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段旭名班主任王宇文章
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
王 宇
成都市双流区协和小学
摘要:小学德育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关,与未来人才的道德素质有关。小学传统德育注重课堂教学,面对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德育观念不断更新和变化。在价值取向,课程类型,材料选择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变化,从课堂回归生活,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实现德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观念;变革;意义;策略
引言
自2001年小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德育课程已成为小学课程的重要分支,并对课程标准,教科书编排和教科书内容进行了许多修改。从“思想道德”历程到“性格与生活(社会)”,这不仅是名字的改变,而且是观念的改变。
一、观念变革对小学德育课程的积极意义
意识决定行动。 为了改变传统小学道德教育不良的现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首先从思想,意识和观念上转变,并发现已经形成习惯来弥补或纠正它们的教育轨迹中的缺点。只有跳出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教师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中找到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的途径和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使德育课堂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观念的转变其原因及表象
1自满的心理是改变观念时遇到困难的根本原因。他们在形式上和心理上都难以接受。结果,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无动于衷,新课程改革无法进入他们的心理,导致新课程改革意识不能形成。培训是无法改变观念的直接原因,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理解,不能转化为指导性实践的概念,对改革没有实际意义。
2工作和过度的心理压力是无法改变观念的内在原因。改变概念需要理论指导和实践结果。教师的正常工作,检查任务和临时紧急情况已使教师能够满负荷工作。有些工作只能有选择地处理,特别是对于早期的高薪工作而言。低回报的新课程改革很难吸引教师,因此,教育者的注意力不在新课程改革之列。
3管理者对定位偏差的感知是观念反复变化的外部原因。根据调查,相当多的管理人员受利益驱动,紧跟潮流。他们重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额外收益以及上级的关注。因此,在管理上存在很多缺点,例如形式主义,课程改革实施不力,经验不令人满意,管理不当。结果导致教师抵制新课程改革。难怪有些老师说新的课程改革是“老师贡献,领导才能盈利”。
4新课程改革的传统观念的瓦解是造成观念转变困难的社会原因。在中国,教育的选择性功能压倒了社会化的功能,教育已成为个人向上流社会,父母利用了孩子们的名利,为家庭带来荣耀的一种方式。在过去的1300年中,科举考试的概念充斥着尚未解决的新课程改革的喘息空间,这导致新的社会改革面临强大的社会压力。
三、小学德育课程观念变革的策略
1 从程式化、政治化转向生活化、人文化
在已经使用了多年的传统模式中,由于历史发展阶段具有相对特殊的特点,道德教育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道德文化教育,而是与政治更加融合,甚至演变为特定的政治斗争的需要。因此,为了从观念上实现小学德育改革,教师需要努力将习惯性教育观念从程式化,政治化转变为生活化。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努力工作,以摆脱既定的,高度道德和政治风格的框架,而要降低道德教育的“门槛”,使其成为指导普通生活和日常学习的人文主义学习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您甚至可以尝试强调德育的人文性质,并适当地淡化政治色彩。尤其是面对缺乏理性和幼稚的小学生,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命令式教学。相反,他们需要更加平等的态度尊重小学生和宽容的小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应采用更平易近人的策略。德育理论被整合到具体细节甚至是琐碎的事情中,使学生认识到德育与普通生活场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使德育教学更加生活化、人文化
2 走时代化、信息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前沿技术优化德育课程
教师要重视与时俱进的小学德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更多具有时代特征的要素结合起来。特别是,新时代的小学生通常更能够访问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广泛的信息传播渠道,他们获取信息和机会的方式得到很大发展。如果教师仍然满足现状,学生就容易感到德育课程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距离,很难产生亲密感和趣味性。充分利用前沿技术优化德育课程,给学生更深的感触。例如:将互联网上涉及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的有趣视频或有趣段落用作否定教科书,并将其内容与教科书内容进行比较,以使学生可以在笑声中形成更强的记忆力。
3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渗透式提升德育的教育成效
德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强调实用性,即以受过教育者的言行来实现。这决定了道德教育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可能有效,而是必须覆盖课堂内外的几乎所有时间和空间。因此,小学德育的观念转变也需要从课堂扩展到课外,以提高德育的教育效果。换句话说,道德教育不能被视为等同于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而是需要与各种专业课程结合起来,以便包括教师,辅导员,学校领导和后勤人员在内的所有群体参与其中。在学生德育过程中。这些相关人员,尤其是在课堂外,应重视教学的重要性,并在言行上树立小学生道德的良好榜样。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小学德育观念的变化。任何变化都是某个时代的产物。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德育课程必将在不断的更新和改造中变得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鲁洁.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5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报告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15(3)
[2]刘胜华.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师的角色期待(J).基础教育研究,2013 (08)
[3]邹强.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0)
[4]张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变迁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5]邹强.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嬗变(J).教育探索,2008 (01)
工作室介绍
“双流区段旭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3月,是双流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