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析如何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邓飞
摘要:推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是教学改革的新需求,也是时代针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要贯彻落实这一理念,需要在教育思想、目标以及内容等多方面入手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案。基于此,本文由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与“个性化发展”两个层次加以阐述。
关键词: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引言:
新课标所要求的素质教育,降低学生负担,并不意味着不注重质量,不仅要求质量,而且还强调了质量的可持续性。因而,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是现阶段我们所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如何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从而促使其全面且个性地发展具有一定的探究意义。
1、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析
1.1、注重人性的完善
人性关乎着诸多方面,人作为社会性生存体,应以育德;人作为高等性动物,能够育智;人可以依靠能量维系生命特征,可以育体;人具备情感内涵,需要育美。由此可见,培养德智体美并不属于一项机械性任务,也不应当将其视作行政的命令,而是应当立足于人性完善的角度就相应的课程加以编制与设计。
具体来看,课程实施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育德”不以德育标兵论成效,“育智”不以强化竞争为目的,“育体”的作用不在于奖牌的多少, “育美”也不仅仅是自身作品的呈现。现阶段,某些学校为夸大自己,进而开设实施课程,在就学校成果进行呈现时也着重表扬那几名学生,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全面发展初衷是不相符的。人性完善作业教育最根本的的追求,其并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或者影响,因而,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尊重人性的完善。
1.2、关注共同基础
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每个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这里包括道德情操等等。由此,学校所创设的基础类课程就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反观教学实际却并不是如此,主科与副科的差异、中高考与非中高考科目的差异证实了这一点。某些学校弱化之中的副科以及非考试科目,甚至将中心科目的课堂时间留作他用等等。全面发展要求学校在相应课程规划的过程中明确副科、非考试科目的作用,如此,才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3、指向综合发展
全面发展具体呈现在每位学生身上的是综合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其不代表德智体美是以分离形式存在的。在以往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过分的侧重于分科学习却未能足够重视学生个体本身的综合性特质,导致学生无法将每一个所学学科的思想以及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基于此,学校在此方面需要引起重视,促使教师在传授本学科认知开发以及课程内容的同时,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以便于引导学生的综合学习、思考,以及创造的能力。
2、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分析
个性化发展的主体在于每一位学生,简而言之,指的是不仅不让一个人掉队,也要促使每一个人都成功。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如下几点问题:
2.1、补足共同基础下所产生的差异
每个学生均存有共同基础,其作为基础教育一项指标,也是各学科课程设定的一项重要依据。作为教师,应当善于研究并设定出能够清晰地“监控”学生学习状态与效度的工具,编制好相应的学习负债清单等。针对那些难以实现共同基础的学生恰当地对其进行专门性指导。就以往方式来看:教师在没有准确了解学生学习进度的前提下,单单凭着一张试卷“论英雄”,还盲目的判断“学困生”,长久下去,学生厌学便不足为奇了。
2.2、明确学生学习风格差异
每位学生均是以相对独立的个体形式存在的,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下,于学习上或多或少的会表现出来一定的差异,由此,教师为学生个体设定个性化认知单就十分有必要了。比如,生理方面,类似于就声、光、温度等内容的特殊要求,学习接受能力以及持久性等等;心理方面,类似于就学习环境的要求,信息加工能力以及差异、思维模式的不同、学习目的的不一等等。只有在充分地考虑了这些内容的前提下,才可以设计出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课堂内容,从而选择对的教学模式,顺应学生需求。
2.3、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个体差异有些是先天形成的,但由于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样会造成个体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此种情况下显然并不适用,因而,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十分有必要。此外,教师角色的恰当转换也能够促使学生更高效地接受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应当单单作为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同样可以参与到课程的规划以及教学的设计过程之中,通过师生有效沟通与合作,促使课程内容更加的丰富完善。总而言之,多元更多的是强调课程与教学的适切性,也就是说顺应每为学生发展所需。
2.4、个性化的评价工具
个性化评价工具,主要运用于每门课程学习效度的相应评价,运用在不同学生学习进度的相应测评问题上。要求该工具必须要具备将班级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功能,以此来就其进行区别化指导,最好能够实现“个人定制”。在评价量规阶段中,测评内容点、权重点等相关要素均能够灵活安排,具体的均应就学生实际获得的条件、机遇等来灵活处理。
3、结语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是当代社会针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需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改革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依据其所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优势与理想等问题进行课程设计,从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J].人民教育,2018(Z3):11-15.
[2]朱传世.课程如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11):33-34.
[3]吴德文,张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04):1-4.
工作室介绍
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1月。工作室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以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