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教学设计应思考什么_刘光文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研修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研修动态

教学设计应思考什么

文/肖祥忠  时间:2015-11-12  浏览数:692

4月3日,我们工作室活动在棠湖中学开展,我和棠外孙静上楼一堂同课异构的课,还学习了棠湖中学教研组长黄昌鑫老师的评讲课。

   我们同课异构的题目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基于这个命题作文,我首先翻阅了课标和教材。但发现不好设计处理。课标是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而教材是一段文字和一个案例组成,一是用了三句话来说明农业地域的形成,二是提出了农业地域的概念,三是农业生产的特点。案例是讲混合农业的形成和特点。首先感觉案例材料不好处理。想了很久不好下手,总是犹豫徘徊,思路不明确清晰。首先我认为案例材料复杂不好设计,我把它换成了东北平原的案例,用单一农业类型的案例,用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方法推导出农业地域的形成。推导出概念,然后谈农业生产特点,最后谈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想把这些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实际上出了很多问题,没考虑学情,没考虑容量和质量。没有对课标进行深入理解,没有就概念深入理解。没有考虑能力的达成。最后通过教学工具测量,教学效果可见一般,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这实际是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常遇到的困惑,困惑源于我们在教学设计时的构思框架没有形成,在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上的不确定。经验的欠缺。

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这个基本准绳应是你做设计最先考虑的,否则容易花哨和离题千里。课程标准里边有学习对象和学校行为条件。学习对象是知识,知识的范围包含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等单一知识和多元知识。学习行为条件即能力要求。这是学习效果的最后体现,是可以检测可以量化的结果。没有这个就没有目标方向。传统教学重视知识,而新课改教学更加重视能力,因为对能力的重视更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但在现代教学中怎样去消化、体现这两个课题值得思考。对这两个内容的侧重和融合是我们现在课堂教学中的瓶颈问题。能力是主体,是目的,但知识是载体。没有载体的主体是空中楼阁华丽而不实用。知识的处理处理那些,处理到哪里层度,如何处理,如何与能力对接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关键。

教学设计基于基本概念。一堂课是基于一两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展开的,这是一节课的主题,没有主题就没有中心,围绕主题展开脉络,通过方式与手段达到对该主题对应能力的达标是设计的思路。如这节课的主题概念是农业地域的形成。重点是形成,但需要对农业地域有一定的理解。教学设计时老师必需去思考基本概念,但不是去大讲概念。概念也有它的能力要求,有些是了解有些是理解,理解才需要去展开讲,像农业地域类型只需要了解。讲与学和设计不一样。对基本概念或原理理解不到位设计上会缺少最需要的东西会有所欠缺。如农业地域原先我重点研究形成,用区位理论;然后出示生产特点的要素,最后感觉很生硬不连贯,能力要求达不到。原因是我对概念没有深刻的理解。一个概念的组成选词精炼,富有逻辑顺序,它的主语定语宾语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顺着概念的思路去组织设计是一种本真的不会出现偏差的设计。如农业地域的概念:其宾语是农业生产地区,简说是地区,即农业地域就是农业地区区域。很好理解,简洁本真。但有一些定语值得思考和注意。如时空的限定,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这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研究时间空间的地理事象。这个为我的设计指明了方向,扩展了思维的纬度。我的设计基于不同的时间段同一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农业区位条件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去获取信息,组织思路和语言。这样能够很清晰的体现了农业地域的形成需要哪些要素的组合,又有哪些区位的变化导致地域的形成与完善。另一定语是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综合作用,这个内容限定了设计的内容应围绕农业的区位因素展开,以单一的形式分析和多个因素综合或者用彼此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展开。没有这些限定你的设计容易漏掉或者出现某些偏差,对农业地域的概念体现不到,此地不需要单独讲农业地域的概念,但设计思路应体现这个概念。这样学生能够顺利吸收这个知识以达到能力的培养。我在这个设计中用如下的思路来体现农业地域的形成:一是根据图片材料分析因素让生得出十八世纪畜牧业的形成;二是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推导十九世纪耕作业的形成区位因素;三是根据文字材料让学生分析二十世纪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最后总结农业区位各因素对农业地域的形成的影响。


教学设计基于设计材料。设计材料是指设计时你手中收集的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材料的好差和充足情况将反馈你的设计效果是否达成。有时虽有好的设计思路但缺对应材料,仍然不能达到设计思路的预期效果;甚至设计思路得重新修改。


教学设计基于学习对象学生。


教学设计基于学习环境。

工作室介绍

<p>   </p> <p> <br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