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 郭小渠工作室参加瞿上讲堂第25次活动
2018年5月16日下午,双流教育“瞿上讲堂”第二十五次讲座在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多功能厅顺利举行。全国著名教育家,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陶西平先生为大家作了题为《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一一教师观念与课程改革》的专题报告。双流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纯主持了会议, 郭小渠工作室成员陈博、刘永兰、郭小渠等参加会议。
陶西平先生指出面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认真反思教育价值观,将教育与人类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陶先生强调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实现的,而课堂文化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水平是学校教育水平的集中体现,而课堂文化又是课堂教学水平的集中反映。现代学校的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学校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更要重视学生每天在学校度过主要时光的课堂文化。他认为课堂文化应该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智慧的激发和启迪,对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建设新的课堂文化,必须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处,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赋予课堂以生命价值。
如何深化课堂文化建设呢?陶先生给大家提出了四条建议。
第一是目标的基础性。基础教育的课堂文化建设不能偏离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不能脱离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习惯是基础素质的重要体现,素质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好习惯;课堂文化建设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创造培养好习惯的环境。这里的习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反应倾向,这是道德水准的反映;二是思维习惯,这是智力水准的反映;三是行为习惯,这是行为水准的反映。个人有了好的反应倾向、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个人的素质就得到了提高,就为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数人有了好的反应倾向、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国民的素质就得到了提高,就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是理念的人本性。课堂文化应当坚持对人的尊重,应当充满生命的活力与动感,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课堂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打好全面的素质基础。这种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达成教育目标具有本源性意义。
第三是价值的导向性。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变化是教育事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要有主导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要强化问题意识,要针对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对不同要求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德育工作要有亲和力,提升教育的亲和力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第四是能力的关键性。培养关键能力,已成为国际的教育趋势、国家的发展目标和人民的迫切需求,从而成为教育改革的新的动力。现代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培养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课堂中倡导以问题为纽带,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而创新思维就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交替运用的过程。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质疑、善于比较、善于分析、善于综合、善于实践、善于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
陶西平先生最后告诉大家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应有“三声”(掌声、笑声、辩论声),有“三话”(自己的话、真实的话、有创见的话),有“三交”(交流、交锋、交融)。他激励大家在转变观念中改革创新,在更新思路中真抓实干,在大胆实践中破解难题。
陶西平先生的讲座着眼现实问题,紧扣前沿方向,内容丰富,视野广阔,将教育政策、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高度融合浑然一体,为工作室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家受益匪浅。
工作室介绍
<p> 双流县名教师郭小渠工作室是2012年成立的化学工作室,挂牌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