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模式的反思
刚开始了《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围绕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究人地之间的关系,树立一个正确的地理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地理素养和忧患意识。
首先,从人口入手,世界人口在不断地增长,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历史阶段:人类社会早期(古代)、工业革命之后、二战之后,每个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各不相同,讲解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插图和表格,分析相关数据,从而发现古代人口增长呈缓慢、近代呈快速、现代呈“爆炸性”增长等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增加其人口忧患意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这一目,讲解时,抓住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这三个主要因素,引导学生利用插图分析其变化状况,列表让学生比较四个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不同,从而得出人口增长模式从原始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从而使不同类型的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不同。
不同类型的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不同:利用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自然增长率的插图,学生分组:找出小于1%的国家和大于2%的国家和地区,学生思想活跃,操作性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积极性被调动,课堂气氛活跃,从而为不同类型的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的讲解作铺垫。学生扮演不同的国家代表说出其国家的人口问题和对策,积极性被调动,同时,联系中国的人口国情,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的人口对策,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首先,导入新课的问题变了。原来是“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你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现在则改成“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会带来哪些问题’?”我个人更喜欢后面的问题,因为这与学生认识状况更适应。
第二,第一句话“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这里的“十分”被删除了,我以为这里加上这个“十分”是必要的。第三,课本正文出现了“原始型”和“现代型”,这在课本第4页出现。我赞成这样的变化,这样与人教版趋同的说法,无论是对学生拓展视野,还是便于今后的考查,都是有益的。第四,四个增长阶段的名称有两个发生了变化,即“加速增长阶段”改成了“高增长阶段”,“低速增长阶段”改成了“低增长阶段”,我以为这样的变化没有什么意义。第五,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减缓原因的表述中,“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国家人口政策实施”改成了“福利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我以为这样的修改有道理。除此之外,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的表述也发生了变化。老教材中是“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比较简略,而新版本则更为详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同时,人口老龄化还改变社会的储蓄和投资行为,造成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以及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对于解决措施,新版本增加了“推迟退休”。这些改变我也是赞成的。
对于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人口问题的解决措施,新老版本没有变化,依然是“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赞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这一表述,我存在不同的想法。第一,对于计划生育,目前学术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对于这样的争议性问题,课本是否应当回避,或者将双方的观点都表述出来,至少在介绍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以知识窗或类似的形式介绍反方观点。第二,发展中国家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的措施也可以有多种,比如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就是一个切实可靠的措。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只要经济发展上去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家庭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生育率、出生率下降。另外,既然课本提到“福利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也是人口增长减缓的原因,那么,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不断发展福利事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但是课本“巧妙”地回避了这些措施,单独强调有争议的计划生育政策,似乎有失公允。
工作室介绍
<p> </p> <p> <br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