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渠工作室校内讲座《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校级专题讲座》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梁婷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校级专题讲座
童话,是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它以拟人、夸张、象征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以幻想为其艺术形态,主要读者是儿童。
这些童话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反映社会生活,传递人生经验、进行道德训练、幻想未知世界和宣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二是以幻想、夸张和拟人等手法来设计情节,刻画人物;三是故事曲折、语言浅显,富有趣味性,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童话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样式,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夸张、拟人和想象等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教学中,指导阅读童话,首先要指导学生弄清楚课文属于那种类型的童话,这有助于记忆故事、理解内容、启迪想象:
1、人物童话,就是以普通的人物作为主人公的童话。
2、知识童话(也叫科学童话),就是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者未来世界的远景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
3.拟人化童话,就是将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语言,成为童话中的“人物”。
4.超人化童话,就是把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成一些超自然的、幻想的、想象中的形象。
一、童话教学的意义
(一)童话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与复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
俄国小说家邦达列夫说:“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考的答案,不由自主会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哭、会笑、会同情和参与。”
(三)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四)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教材中童话的特征。
(一)幻想和现实的结合
(二)拟人和夸张的运用
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会说话会思想会行动。一方面,这些主人公具有人的某种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它自身的内在特性。例如《小猫钓鱼》,小猫天真活泼,顽皮好动,做事不专心的性格,和绝大多数儿童的性格有相似之处。同时,小猫爱吃鱼爱捉蜻蜓,又是猫这种动物的真实本性。这篇童话通过描写一只淘气的小猫,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两意的主题。
(三)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
童话的语言具有一般的文学语言所具有的情感性、形象性、含蓄性和音乐性等特征。童话的语言通过动物或人物之口来表达,这些语言来自生活发自内心,与儿童自身的语言比较接近。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很容易进入童话创设的情境,同文本进行对话,与童话作者和作品人物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三、小学阶段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从以《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入为例:同学们,去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答略)大年夜本来是非常高兴的一天,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有鸭、有鱼、有虾……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但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的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
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时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教师在童话教学时偏重于灌输知识
许多教师在教学时最注重进行思想教育。在童话教学时,老师们都注重思想教育和学习知识,却忽略了童话本身的艺术特点。
请看童话课文《狐狸和乌鸦》的教学设计:
课文中狐狸和乌鸦的动作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都是怎么变的?(教师让学生读课文找答案)第一次,狐狸的表现是怎样的,乌鸦又是怎样做的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次读课文,交流讨论)后来,狐狸和乌鸦的动作又有什么变化?用刚才的方法,自学交流。
(三)很少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缺乏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有38%的教师在童话教学时是按平常课文来教学的,只有18%的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表演和改写童话。教师面对文本,没有保持一颗童心和保留一份童趣,像儿童般投入生命的感觉去领悟、去体验,总是想着让学生来接受自己的知识与劝导,没有尽力激活儿童的阅读欲求。
(四)教师在童话教学时“深入深出”
有童话语言具有通俗浅显、明白易懂的特点。可是,我们很多教师习惯于深入文本,习惯于微言大义。老师往往抓住一两句话大做文章,意图让学生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好多深刻的内涵。这样的教学童话,是完全违背作者的写作意图的。
四、童话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在想象中走进童话的神奇意境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童话常常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营造浓厚的幻想氛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在思维和情感上走进童话的幻想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小女孩在擦火柴的过程中产生的幻想。
(二)大胆创新,激发质疑,不通讲课文,只讲关键处
很多童话作品,因为情节曲折的缘故,篇幅相对其他体裁的文章而言较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创新,采“用长文短教”的办法。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理解课文。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只讲关键处,不需通讲课文。
(三)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尊重个人阅读感受
在“个性化”这个词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的今天,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诊释“个性化”的内涵。但一般来讲,都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解释的:“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
(四)采取多种有趣的训练形式
1、续编童话故事
续编童话故事是诶样想象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根据童话的内容,学生通过想,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构思新的故事情节,在中年纪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童话的结尾可以用来给学生进行训练。最常用的以《狼和小羊》、《坐井观天》为多。
2、看图编童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动物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抓住这个特点,可以用直接出示图片或用幻灯片或用电脑演示出一制小动物,如白兔.然后有序地出现一些相关的画,如有顺序地出示草地、树林、太阳、蘑菇、小鸟、一条河.一只大灰狼.兔妈妈及一些动物.每增加一个画面,就让学生进行想象练说,到最后一个画面出现后,一个"小白兔与大灰狼"之间的故事救灾孩子们独特的构思中漫漫形成了。
3、仿写童话故事
学生的认识规律一般是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过程。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他们就接触到不少课本里的童话故事。这为训练提供了模仿的机会。以《小壁虎借尾巴》来仿写《小兔子借耳朵》......同时,也可以借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书、卡通片来仿写。
4、自由编童话的故事
童话故事的情节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中,让孩子们的潜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训练的目的。孩子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所有的东西都有灵气,有生命。所以,在训练到一定程度上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想象王国自由遨游,怎样想就怎样写,鼻子、嘴巴、耳朵、牙齿、舌头会互相争功;铅笔、书本会捉迷藏;柳树会跳舞,花儿会唱歌;小鸟会变魔术;森林里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音乐会......
以童话的形式打开写作大门,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感情,全部智慧去写作,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情感。
总之: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教师只要能用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一定会让孩子们的心灵童话世界更美好。
那么,怎样更有效地进行童话教学呢?
(一)进行童话教学,必须突出“幻想和想象”特点。
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童话故事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创造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的思维带进童话的幻想世界里去,启发学生想象。想象力是小学生思维世界里最鲜活的能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想象力在小学生的世界里,具有不可缺少也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没有了想象力,小学生也就失去了作为孩子的特征,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童话”,小学生没有了自己的“童话”,也就失去了创造力。想象能力的培养虽说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教育,语文教学又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童话教学正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一个有力突破口和有效手段。
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模式是:兴趣引路、导入故事——学生朗读、感知故事——根据情节、讲述故事——幻想想象、充实故事——换个结尾、新编故事。整个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体会、反复揣摩,把思维置于幻想想象的境界,充分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幻想和想象”特点: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童话故事本身浓烈的幻想氛围和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2、多方位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有效的感知故事,理解童话内容;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想象力,重构故事结尾或者改编某个情节。
(二)抓住故事结构的完整性特点。
童话在表述上的突出特点就是故事结构完整,而且大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情节又离奇曲折,所以它既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又便于学生记住故事的情节,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中,指导学生弄清童话故事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或者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的人或者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指导学生抓住童话故事的完整结构、发展顺序、离奇情节,给学生一个完整故事的认知过程,以便通过复述这一重点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启迪思考与想象,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
(三)抓住词语的反复重现,准确把握故事的意蕴。
童话中类似的情节,往往用反复或者调换少数词语的方法来描述,作者就是利用这种反复重现中的微妙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则童话看似很长,但是几处情节的结构基本相似,很多词语只有细微的变化,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词语的细微变化来推动情节发展,把老太婆贪婪、残忍的丑恶形象再现出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抓住情节发展的线索,从词语反复重现的细微变化中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求同求异思考,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使童话真正发挥启迪教育作用。
除此之外,在童话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运用直观手段烘托情境,以帮助学生发展想象,深化理解和记忆;注意学习童话中形象的比拟、恰当的比喻以及精炼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来提高自己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文件下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专题讲座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