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设问
2015年4月24日工作室课例研究在我们学校开展。本次活动进行的是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本次的课例主题为《传统工业区》的复习课。孙静老师和尚敏老师都是先给学生回顾复习了工业区位因素再通过问题探究得出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整改措施,最后通过迁移训练对本节课进行巩固训练。
两位老师都给我们展示了复习课上课的模式,虽然两位老师上课的模式基本相同,但在处理的过程中却相差很大。这也就是说虽然我们上课都一个模式,但是由于设问的角度不一样,将会导致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处理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课中设问、设什么样的问题就显得很重要。陶行知说过这样一句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这也将使我们上课的处理方式发生很大的不同。
在地理高考中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和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设问也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角度出发。以尚敏老师的课为例来说,在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问题: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美国东北工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据材料来分析问题,而且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探索并要求学生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就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首先看学生是否能够从材料当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而学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时候也在调用工业区位这一基础知识,并且运用这一知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最后在头脑中进行归纳和写出答案,培养了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设问的目的不是“灌水”,而是为学生的思维“点火”。古希腊一位智者说过:“人脑不是一个可以灌注的容器,而是一只可以点燃的火把。”所以,课堂上的设问,应该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地理教材中的内容等多方面的地理素材的自然结合,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地理的价值,这样自然就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种”。将精心设问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学习在疑问中开始,探索、论证、小结、发展,则学生的思维习惯得以养成,求知的热忱得以激发,学习兴趣得以培养,思维品质、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精心设问,刺激学生心智不断向前追求,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工作室介绍
<p> </p> <p> <br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