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读《在细雨中呼喊》心得体会——张益华_李中军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读《在细雨中呼喊》心得体会——张益华

文/张益华  时间:2019-09-25  浏览数:307


读《在细雨中呼喊》心得体会

双流永安中学  张益华

回想中的往事已被抽去当初的情绪,只剩下了外壳。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读书,是一个令人愉悦的习惯,读什么书也能品味一个人的格调,评价一本书还能看出一个人的格局。

有人说余华的《活着》令人揪心难忍;《许三观卖血记》使人在精神上坚韧向上;而《兄弟》则是幽默和惨烈交相辉映。

工作的闲暇时间读书,我觉得还是《在细雨中呼喊》好,没有那么多血淋淋的现实,也没有那么多空泛的为你呐喊,更没有笑着哭的戏剧感。既不过分沉重,又没有那么乐观,带着点无奈感,带着点时代感,既打开了记忆或是听过的记忆,又没有揭去全部伤疤,压抑是有的,那就这样尘封,再慢慢消散。 

“物是人非事事休”!纵然亲人相见可又怎么能相认?

一个人的辛酸,他既是回归者,他也是旁观的记述者!

自己为自己记述着曾经的故事,抛弃与被抛弃,人与人的人性被上着枷锁,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哀,也留给人无尽的思考。

一个家庭的遭遇必然波及到每一个成员,每个成员的不幸也必然反噬回整个家庭,最终,不论结局是什么样的,总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不幸。也许是命运,也许是国运,也就这就是滚滚红尘中必然出现的也被忽略了的普通人的一生,我想最终他依旧面对被亲人抛弃的惨局,他又一次被抛弃,被命运抛弃!

他就是余华书中的“我”,儿童时代就开始承受着不应该面对的心酸和无可奈何。

  书中的“我”身处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家庭,父亲孙广才是个自鸣得意的无赖,处处彰显出自己盛气凌人的架势,每一句扯破嗓子的咒骂,每一个夸张的动作,与其说是强硬的表现,倒不如说展现了其悲哀、虚伪的人生;哥哥孙光平开始的人生是光彩的,但最终也难以偏离平庸的轨道;而作为主人公的“我”,更多地则以孤寂的眼光观察着周遭一切,更多地选择了沉默;弟弟孙光明小小年纪张牙舞爪,却是第一个走向死亡;而母亲则是软弱了一辈子,只有在弥留之际表达了她对世界的失望和愤懑。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父孙有元,在他身上似乎带有些许传奇的色彩,年轻时放荡不羁、敢作敢为并且奋发有为;后来年老时被家庭生活消磨了锐气但仍然充满智慧;与晚辈们斗智斗勇,即使被不孝的儿子折磨,被年少无知的孙子忽视,他也依旧没有丧失去挑战命运的勇气,哪怕是在即将走完自己人生的前一夜,也同样如此。

  书中人物众多,线索也错综复杂,故事的叙述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余华采用了多种叙述手法,直叙、倒叙、插叙的相互穿插让故事可以一个接一个,如漫天纷繁的花朵,洋洋洒洒。犹如一条宽大的马路上支生出无数分岔开口,每一条路都看不见尽头却都有属于各自独特韵味的风景,或令人流连忘返,或令人厌恶,或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无论其中的人物活着的时候是多么有趣亦或是痛苦缠身,在时间的长河里无论他们选择何条道路,但走到终点每个人却出乎意料地发现,结果都只有一个。这里边有太多人具有共同的特点,从哥哥、到弟弟、到孙有才再到各种小人物,反映出现实中人性的丑恶。自然地,他们最终都只能极其苦恼地接受死亡,他们夹带着不同的幻想,或平平淡淡,或轰轰烈烈,最终都奔赴向那盛大的死亡宴会,只是消逝的方式有千万种不相同。其中弟弟被水淹死的场景,余华的描写令我震撼:我的弟弟不小心走出了时间。他一旦脱离时间便固定下来,我们则在时间的推移下继续前行。孙光明将会看着时间带走了他周围的人和周围的景色。

  最后我想说,即使人们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种种磨难,但我们要不断从经历中感悟出:路,还是要走下去的。就像书中“我”的祖父孙有元,一个看似窝囊了一辈子的人,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挺直腰杆站着,让所有人都觉得他从未被打倒,依旧是一个勇敢面对生活的人。所以人生旅途中有太多自己无法控制的,主人公“我”就经历太多磨难,但“我”仍然能找到属于自己心灵空间的一方净土,我们无法把握一切,能把握的却是自己的心。



工作室介绍

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1月。工作室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以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