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爱孩子,防止溺爱
当我们的孩子从呱呱落地时起,我们就对其肩负起责任,并且这种责任感会越发强烈,促使我们对孩子付出的更多,而这种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溺爱。而溺爱是真爱吗?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个例子:
曾经在我任教的一个三年级里,有一名孩子非常“特殊”,因为只要稍微批评他,同学稍微惹他不高兴了,他就会在地上不停地打滚,一直嚎啕大哭直到声音哭沙哑。每个老师都特别头疼。于是老师就到他的家里进行了家访。通过多次家访,老师得知他是他的父母老来得子,父母非常的疼爱,甚至于溺爱,平时不管要什么都答应,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受到约束和惩罚,于是久而久之,他便养成了这样的性格。
还有一个一年级的女孩子,她的语文非常差,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后给她单独辅导,希望能让这个女孩子快快的赶上其他同学,但是这个孩子的家长却在深夜打电话给这位语文老师,希望这位老师以后不要再留下她的女儿,因为她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女儿的---不管你以后多优秀,你始终是要嫁人的,只要嫁个富足的人家就行了。看看如此的“溺爱”,孩子还会正常的成长吗?还会有正确的价值观吗?
而这些例子看起来只是表面上的那样吗?我们应该从更深层的原因来分析,在我看来有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
1.先从社会原因说起。这一代小学孩子的爷爷奶奶几乎是60年代的老人,在过去的社会里,大多数人是过过艰辛而清苦的日子的。那个年代,吃饭都已经是很困难的事了,更不要提现在总总的享受,因此在他们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总是觉得对于自己的孩子没能给到应有的关爱,因此在现今生活富足的时候想要弥补,可是自己的孩子已经成长为青壮年,有能力有条件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还在萌芽里不能够自我满足,不能够自我完成许多事的孙子一辈就很好的符合了他们照顾别人的心理。因此在这个时候,他们的爱就“泛滥”起来,从物质和行动上来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2.再从政策说起。由于大多70,80的家长这一辈是独生子女政策,因此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因此不管从家族使命亦或是人生责任都变的沉重起来,家长们也十分的“小心”起来,生怕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任何差错,使这仅有的孩子会有什么“闪失”。从此不再有什么心里依靠。在这样的心理下,我们的爱变加倍的付出在孩子身上,而这样的爱久而久之变变成我们的“溺爱”。
3.再者从文化程度和生活环境说起,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长更多的是理性的“爱”孩子,能够以“理性”待孩子,以“事实”来理解孩子,而文化程度越低的家长总是用推卸和借口来管理和教育孩子。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同于家长,作为老师,我们的角度应该要更客观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当我们发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及时及早的和家长联系,和家长进行沟通,并且我们应鼓励家长做到以下几点,及早的让孩子“自由”,也让家长学会正确的爱孩子的方式。
一.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由于孩子在早期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事做不到,做不好,做不细,因此很多家长就越俎代庖。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在开始的时候就没有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这种方式延续下去,容易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比如帮孩子做作业,洗衣服,孩子就会容易偷懒,养成依赖他人的思想,又如,我的孩子已经三岁了,但却会做许多事,她可以自己放洗澡水,自己脱衣服洗澡,可以自己刷牙,哪怕每一件事做的不够好,但至少她在尝试,在不断的努力,那么以后她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又积极的心态。
二.处理好孩子的负面情绪,学会正能量。
有许多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孩子摔倒了,爷爷奶奶便马上跑过去,一把抱起来,并喊到:“你这个坏地板,谁叫你把我孙子给滑到的。”孩子的成长路上有很多失败和挫折,同时总会出现许多负面情绪,这样的情绪就会影响到孩子处理问题时态度,总是出现负面的情绪孩子就会焦虑,失望。而家长也会为此找借口来更加“溺爱”孩子,并且总是说,他好累哦,他好难过哦等等,来催眠自己孩子应该被溺爱。
三.无规矩不成方圆,给孩子定好规则。
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在许多规则和许多条件下进行的,我们也深知,一旦触犯了这些规则,很有可能就会受到惩罚。可是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总是任其发展,不予以干涉,因此孩子在长大后会由于没有养成这样的规则意识而使自己犯错。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从小树立规则意识,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并不能固定的指条条款款等的死板的规定。我们是指那些为了不让孩子触犯法律,或者是不损害他人的规矩。只有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操作的,我们才有可能去掌控我们的生活。
那么我们是不是做到以上的就可以说是不溺爱孩子呢?是不是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的孩子就会自我反省,不再任性呢?当然不可能这么容易。这时间最复杂的东西便是人类,最复杂的关系便是社会。而在每一个孩子的启蒙之时,我们的基础教育是最为关键的,这里的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还有家庭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能充分说环境的重要性,而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会造就什么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不成功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从外部进行干预,用我们教师的智慧来引导和帮助学生。那么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合格,有育人之心的教育工作者!
工作室介绍
<p> <br /> </p> <p> 双流县名教师谯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