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教育管理为何如此高效?
发表于《江西教育》管理版2015年1-2月合刊
黎国胜 四川省特级教师,双流县名教师工作室导师
2013年9月,我随成都市双流县教育局组织的名教师工作室导师团一行十人来到美国新泽西州学习考察。9月10日上午在新泽西州城市大学教师学院听了专家讲座,下午便来到新泽西州布隆菲尔德市教育局考察。当我们的车辆缓缓停在教育局的院内时,教育局长立即微笑着上前迎接我们。当我们在教育局二楼会议室坐定后,没有过多的礼仪和客套,座谈会就准时开始了。
先是教育局长介绍情况,然后是自由提问,大家都非常珍惜提问的机会,不断地向局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整个下午过得非常快。
布隆菲尔德市是一个学区,相当我们的一个县(区),有一所高中、一所初中、9所小学,在校学生6300余名,高中四年制。小学一个班学生不会超过25人,中学一个班一般是25人,不会超过30人,共有教职工1000余人。
布隆菲尔德市教育局总共9人,局领导3人,局长1人、助理1人和副局长1 人。局长不由市政府任命,而是来自当地的社区自愿者组成一个委员会,该委员会选举局长。该局长也是志愿者和教育爱好者,他不在教育局领取工资报酬。助理和副局长由局长任命,助理负责预算和经费管理,副局长负责联系学校和社区,局长主要负责组织选举、考核聘用学校的校长。
学校办学经费由当地居民纳税的40%、州拨款、联邦政府资助三部分组成。
教育局对学校没有专门的考核、检查,州每年有一次统一考试,然后对学校在全州进行排名,教育局要对社区内的学校排序,位于最后一名的学校不会有惩罚,但会更加重视,有专门的、特别的关注和帮助。
我们重点到布隆菲尔德市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学习、考察。这些学校的组织结构是:校长1人,副校长或校长助理一个年级1人。布隆菲尔德高级中学4个年级,1000多学生,100多职工,就只有5个管理人员;没有中层干部,没有年级组长,没有行政班,当然也就没有班主任。但一个学科有一个学科长,相当于我们的教研组长。每天校长亲自接待我们,向我们介绍学校情况,带领我们参观校园和教学设施,甚至是带我们到教室去听课。
这么少的管理人员,学校管理却井井有条,秩序井然,环境优雅,我们对美国学校的高效管理非常惊讶。
反观我们的中小学,一所高中学校校级干部少则4---5人,多则8-9人,中层10多人,还有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一个班一个班主任,各种科室的工作人员,非教学人员起码要占全校总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功能处室越来越多,导致学校对应的管理部门越来越多,工作人员与日俱增。
关键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设置多了,每一个部门为了履行职责,都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布置任务,开展工作,于是举办各种会议,组织检查落实,开展各种评比。各个部门的活动安排都有道理,都有必要,这些安排布置最终都要落在一线教师身上,导致一线教师为了应付各种检查、评比、培训,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就以课改培训为例,老师要参加国家级培训,然后接着参加省级培训,市级培训、区县培训,最后学校的研培处还要搞校本培训。教学研究部门组织了培训,科研部门还要组织培训,电教部门要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全员培训,这些培训都有必要,都很重要,占用了一线教师大量的休息时间,而且很多培训缺乏针对性,更缺乏操作性,纸上谈兵,不切合教学实际;让一线教师苦、累,不情愿;极大地挫伤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甚至是不得不弄虚作假应付交差。
爱因斯坦曾说:忙碌只能导致平庸。一线教师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总结反思,甚至没有时间陪陪家人享受生活,这样的忙碌有何意义?管理的本质是什么?肯定不是制造员工的不满,而是让员工获得最大的快乐、满足和幸福。
我们的中小学如何向美国学习,提高我们的管理效益?
首先学校管理要做减法,追求简单。
第一要减少会议。在学校,没有任何职务的普通教师一周至少得开两次会,一次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一次备课组会议。学校校长、中层干部的会议就更多了。会议多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浪费时间。美国的中小学一周一次的教学研讨会,聚焦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发言人,大家会前搜集资料,会上积极讨论发言,很热烈,因为这个研讨会对他的教学有帮助。我们在布隆菲尔德初级中学参加了7年级的英语和数学教研会,英语组在讨论如何分层实施教学,分层的依据、方法和问题,数学组在讨论应该选用什么样的例题。这样的会议会前有准备,有指定的主发言人,主题是教师们自己选择的,大家都很踊跃参加,效果自然就会好。
第二要减少各种评比活动。在美国,教师们没有各级赛课活动。我们的中小学各种赛课活动,课件制作比赛,论文比赛,活动接连不断。特别是各种赛课活动,要反复打磨,反复排练表演,赛课的结果成了参赛者晋升的敲门砖、所在单位的政绩、主办单位敛财的手段;这样的赛课可以说劳民伤财,教研的虚假繁荣,强化了教育的功利。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审只要交上评审费就可以得奖,而且还有文件规定必须参加主管部门的论文评奖活动,得了奖才能晋升职称。
第三要减少各种考核。一些学校每个月都有一次常规检查,半期、期末、年底是检查的高峰时段,这些检查可不可以砍掉或者合并?如果没有这些检查学校就会大乱吗?我想如果没有检查主管部门的同志多一点时间到一线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这样管理者、被管者都得到了解放,何乐不为?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员工自己管理自己。
二千多年前老子就提出无为而治的观点,他把领导人分为四个层次: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什么意思?在学校最高境界的校长是老师不知道校长的存在,校长在与不在学校都一样秩序井然,教师照样努力地工作;其次是老师们亲近他、赞扬他;再次一等的校长是老师们害怕他;最低等的校长是老师们讨厌他、咒骂他。你看,老子的观点多么精辟,最高明的管理者不是成天发号施令、检查来检查去,成天忙碌的领导者。
其次学校管理要信任教师,只有尊重与信任的管理才能培养出上进的团队。
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尊重学生,要尽量多要求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爱护学生,但严格要求必须以尊重为前提,要把尊重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而自我教育的实现必须依靠尊重和信任。老师教育学生如此,学校管理教师也是如此,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学校更是如此。我们的管理基本上是不信任管理,教育局不信任学校领导,学校领导不信任教师,教师象防小偷一样盯着学生。这样一来,需要盯的事情越来越多,自然管理的人员就越来越多,事情也就越来越多,管与被管的人都越来越累。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的,都有上进心,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虽然人的内心也有恶的一面,但我始终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是主流。要信任我们的老师,要信任我们的学生。教育如果彼此不信任,那么我们就会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猜疑的种子,真诚互信、坦诚相待的和谐社会就难以建立。
被人尊重更能自重,被人信任更能自信,自尊者、自信者才能上进,追求卓越。
最后要大幅度增加管理制度,减少管理部门。
美国的学校有一本厚厚的书,里面全是学校管理制度。这个制度是由学生家长、社区家长委员会组织讨论制定、通过的,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就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上,家长就要认真学习。这些制度对学生、家长、学校、教师每一个教育参与者都作出了详尽的规定,每一项都有章有循,有据可查。这样一来,厘清了教育系统每一个参与者的责、权、利,大家都按章办事,学校管理就省了很多麻烦。比如,学生在校出了安全事故,该怎么办?家长提出,家长委员会出面按照规定处理就行了,就不会出现家长到学校闹事的尴尬局面。
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加强制度的建设,而且这些制度要细化,可操作,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一旦公布就要要严格执行,这是我们学校管理最缺乏的东西。
制度健全了,大家都按制度办事。学校的管理部门也就可以省了,管理部门少了,教师的杂事也就少了,就可以集中精力钻研教学业务,有时间同学生交流沟通,有时间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有条件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
管理是门科学,科学的管理才能出效益。不科学的管理不但出不了效益,反而会给学校工作添乱。
工作室介绍
黎国胜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12月底,是双流县首批成立的5个工作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