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兴趣、探索、创新——黄洪刚工作室《电工电子》学科教学主张
规范、兴趣、探索、创新
黄洪刚工作室《电工电子》学科教学主张
(2019年10月)
黄洪刚工作室是双流职业教育唯一名教师工作室,成立一年来,工作室认真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和电工电子专业的特点,以导师和学员们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循序渐进、理实一体、教学做评一致等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企业行业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标准,凝练了“规范、兴趣、探索、创新”的教学主张。这不是一堂课的教学主张,而是跨越三年的渐进过程,走过培养兴趣,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三个阶段;这不是一门课程的教学主张,而是贯穿了一个专业,从职业规范、专业基础、职业方向基础到职业方向。
一.“规范、兴趣、探索、创新”的内容体系。
“电”是个高危行业,触电并不一定要接触到才触电,拉错一个刀闸也可能造成设备烧毁、伤及性命等重大安全事故,它没有小错误,只能零错误。一群上不了普通中学的孩子,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方面明显薄弱,学习习惯、纪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明显缺乏,且不乏因智商、情绪、健康、家庭原因等产生的“问题”学生。这些孩子进入“电”这个行业,首先不是要学什么复杂的知识技能,而是先要懂得遵守“规矩”,“规矩”不是一句空话,它是法律规章(比如电工须持证上岗)、它是国家标准、它是企业规定、它是学校纪律,涉及到产品质量、人身安全和个人职业素养,并明显表现在职业行为上,因而规范学生行为既是从事“电”专业的职业需要,又是学生成长的素质需要。使用电工电子行业和企业的相关要求来规范学生行为,我们整理了着装、列队、定位、点到的课前规范、按电工电子相关国家标准来实施的教学规范、按企业6S来开展课堂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管理规范,把这些规范进课堂,在每一次课中实施,久了(按21天的心理意向改变期理论,只须21天,但我们是要持续3年),就变成了习惯,习惯了,就养成了素质。
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导向简单地说可以让学生喜欢上这个学科,向更高阶发展,兴趣可能让一个孩子最终成长为这个学科的专家、工匠,培养兴趣就很有意义了。一天没有电,您就会感觉到一下回到了原始社会,这体现了电工电子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从生活中找到许多《电工电子》学科初期学习的东西,本着“简单、实用、有趣”的原则,把电学理论与这些生活实例融为一体,能做成孩子们喜爱的学习项目,在解决生活实际中找到成就感,激发自信心,催生孩子们学习的内因。
更高阶的兴趣是在专业成长中的获得的,那是在取得一个又一个专业小突破后,产生了对更深、更难、更广的知识的求知欲,学生已经深深喜爱上了这个学科。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极大提高,积极开展专业研究,学习知识的速度和质量都大幅度提升,具备了完成复杂任务的条件。
探索入门。任何一个电子产品或电气设备,其电路都是由若干个单元电路(或者模块电路)构成的,每个单元电路有其独立的功能和作用,组合到一起就可以构成不同的电子产品,这和积木很相似。基于它的这个特性,我们设想把每一个单元电路(或者模块电路)做成一个个项目,编制任务书和软硬件资源,按任务驱动法展开项目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电路结构、功能、原理、安装、调试和维修,行动导向。这实际上也是STEAM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
自主创新。找到一个个积木后,搭成什么形状,学生就有了思维创新的基础,选择不同的电路单元(或模块),用程序和网络把它们构建起来,就成了一个个有实用功能的产品。学生会发现学习电工电子专业的意义,成功的喜悦之情,孩子们的成就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进入激发学生学习内因的第二个重要阶段,自主学习将是学生的常态。
这一教学主张,仍有许多缺点,不够科学、不够完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打磨,丰富其内涵,使其有普适性,才更有意义。
二.理论基础。
1.政策与目标
2019年3月,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提出聚焦战略重点领域,全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动实施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项目式教学。《电工电子》学科是国家重点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学科,必须按国家战略、企业需求和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需要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因而国家标准、职业规范和创新能力成为提升教学内涵的重点,模块化、项目化是改革的方法。《电工电子》学科是电类产业(专业)的核心,从产业链(即原料-元件-模块-组件-系统)分析来看,无论原料到元件、元件到模块、模块到组件还是组件到系统,都广泛应用电工电子基础原理,中职学段的目标是对接产业去了解和简单运用,是职业型而非研究型,它体现出培养目标的职业特色。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先提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追求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用户至上的精神,体现的是严肃、严密、严谨、专心、细心、耐心、敬业、精业的精神,是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精神内涵,是职业学科《电工电子》人才素质培养的终极目标。
2.心理依据
从内因上激发学习动机。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是没有学习乐趣的,调查显示,一半多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是“被迫”的,找到学生心理上的某种缺失(比如职业向往、专业乐趣、职业希望),唤起其学习热情。在课程内容和教学编排上,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要照顾学生当前基础,合理设置,才能持续保持学生学习愿望,产生学习期待。
从外因上激发学习动机。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的行为是不规范的,表现在不太遵守纪律,没有学习习惯和生活无规律等等。规范行为除了平时的教育、感化外,在学科课程中,学习过程就是规范过程、就是习惯养成,在教学中设计课堂纪律、安全提示、国标使用、整理整顿、卫生、学习态度等评价指标来规范每一次课的学习行为,有了规矩才成方圆。
3.教学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是自己的理解。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兴趣-探索-创新,正是学生知识建构在不同阶段外在表现,兴趣反映了学生对《电工电子》学科学习的认同,而探索反映了《电工电子》的职业精神内化于学生,他已经开始自觉地自发地追求;而创新反映了对《电工电子》的深入理解,并融入其它学科或课程,产生了广泛的相互作用。三个阶段,学生建构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力不断提升,层层递进,最终走向职业的自我成熟。
三.行动策略
1.规范策略。
安全防护有安全提示、安全防护实施、安全规章制度,在不同课中可能有所不同;定位是指工作区的材料、工具和仪器摆放到确定位置;岗位模拟通常有生产岗位(大部分学生),管理岗位线长(或班组长),库管岗位(材料管理)和文秘岗位(资料搜集和数据统计);标准引用解读是对引用国家标准条款的具体化,类似于法律条文;检验是对学生作品、操作过程以用理论分析过程的评析;7S起源于日本企业,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ing),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流行管理办法。规范策略主要从纪律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标准意识、环境意识等几个方面来规范学生职业素养
2.兴趣策略
参观引路。组织学生进企业参观、参观电器作品、参观科技展、游览科技馆和游览电器批发市场,通过琳琅满目的电器产品、炫彩焕烂科技感来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
榜样引领。在课堂教学中介绍电子电工行业领军人物、技能大师、技术能手、学校技艺精湛的老师、技能大赛获奖学生、班级学科学习的优秀学生等职业榜样,使学生走近榜样,走向榜样。
精神引导。在《电工电子》学科课堂倡导职业奉献、严谨、专心、精业精神,课堂营造积极钻研,吃苦肯干,精雕细琢的课堂氛围,坚持一段时间就形成习惯,习惯久了就成了素养。
目标达成。设计与生活相近的、易于完成的简单项目给学生学习,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制作出实用的产品,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职业乐趣。
3.探索策略
在项目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把学案编制成任务书,每一个任务内容都要清晰明了,方向明确,指向一个具体目标,学生沿着任务线索,或自主、或合作去探究,在实现任务目标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电工电子》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4.创新策略
在模块应用中创新。模块是电子电气系统构成的基本单元,模块的种类成千上万,每种应用也各不相同。依据模块提供的说明文件,找到与其它模块的接口方法,去构建系统的过程却基本相同,这为使用者提供了创新空间与可能,合理设计到课程中,能诱导学生实现创新发展。
在工程应用中创新。把部分学习项目与真实岗位对接,让项目内容工程化。因为工程问题不是抽象理论,它边界更加模糊,应用更加灵活,这为学生创新也提供了空间和机会,搭建了创新的平台。
5.教学主张团队。
以工作室为抓手,宣传“规范、兴趣、探索、创新”教学主张。在工作室活动中给学员分享教学主张的内涵,要求学员在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教学大赛、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中去实践教学主张。
工作室介绍
<p> 黄洪刚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4月27日,是双流区第一个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