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工业区》复习中的几点认识
众所周知,自2016年开始,四川高考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课标卷”。通过统计近三年的全国卷我们可以发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2第四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分值所占的比重都较大。所以该单元应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一个重点章节。而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又是这部分的核心内容。下面我就这个内容的复习谈一些我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一、11--14年“课标卷”中和“工业”相关的试题统计表
考查的知识
工业
总分值
78分
比较、判断、选择
11年课标卷Ⅰ1--2题(区位选择);12年课标卷Ⅰ9题(区位判断)
推断、计算
12年课标卷Ⅰ8题(工业结构调整)
简述、描述
11年课标卷Ⅰ37题(1)简述工业分布特点13年课表卷Ⅱ37题(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简析、分析、说明
11年课标卷Ⅰ37题(2)(工业区位优势分析);12年课标卷Ⅰ36题(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12年课标卷Ⅰ36(2)题工业区位优势分析;12年课标卷Ⅰ36题(3)说明工业集聚的原因;14年课标卷Ⅰ37题(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14年课标卷Ⅰ37题(2)分析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开放性试题
说明:1.选取的试卷为:11年、12年分别是全国课标卷Ⅰ;13年、14年分别是全国课标卷Ⅰ和Ⅱ,共六套试卷,总分值600分;
2.11年以前全国卷为“大纲卷”故未选取.;
3.以上统计是按行为动词进行分类。
二、相关考题呈现
例一:(2011全国文综第5题)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建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下题。
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试题呈现形式
选择题
分值
4分
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行为动词
比较、判断、选择
例二:(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26题3、4题)图示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下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3)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 展的区位优势,完成下表内容(6分)
工业区
区位条件
鲁尔工业区[来源:学科
沪宁杭 工业 区
自然条件
①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 河航运、陆地、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内河航运、陆地、航空 ② 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③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分)
试题呈现形式
综合题
分值
共9分
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行为动词
分析、简述
例三:(2014安徽合肥二模,35题)读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根据《山东省钢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年)》,山东省将加快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加速将山东钢铁工业向沿海地区转移。
材料二:山东铁路、港口和部分城市示意图。
(1)分析日照市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4分)
(2)兖州是山东省著名煤炭产地,因长期开采,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请从地理的角度为兖州经济的振兴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试题呈现形式
综合题
分值
共10分
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行为动词
分析、简述
三、新旧版教材对比
(一)相同之处:新旧版教材都是以德国的“鲁尔区”为例,通过对“鲁尔区”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传统工业区相关知识。
(二)不同之处:在内容编排上旧教材主要以知识的罗列为主,配以插图和坐标统计图等相关辅助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其具体的内容编排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传统工业区的概况:包括主要的工业部门、分布、资源条件、特点等
2.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3.“鲁尔区”的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
4.阅读材料--辽中南工业区
新课程高考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所以教材在内容的编排和呈现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具体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传统工业区的概况:包括主要的工业部门、分布、资源条件、特点和问题等
2.案例----德国“鲁尔区”
3.活动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相关材料
四、课标解读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于本部分内容的标准是这样描述的: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
(一) 以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为例,分析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
(二)以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为例,根据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归纳传统工业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
五、复习建议
(一)注重教材、夯实基础、构建知识框架
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本节内容知识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传统工业区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
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
1动力 1世界能源结构 1
2原料 2世界钢铁产量 2
3水源 3 革命兴起 3
4交通 4环境 4
5市场 5生产结构 5
(二)精选材料、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地理学科四个能力
通过对修旧版教材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都选取“鲁尔区”,但新版教材是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以教材67页 “活动”中的两个问题(“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归纳鲁尔区曾经衰落的原因”)为导线,让学生从案例中的分析和归纳相关的知识点。这提示我们在复习时应选取材料,以问题为导线逐步地引导学生复习。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个弊端。例如:
材料一:美国的东北部地区,主要有采煤、钢铁、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密西西比河纵贯大平原中部,它同五大湖形成联系全国主要地区的内陆水运网。在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煤矿,五大湖西部有大量的铁矿。背后又紧靠大西洋沿岸的工业区,有利于钢铁业的发展。美国的五大湖附近有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工业城市。
材料二:美国东北部工业分布状况
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美国东北工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三)细化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精准度
“传统工业区”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的以钢铁、煤炭、纺织、机械、电力等工业部门为主的工业地域。实际上传统工业区根据其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临海型”和“煤铁复合型”两种,而后者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区位因素也有差别。所以新版教材在最后以插图和阅读材料的形式展现了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基本情况,并设计了两个问题:“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的异同”。这一点要求教师在复习“区位条件”这一环节时要注意给学生分析和指出。
(四)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综合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课程的理念之一: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所以新版教材在案例最后增加了鲁尔区某矿区环境整治前后的照片。而在2014年全国课标卷Ⅱ中42题是这样设计的,如下:
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
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以上这道高考试题虽然属于“旅游地理”的范畴,但实际上它涵盖了“整治措施—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一知识点。相对于其它相关试题,本题对学生地理素质、能力的要求更高,和生活联系也更紧密。现实生活中也有相关的实例:“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支路的"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于2012年11月1日起更名为"东郊记忆"。成都东郊记忆旅游景区按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存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在成华区原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修建而成,是工业遗存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景区。”因此在复习时教师可以展现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甚至是让学生利用周末去实地感受,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地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有效性,教师应充分理解、掌握新课程理念,在理念的指引下加强学习和试题研究;精选案例,联系实际,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素养和能力。
工作室介绍
<p> </p> <p> <br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