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双流区名教师廖洪森工作室个人优秀论文——游燕_廖洪森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双流区名教师廖洪森工作室个人优秀论文——游燕

文/游燕  时间:2020-12-23  浏览数:501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融合

游燕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初级中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更加有效课堂的构建,力求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成长与提高。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使得学生的理解难度降低,同时避免了教师单纯的讲解为学生带来的学习负担,有助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

 

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中理论性知识内容较多,教师普遍采取精讲的策略,精讲策略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但是学生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问题,长此以往,单纯靠死记硬背并能深刻理解知识点的内容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容易被教师忽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逐渐走回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的老路。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创设现代的科学教学方式能有效避免教师单纯讲解、唱“独角戏”的尴尬情景。

一、构建互动平台,促进师生互动

在信息技术的介入下,师生之间不再只是课上互动的关系,他们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来实现师生互动。这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及时,学生不仅能够将课上自己的学习经验反馈到互动平台上,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通过平台反应。这样一来,教师能够直接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既有助于有效师生互动的产生,也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设计。

在学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课后问题“面对当前国际局势,我们应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学生需要在课下进行思考,并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其次,学生在课下进行相关资料的准备,并将自己针对该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及时发送至师生互动平台。再次,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回复,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肯定和引导。(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尤其是国防意识。懂得居安思危,自觉增强国防意识,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最后,教师统计学生在本节课学习后的理解和感受,为后续的单元复习及总复习做好准备。

二、明晰教学重点,提升道德水平

教师在进行集体的授课前应明确本节课的授课重点,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内容,针对教学重点的讲解,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还能够全方面地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体会,有助于学生顺利掌握相关内容,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规则,应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在课上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遵守秩序与破坏秩序的短片(如:新闻《动车上吸烟还打人,野蛮男子被刑拘》感受法律的强制性措施对人们行为的约束),让学生能够在短片的观看过程中对“生活—秩序—规则”有深入的了解,明确社会生活必须有秩序。同时,让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常见的遵守秩序、维护秩序的实例,以及不遵守生活秩序为实际的生活带来的不便等,突破本框教学难点,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播放法制节目,增强法治意识

在当前央视制作的法制栏目都具备真实性及权威性,法制节目中传递的案例分析、理论法律知识以及感性知识等都是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需要理解的,但是初中学生在生活中对法制节目的关注较少,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在课前搜集法制节目中的片段或精彩内容,将其与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融合,设置相应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保证能够在课上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法制节目的观看对知识有更加全面、立体的了解。这样更易提升学生课堂的兴趣,而且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观点,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也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并在课堂上几十指正,提升学生的道德法治水平。

在学完《做守法的公民》一课后,学生对于我国的法律法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今日说法》中的一则真实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案例:张兵发现一个小偷偷自己的包,追了小偷大概有200米后猝死。小偷与他并没有身体上的接触,运动医学专家分析说张兵可能是因为心脏问题而猝死的。之后,张兵的家人并没有向小偷提起民事赔偿要求。学生需要分析的问题为:该案例中小偷的偷盗行为与张兵的死有关系吗?小偷在此过程中有哪些违法行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道德与法律两方面进行思考,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四、联系社会生活,感知抽象知识

由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往往会使教师的教学变得空洞,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把内容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思想观点、道德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在讲解《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课时,学生对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不容易理解与区分,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我国各项制度的认同确实。课前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生活中的基本经济制度”展开调查,并作出统计。了解学生认知上的真问题,拉近学生与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是感受到基本经济制度对生活的巨大作用。课堂上播放视频《国有经济的发展》,发挥视频“四两拨千斤”的高效作用,将本课的认知难点加以攻克,并且继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视频的震撼还未褪去时,进一步提问启发学生思考: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2.我国为什么要由国家出资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3.我国国民经济中还有哪些关键领域和命脉行业?激发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激发学生的国家自豪感,进一步树立制度自信。

五、感知时代风云,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老师除了带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体验类、探究类的课程内容以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实践类、服务类的社团活动(比如:利用网络调查了解统计同学们对于课外阅读书目类型的需求,向学校图书馆提出建议。)还可以借助学校开展的安全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等活动,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化为组织者、实践者,促进知识、能力转化为素养。课堂内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果不向外(社会生活)拓展,很难形成真正的素养。利用时政热点背景,整合相关内容采用“问题”的方式呈现基本观点,借以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落实培养自主、反思等道德与法治学科思维品质。

在学习《根本政治制度》这一课时,教师了解到现阶段的中学生对于社会的理解和参与度并不高,为他们分析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同时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师通过播放视频《申纪兰——全国唯一一名连任12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启发学生思考:1.人们常用“传声筒”来比喻人大代表的作用,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2.申纪兰作为人大代表时如何通过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来当好“传声筒”的?通过一些列活动引导学生走近人民代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国家性质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更加多元化,教师在不断尝试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多样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多种学习方式的产生,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分析案例、了解知识,通过结合生动、全面、有力度的讲解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时,信息技术对于教学重点的解析使得学生的理解难度降低,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道德与法治老师应该加强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投身现代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构筑道德与法治新课堂,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立寿.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功能[J].学周刊,2018(08):160-161

[2]张亚军.信息技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50

 

文件下载: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202007

工作室介绍

<p> &nbsp;&nbsp;&nbsp; 廖洪森名师工作室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