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渠工作室教育教学案例《积极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双流区龙池小学李姣
积极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摘要: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对人的潜力及美德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其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具体体现在:将“成为幸福、快乐的人”当成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加强对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帮助他们体验更多积极情绪;重视对小学班主任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营造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
积极心理学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其主要是对人发展的潜力与美德进行全面研究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从个体实践、认知及评价等多个角度对怎样挖掘人的潜能,让人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目前,该理论已经运用于社会各领域,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目标是帮助人达到最理想幸福的状态
积极心理学将发挥人的潜能,帮助人达到最理想幸福的状态是主要目标。该理论重视用积极乐观的视角去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用积极有效的途径培养积极乐观的品质,用积极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总的来说,就是帮助人达到最理想幸福的状态。
(二)对个体的积极体验进行了强调
积极心理学对个体的积极体验进行了强调,认为积极体验能够使个体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并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积极体验指的是个体对过去的美好生活进行回忆时的幸福、满足感,以及对现在生活的一种从容与希望。从本质上看积极的心态就是一种幸福感[1]。
(三)重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重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认为只有具有更多的积极心理品质,才能有效预防各类心理疾病的发生。实际上,积极心理品质必须要满足如下条件的心理特征: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能够提升主观幸福感;能够有效预防相关心理疾病的产生。基于此,积极心理品质主要包含:自信、乐观、勇敢、真诚等[2]。
(四)注重社会环境的构建
积极心理学比较注重社会环境的构架,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在积极的环境下,个体可以获得的积极情绪体验也会随之增多,从而利于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以及个体经验的塑造。所谓的积极社会环境主要包含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以及促使人智力发展的社会环境[3]。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将“成为幸福、快乐的人”当成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就需要将“成为幸福、快乐的人”当成心理教育的根本目标,而不能只是将目标放在较低层次的教育目标上——帮助小学帮助人预防及解决消极心理状态。只有当小学班主任感受到了幸福,并保持一颗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完成自身教育管理工作。若一个小学班主任经常感受到幸福,他必定会从内心深处场产生一种“乐业”精神,并更积极主动地管理班级事务,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反之,若一个小学班主任没有心理问题,但是,如果他们在工作中并未感受到小学班主任带来的快乐,只是迫于领导的压力而工作,这样,必定不会将管理工作做好。所以,要做好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要让班主任感受到职业带给他们的幸福感[4]。
(二)加强对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帮助他们体验更多积极情绪
美国的一名著名教授曾提出“拓展——构建”理论,认为积极的情绪会对个体思维或行为构建产生积极影响,换句话说,就是为即时的思想行为提供资源,如能够让个体在某种情境下反应更加的灵活准确。将这些理论运用在小学班主任积极健康心理状态培养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有利于小学班主任掌握自身情绪调控的方式,从而消除消极情绪。比如:可以引导小学班主任改变自身的管理和教育风格,能够从比较正面积极的角度去阐述自己的观点,解释某个事件,从而可以体会更多积极情绪。
(三)重视对小学班主任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重视对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当小学班主任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就能够有效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比如,意志力比较强、勇于面对挫折的班主任当他们在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够始终保持沉着冷静的去看待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并未产生任何消极情绪,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若一个班主任自我效能感非常强,那么他们在平常的工作中就会十分的自信,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在完成任务时,能够不断地创新自身思维及工作方式,并有效的解决问题[5]。除此之外,培养小学班主任健康心理品质,可以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幸福感实际上是一种体验活动,当不同的人遇到同样的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反应和感受。对于那些乐观、勇敢的人,无论他们遇到的是困境还是光明大道,他们都能够用一颗积极的心去对待;而对于那些意志力不足,存在消极情绪的人来说,当他们遇到困境的时候,只会退缩,并不会勇往向前,实现人生目标。一旦个体拥有的积极心理品质比较多,那么他们就能够更快速地、更冷静的去解释客观事物,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培养小学班主任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第一,团队心理辅导法。也就是在一名专业心理老师的领导下,若干名想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老师组成一个队伍,相互之间交流问题,分析自己的成功、失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第二,观察学习法。该种方式,也就是在小学班主任中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作用,影响和感染他们,从而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第三,强化训练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小学班主任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出自身积极的心理品质,然后,引导他自己或他人肯定或表扬这一行为。
(四)营造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营造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的有效手段。学校的各方面环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不如意的地方,这也是小学班主任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学校领导就必须要求小学班主任完成自身教学任务过程中,进行人性化管理。同时,要尽量满足小学班主任的相关需求。比如:可以适当的提高小学班主任的薪资水平,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要;为小学班主任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学校可以多聘请专家到学校开讲座,也可以安排班主任到其他学校去学习,看看他人的管理及教育方式,积累更多的经验,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创造条件;建立并完善绩效机制,让小学班主任体会到工作的归属感,满足小学班主任心理需求[6]。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并帮助小学班主任构建积极的家庭环境。小学班主任除了有班主任教师这一身份外,在家庭中还扮演着为人父母、为人丈夫、为人孩子等各种角色。当他们要承担这些责任时,必然会和小学班主任这一工作发生矛盾,若不能有效权衡这些角色,就会加重小学班主任心理上的负担,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因此,学校领导管理者必须要全面关注这些角色冲突,加强引导,构建积极的家庭环境。比如:家人多了解班主任这一工作,并能和班主任共同解决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缓解班主任工作压力,有效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从而让班主任获得幸福感,从而更好地扮演好自己在学校与家庭中的角色。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下培养小学班主任积极的心理品质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落实该项工作,学校领导就应该引以重视,培养班主任积极的教育目标及心理品质,为更好地开展教学育人工作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晓娟,郭明亮.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苏州大学高等学校硕士学位论文,2014(20):127-135.
[2]周忠江,王连平,朱海军.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论新民警的心理素质强化训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0):234-237.
[3]张铁军,王顺心.关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6(12):108-115.
[4]王敏燕,周军品.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15(15):256-267
[5]周海洋,徐成波.试析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苏州大学高等学校硕士学位论文,2016(19):167-174.
[6]赵舒城,杨丽君,周显峰.探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苏课外语文,2017(34):345-359.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