性知识,对学生心理以及内在安全的关注度不够。除此之外,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当前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评价形式太过单一,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上,对学生主要以分数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评价,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人格发展不完善致使学生人格的残缺,忽略学生命存在的状态。

    四、师生关系——找到生命的意义

  1. 各司其职

  2. 爱与被爱

  3. 忍受困难

     

     

     



[1]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M].吕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p4

[2]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M].吕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p81

[3]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M].吕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p92

[4]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M].吕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p118

[5]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M].吕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p125

[6]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M].吕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p133

[7]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M].吕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p135

工作室介绍

<p> 双流区“研培员冯之刚工作室”于2015年4月经双流教育局批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