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吴明渠工作室《​将“语文”划进学生心海》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梁婷_吴明渠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吴明渠工作室《​将“语文”划进学生心海》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梁婷

文/梁婷  时间:2019-12-14  浏览数:444

将“语文”划进学生心海

——小学语文教学专题讲座新闻稿

2019年4月26日,时间已值暮春,东升小学灯光辉煌,双流区语文老师齐聚一堂,聆听梁婷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专题讲座,此次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收益良多,梁老师与大家分享的经验真是让人柳暗花明。

一、语文的悲壮现实


  “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知识可以教给学生,能力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这在数理化学科表现的清晰明了,而且可以通过测试比较准确地检验出结果。但语文学科不以传授知识为主(知识本位),甚至也不以训练能力为主(能力本位)最终也不是为了解决生活和工作中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语文教育的意义令人迷茫。


   不学好语文关系不大,只要识几个字,会写个便条,能够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上上网,也就是说具备了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差不多就能应付现代生活。甚至有的农村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认识“男女”两字就足矣。只要有力气,有技术就能挣钱,就能轻轻消遣,与是否喜欢散文、诗歌关系不大。


   语文离世俗的、功利的、物质的生活太远了,她不能为人们带来任何眼前的实际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补课:补语文的几乎没有,有的只是补作文,但好作文不是补出来的,看到的只是巧妙而高超的应试作文教学。)语文考试的分数高不到哪里去,也低不到哪里去。任凭你如何强调学好语文终生受益,也不买你的帐。语文教师是一个悲壮的角色。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眼


语文究竟要干什么?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对儿童的智能、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影响极远。儿童在学习语文时,不仅可以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而且可以领悟关于许多事物的概念和观点,感受蕴含在语言中的思想情感、艺术形象以至逻辑和哲理,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和培养民族的气质。

 小学语文一是要教会学生自己能看书读书,不断吸取精神养料,二是要教会学生把所想的东西用嘴用笔表达出来。教师的讲课就不只是一篇篇的课文了,而应着眼于教会学生看书写文章。


   其实语文教育的意义在于她试图改变一个人的性情,让他变得更有教养,更富情趣,更具亲和力,更懂得生命的无奈和崇高,更能理解、尊重和珍惜生命,更能悲悯、宽容和善待自然、人、事、也包括自己,一句话,语文教育就是努力让人变得更像人。当然,我们生而为人,并继续作为一个人而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但语文教育偏偏痴想着一种更理想的状态,她为人做任何事情提供一个人文、心理和情感的背景,她让你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哪怕是一声叹息,都自然流露出一种文化的底气和精神的意蕴。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1、教学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每一节都是不可重复的师生心路历程。教师的职业角色应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不是工厂的技师和工人。


   2、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着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万能模式。


   3、对教学活动的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也不能固守一种教学模式,把教学模式化,单一化,以致抹杀教学的个性,反映不出教学的本质规律。


   4、 语文能力培养属渐进型,不是即时型。语文知识不能直接迁移为语文能力。所以语文速效迁移的目标不可能达到。


   5、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四、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方式再认识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2、语文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权利,对于师生双方语文教学都应成为一个全新的充满创造的体验过程,在此间双方互动,交流,教学相长。


   3、自主合作探究是必要的是课程的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提倡,不是每课牵强的设置)


   课堂上学生活动占有时间的多少并不能成为衡量教学是否采用自主方式的唯一标志。课堂上是否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也不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键要看课堂教学中学习活动设计的“必要性”“有效性”如何。


   4、自主不是“自由主义”“自我主宰”学生是待成熟待发展的人,是需要培养的,引导的,和适当约束的。


五、敢问路在何方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1、加强对课标的体悟


2、提高语文教学所需的综合素质


A:听(听学生意见,听学生回答,听学生心里话)


B:说(讲说、演说、劝说)


C:读(阅读、朗读)


D:写(写例文、写随感、写文章)

E: 学会感动(为文章感动、为学生感动,善于发现与捕捉。)


F:学会引导(在学习上,在思想上,在方法上)

G:学会评价(适当、及时、激励、对象(个人还是小组)(《小壁虎借尾巴》中的分角色朗读。)


H:学会思考(思考教学、思考学生、思考自己)


   I :学会创造(不迷信,不盲从,敢于探索,创新。)


   3、坚持“大语文”实践:


   课内外结合,深入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给课标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给予极大的关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六、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祝福深深


   中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是文道结合---情理结合----读写结合----教学结合---严活结合---苦乐结合


   多听、多读、多写、多说的思路没变,变的只是教与学的方式,是以人为本的培养宗旨,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明确方法,获得体验,提升人格,提高素养。


   课堂是什么?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课堂是师生的一段丰富的生命历程……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的气息,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就是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课堂上,一切顺乎自然,老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势而学,教师与学生都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文件下载:《将“语文”划进学生心海》专题讲座新闻稿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