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_刘光文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

文/李焕永  时间:2015-04-13  浏览数:1329

2015年4月10日我们工作室在双流县艺体中学开展课例研究活动。本次活动由艺体中学张菊老师和棠湖中学杨海波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的展示课,课题为《水文灾害》。通过本次课例研究使我对高二的课堂教学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们的课堂要要跳出课堂看课堂,教学内容要跳出教材看教材,突破常规的课堂、打破教材的束缚。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方式。

   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思维参与”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那么应该怎么做呢?第一,地理教师应当“吃透两头”,即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心态。这是“思维参与”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主要动力。第二,在课堂上地理教师要给学生放权,让学生有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能围绕某些问题进行质疑,交流合作,讨论辩论,提供时空,让学生有充分进行思考,表达思维的机会。第三,学生主动参与,教师重在引导。因为在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要教师不断加以引导。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既要与学生融化在一起,又要始终起主导作用,因此只有教师有的放矢的不断引导,学生才能不断兴奋,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得到调动,也只有在这样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二.强化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整合

从高中地理课程实施来看,以课程标准为主体,在理念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形成了地理知识基础、地理技能、地理意识和地理情感及价值观等,但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要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地理素养。无论是在高一、高二的新课程教学实施中,还是在高三的高考备考过程中,课程标准是评价基础与核心,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课程内容是基本载体,教学活动的四大基础知能结构和高考备考的四大知能结构,其最终目标都是围绕地理素养展开的。实现有效的整合,就要树立一个目标理念(地理素养),把握两条主线(课程实施与高考备考),整合八个知能结构,使教学活动要求形成的地理知识基础、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和地理情感,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融为一体。

    新课程理念倡导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无疑是大大地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面临着教材的多样性与选择性,教学方式方法多元化,重要的问题是把握好课标理念与现行教材的整合。这就要下大气力研读课程标准,精确把握其精要部分。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最大特点,是按照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这个大目标来设计和编制的,而不是按地理知识结构体系来设计编写的。这样,体现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上,就没有过去习惯上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那么系统和严谨,但在培养地理素养的理念上却十分鲜明。在教材处理上,要强化主干知识,合理删减枝梢末叶,理顺内在逻辑关系,整合成适合于自己学生的地理新课程体系。

工作室介绍

<p>   </p> <p> <br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