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历史 把握现状 着眼发展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是贯穿学校发展的命脉,是学校历史与现实的集中呈现,是学校社会形象的阐释,它对学校发展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制度规范、行为矫正等作用。对于学校的领导者而言,只有站在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才能驾驭学校的未来发展。
一、学校发展历史
为挖掘学校发展历史,学校校长及工会副主席多次到双流区档案馆查阅学校相关历史资料,并于2017年12月15日邀请原龙池乡党委书记张贵成及部分退休教师回校,召开了龙池老领导、退休老同志代表座谈会。对龙池的发展变迁及文化与龙池小学的办学经历进行了座谈,结合《双流县志》的资料描述,现将情况梳理如下:
(一)龙池的由来
龙池,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美妙的传说。龙池,地处乡的西南侧,是双流县排灌两用河——白河(又名色水)的发源地。据附会传说,古代这里是道陡坡,又叫葛陡道,传说有一天,仙人费长房来到这里,将手杖放在坡边,倾刻,电闪雷鸣,手杖化成了一道巨龙,龙身一摆,便形成了一个大池,因而得名龙池。池内泉水滋溢不竭,浩浩荡荡,汇流成溪,向南流去,不断扩大,形成了白河。后来,池干涸,变成了至今可见一古井。北宋初年(约980年),乡人于池之东北角的二百步之遥,建造了一座寺庙,以池定名为龙池寺。
(二)龙池的变迁
龙池乡最早出于在明代有进士、监御使邹永昌家族在此,故起名邹家场。到清朝中期,因邹家场连遭火烧,乡民痛定思痛,故将乡名更改为升平乡,以示从此太平之意。1956年与九江乡合并为集体乡,1961年撤销集体乡又恢复为升平乡。后因中央地名办公室规定:在一个地市范围内不得有同名的乡。成都市所辖彭县与双流县均有一个升平乡,故1983年,县委、县政府将升平乡更名为龙池乡,使地名更具地方特色。
(三)龙池小学的办学经历
双流区龙池小学最早的校址在邹家场老街上,建于1906年,由当时的药王庙改建而成,门前有一对石狮子,旁边有一口水井,当时的名字叫“升平小学”。1970年,因办升平中学占用小学地址,故升平小学迁至当时的席家寺改名为升平乡中心小学,另有四所村小分布全乡,分别为:升平村小(一校,现龙池小学地址),龙池寺小学(二校),白衣庵小学(三校),丫头寺小学(四校),初步形成“一中心四村小”的小学布局。
1982年,各级领导到升平小学检查工作,该校的师生精神面貌令各级领导深受感动,教学质量高,校风正,学风浓,社会满意,遂决定将升平村小升格为升平乡中心小学,将升平乡中心小学校址迁至此处(现龙池小学地址),同时将席家寺中心小学予以撤销。动工修建第一栋教学楼,1984年投入使用。
1983年,升平乡更名为龙池乡后,原升平乡中心小学更名为龙池乡中心小学,下辖三个村小。为当地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
1993年,撤区并乡建镇,龙池乡和九江乡合并为双流县九江镇,龙池乡中心小学更名为双流县九江镇龙池完小,隶属九江镇中心小学。新建了第二栋教学楼,扩建了内操场。
1998年,根据上级要求,撤销了另外三所村小办学点,所有教师和学生全部并入龙池完小,至此,在龙池地区,仅有龙池完小一所小学。
2007年,龙池完小更名为双流县九江小学龙池校区。期间,上级加大对龙池校区的硬件投入和绿化建设,龙池校区的各方面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016年3月,双流撤县设区,学校更名为双流区九江小学龙池校区。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区教育局的要求,龙池校区将重新规划、建设,打造为设备设施一流、功能布局合理、高规格、高品质的一所新优质学校。
2016年6月,根据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双机编办〔2016〕77号》文件精神,成立成都市双流区龙池小学。至此,学校独立建制。
二、学校基本情况
成都市双流区龙池小学地处双流北大门,毗邻成都市青羊区、温江区,紧邻双流区新城,距双流机场约11公里,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3.5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957人,教职工48人。
(一)教师情况
正式教师23人,支教教师10人,临聘教师15人。其中,区级优秀班主任4人,青年优秀教师2人。从年龄结构看,全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4.5岁,其中正式教师平均年龄43.7岁,支教临聘教师平均年龄为26岁。大学本科以上教师38人,占专任教师77.5%。经过长期的积淀与传承,龙池小学的教师具有龙的独立创新、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学校的要求下能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
1.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平均,专业引领能力弱,没有形成专业发展梯队,校本研修效益低。
2.各学科缺少专家型教师,尤其是艺体学科教师缺乏,专业水平比较低下,影响同伴互助,当然也就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3.师德建设有待大力提高和加强,知识传授成分较大,师德影响教育不够深入。整个教师群体自我成长要求不高,精神成长更需要引领、构建。
(二)学生情况
学校共957名学生。其中,本地学生(九江街道邹家场社区、龙池社区、石井社区)约占1/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约占2/3。由于学生基本为农村孩子,他们淳朴、待人有礼貌、对生活充满热情,具有龙的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以下不足:
1.学习习惯:在老师要求下,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学习不主动,遇事不愿主动思考,不愿主动想办法解决。
2.行为习惯: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从众心理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弱,文明的行为习惯有待加强。如:乱扔垃圾、对损坏公物和浪费的现象视而不见等。
3.情感态度:自信心不足,不敢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一部分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独立自主的能力比较弱,学习上和生活上依赖于老师、家长。
三、学校文化理念系统
“龙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时代如何发展,龙池小学的教师始终具备独立创新、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龙的精神,学生们始终具有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状态。这样的精神和状态一直存在于龙小人的骨子里。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为我国发展明确了新的历史方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同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老百姓期盼在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学有良教”。
问诊学校历史文化,审实现状,基于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成立了学校文化理念系统项目组,由校长牵头,所有行政参与,学习相关资料,召开了行政会专题研讨,确立了学校文化理念系统:
办学方向:办一所学生成才,教师发展,社会满意的现代化学校。
办学理念:龙腾九州 池育英才
文化核心:灵润教育
育人理念:每个孩子都是龙。
育人目标:培养灵动、灵慧的新时代小龙娃。
(一)办学方向
从教育本质出发,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兼顾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学校将办学方向定位为“办一所学生成才,教师发展,社会满意的现代化学校”。
(二)办学理念
依据学校发展历史,从龙文化出发,将办学理念确立为“龙腾九州 池育英才”。“龙腾九州”是龙池小学的教育愿景,期待龙池小学的学生能胸怀世界,自信地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池育英才”是龙池小学立足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润物无声的教育方法,培育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三)文化核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学校以“灵润”教育为文化核心,“灵”是育人的侧重目标,是龙小人呈现的生命样态和精神气质,是龙池小学独有的文化标签,可理解为“灵动、灵慧”。“润”,是育人环境,是育人方法,理解为“润泽、滋润、润物无声”。
(四)育人理念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因此,每个孩子的“成才”定义不同。但是,作为教育人,必须了解学生“现在在哪儿”,发现学生的生长点,明确“将来去哪儿”。有了这样一种思想,才能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所以,我校的育人理念为“每个孩子都是龙”,相信每个孩子在龙池小学的培育和发展中都能成为心目中的那条龙。
(五)育人目标
育人目标,是体现学校文化价值取向的明确要求,是一个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的精神气质和能力标签。要确立育人目标,必须遵循“六性”、兼顾“三者”。六性,即价值导向性、制定科学性、文化属己性、实践操作型、目标悦纳性和社会认可性;三者,即回顾历史、审视现实、前瞻未来。为此,学校通过行政干部走访、调查学校发展历史,教师及家长填写调查问卷和沙龙谈话,学生开展“我要做这样的儿童”主题班会,提炼了以下关键词。
调查对象 |
关键词 |
学生 |
诚实、善良、自信、有理想、知识渊博、乐观、勇敢、正义、自立、创新 |
教师 |
诚信、自立、创新、责任感、合作、敢于担当、思维灵活、乐观、容合 |
退休教师 老干部 |
善良、团结、活泼、乐观、健康、创新、合作、文明 |
家长 |
自信自立、阳光乐观、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
从学校所处地名和校名“龙池”出发,搜集了有关龙的精神品质:统一团结、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真善美、创新、综合、包容、独立、进取等。
对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于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和技术运用共18个基本要点。
基于对学校发展历史、学生发展需要,对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龙”的品质,我校将育人目标确立为“培养灵动、灵慧的新时代小龙娃。”
灵动: 旨在培养因健康而动、因自立而动、因自信而动的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习惯,拥有灵活的身体,健康的体魄;培养学生自我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自主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培养学生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的“我能行”的良好心态。
灵慧:旨在培养因乐学而慧、因乐思而慧、因乐创而慧的学生。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乐于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勇于创造的精神。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成长发展规律,我校将育人目标“培养灵动、灵慧的新时代小龙娃”的分年段目标拟定为:
目标
年段 |
灵动 |
灵慧 |
||||
健康 |
自立 |
自信 |
乐学 |
乐思 |
乐创 |
|
低段 |
体育活动要参与乐于锻炼身体健 |
力所能及我能做 学习任务及时做 |
友好相处乐融融 开朗活泼笑口开 |
参与学习有兴趣 认真学习守规则 |
乐于观察能发现 遇到问题愿思考 |
问题不明敢质疑 大胆想象乐动手 |
中段 |
参与活动学方法 勤于锻炼身体健 |
自己事情自己做 学习任务主动做 |
友好相处互帮助 乐观开朗展自我 |
主动学习有方法 勤奋学习养习惯 |
认真观察会发现 遇到问题会思考 |
遇到困难会质疑 习得方法勤动手 |
高段 |
参与活动知技巧 善于锻炼身体健 |
自己事情善于做 学习任务独立做 |
友好相处善合作 乐观积极展自信 |
热爱学习有志向 良好习惯伴我行 |
善于观察乐探究 遇到问题善解决 |
遇到困难善质疑 举一反三会创造 |
工作室介绍
<p> 毛凤鸣校长工作室于2014年3月经县教育局发文同意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