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吴明渠名师工作室 教学案例《联海拾趣》棠实曾思_吴明渠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吴明渠名师工作室 教学案例《联海拾趣》棠实曾思

文/曾思  时间:2019-06-13  浏览数:568

联海拾趣

棠湖中学实验学校  曾思

(课前诵读《声律启蒙》二冬)

一、因地制宜的开课设计,切入主题,拉近师生距离。

师:孩子们,你们好!我来自双流另一所学校——棠湖中学实验学校,我是曾老师!

跟我打打招呼吧!

很高兴和孩子们见面!见到活泼灵动的你们,曾老师想到了一副对联——

PPT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师:谁来读读这幅对联呢?

   (老师请学生读对联。)

师:你真棒!一下子就把这对联读通了。

对联和诗歌一样是有节奏的,读对联也要读出它的节奏。听老师读上联,你们来对下联。

师:

生:

师:很不错,来,女孩子读上联,男孩子读下联。

女生:

男生:

师:我们东升小学精巧别致,书香四溢,女孩子秀外慧中,男孩子阳光儒雅。让我们读出作为东小学生的骄傲吧!

生:

师:孩子们,让我们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再次感受东小学生的风采吧!读

生:

二、通过简单对联发现对联的基本特点

师:对联是中华历代文学花园中最秀雅的一枝。文人墨客也喜欢用对联展现景色之美。

请看——PPT

师:知道这里是成都的什么景点吗?

   对啦!是诗圣杜甫的故居,杜甫草堂。

杜甫曾写过一首诗描写故居草堂美丽的春景,后人将这首诗的前两句作为一副对联放在了草堂里!读: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这副对联就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对联的特点:

   请观察这幅对联,你一定会发现对联的特点……

生:我发现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是一样的。

师:对,字数相等。(板书)

师: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顿时沉默了,于是老师进行启发)瞧,“两个”对——

生:“一行”

师:“黄鹂”对——

生:“白鹭”

师:“鸣”对——

生:“上”

师:“翠柳”

生:“青天”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学生非常自信,大声答道)我发现量词对的是量词,名词对的是名词。

生:(另一个学生高高举起手)我认为是词性相同。

师:(老师点了点头,露出微笑)是的,它们词性相当。(板书:字数相等、词性相当、……)

师:同学们,这副对联贴在什么地方最合适?

生:杜甫草堂。

师:呵呵,是啊,除了杜甫的故居,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贴这副对联呢?

生:(学生思考中)……

师:除了可以贴在杜甫草堂,一切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的美景处,皆可用。

比如说咱们的学校,我们再来读一读——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三、再次通过对联感受对联的特点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写景的对联,其实,不仅美景可入联,人物、典故等都可入联。看——PPT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学生试着自己读对联。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上下联各写的是谁的故事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学生站起来略有所思)嗯,我觉得上联写的是曹操的故事,下联写的是勾践的故事。

生: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上联的破釜沉舟写的是项羽的故事,下联写的是勾践的故事,我从卧薪尝胆看出来的。

师:(老师环视四周)你们赞成他的看法吗?

生:赞成。

师:(老师给予赞许的目光)你们真厉害,蒲松龄更厉害,他仅仅只用了34个字,就把历史上两位英雄的生平事迹描述得如此清晰,而且上下联对仗工整,师引读。

师: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生: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师:孩子们读出自己的心愿,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有志者,事竟成”。

四、品味趣味联

(一)师:对联之所以流传千古,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都喜欢对联,除了源于它内涵丰富,对仗工整,节奏鲜明,更在于它的妙趣横生。瞧:这里有一副特殊的对联:PPT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师:有意思吧,这是一副出自种豆芽的人家门前的对联,表达了主人殷切的期盼。谁来读读?这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读读!

生开始自由而快乐地练习读对联。

师:谁来试试?

生: zhǎ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chá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生: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师:其实当时这家主人写对联的初衷是希望他的豆芽长势好,他是这么读的: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来,咱们试试。

生跟读。

师:通过孩子们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豆芽正不停地长啊长啊长。

(二)师:孩子们,像这样的趣味对联,老师这儿还有一副,关于这副对联,有这样一则传说,古时候有一县官,很体恤百姓,常深入民间,调查民情,见一百姓家门上贴着这副对联,立刻明白了其中含义。于是派人给这户人家送去一些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PPT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生:我觉得他送去的是衣服和粮食,因为这幅对联里没有一和十,就是缺一少十。

(三)师:对联有意思吧!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副对联,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感受到对联特有的魅力。请看,这儿有一上联,聪明的你发现了点什么?PPT

鸿为江边鸟

生:鸿是江边鸟,这里是把”鸿”拆成了“江”“鸟”。

师:亮眼睛,然而这不单单是把字拆开而已,鸿本来就是在江边活动的水鸟,这上联已经把意境巧妙地嵌进去了。作者太有才了!

师:根据对联的特点,下联的构成也应该是这样的。给点提示,谁来对下联?

(课堂再次沉默了,是给出提示)

师:难住孩子了吗?那老师给点提示吧!

                        蚕是            

生:蚕是天下虫。

师:咱们来读一读这有趣的对联:

鸿为江边鸟

蚕是天下虫

(四)师:对联形式多样,应用广泛,可以贴在门口,可以挂在堂前,可以展示才华,可以抒写志向,甚至可以拿来骂人!苏轼就最喜欢用对联来骂人,而且最喜欢与他的好友佛印和尚用对联对骂。只可惜,才华横溢的苏轼常常被佛印骂得狗血淋头,无言以驳。

师:请看场景一:一日,东坡找佛印同游,一进寺院,便大叫:“秃驴何在?”

你们知道苏东坡这样说的意思吗?

生:他把佛印说成是秃驴,因为佛印是和尚。

生:表面上是问没毛的驴在哪儿,其实是在骂佛印是光头和尚。

师:苏轼正得意,却见佛印不慌不忙迎出寺院,对道:“东坡吃草。”

苏轼听后,急的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知道为什么吗?

生:东坡是指苏轼,因为他又叫苏东坡。

生:佛印就是在骂苏轼吃草。

师:让我们再读这幅对联,记住智慧的佛印。

秃驴何在

东坡吃草

(五)师:一次斗嘴没有占上风,苏东坡可不甘心,于是又有了斗嘴场景二:

又一日,与佛印乘船同游时见河边有一狗正啃骨头,便计上心头,出了一联:

“狗啃河上骨”,还喜不自禁,得意自己终于斗过了佛印。可当佛印从怀中拿出苏轼曾赠送的题诗扇子投入水中,并对出下联“水流东坡诗”时,心中不得不为自己的好友竖起佩服的大拇指。孩子们,你们读懂这对联了吗?

生:“狗啃河上骨”是说狗啃和尚的骨头,这里的河上其实就是指佛印。

师:哦,看来这句话是用了谐音的手法。

生:“水流东坡诗”就是指水把苏轼写的诗给冲走了。

生:我觉得“水流东坡诗”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冲走了苏轼写的诗,而是他的尸体。

师:是啊,这里的诗是指尸体的尸。特有意思吧,来我们再来读一读:

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六)、对联中潜藏的智慧可真不少!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末,于是王羲之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敬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去贴。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经是除夕,第二天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下,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粘贴在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可在月色下一看发现这对联写的不太吉利,纵使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满是凶兆的对联取走张挂呀,来人只好叹口气,灰溜溜走了。

初一早晨 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你知道,王羲之对联的下半截写得什么吗?你来试一试。

    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五、师生互动,填送对联,激发对中国文化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曾老师很有幸和东升小学的孩子们在这里分享了这么些有趣儿的对联,最后,老师也禁不住想把一副对联送给大家。希望能让孩子们记住这一有趣的对联之旅。

请看——这是上联:PPT

溯望千古,文翁西蜀兴孔孟。

生齐读。

师:(老师指着对联上的自己介绍) “文翁”指的是2000余年前在四川成都开办的中国第一所管办学校叫“文翁”;“西蜀”指的是四川。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丰厚的城市。孩子们来读一读。

生:溯望千古,文翁西蜀兴孔孟。

师:请看这是下联,是的,下联还不完整,需要孩子们共同来完成。

    上联是写四川(成都),那下联,孩子们会对吗?

   还看今朝,东升广都扬儒风。

生填题单。

师:谁来给大家交流一下?

生:

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老师脸上露出佩服的神情)太棒了!看来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对对联的基本方法,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对的——

师:老师真心希望孩子们承文翁之教,继孔孟大业,将古道儒风代代相传。再读对联!

溯望千古,文翁西蜀兴孔孟。

还看今朝,东升广都传儒风。

师:孩子们,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对联只是沧海一粟!今天,老师只是希望通过这节课,为孩子们推开走进对联,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希望你们在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遨游,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天府之国锦官城,文翁千载兴孔孟。

蚕丛故里广都府,东升百世承儒风。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