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工作室——学员何凤2018学年度论文集
浅谈儿童水墨画教学
何凤
[摘要:]
5 .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我的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想象、创新的空间;学生的创造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认识和理解,以毛笔、宣纸、水、墨为媒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指导儿童进行水墨造型和表现。使之对新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心之象,画之想,以趣激创,把美好的事物表现出来。这正符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新的教学理念,随新观念、新趋势,从单一向多元的课程功能转化,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不仅注重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儿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而且更加注重通过美术活动,激发儿童自身的潜能,开启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专注、坚毅、耐性等素养,使儿童成为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美术教师在指导儿童学习水墨画中,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里特征。
[关键词:]
教学情景 教学活动 想象 创新 兴趣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毁了无数平和而宁静的城镇,震动了大半个中国土地。震惊了整个中国……在那一瞬间,巴山蜀水在呻吟,祖国母亲在哭泣,大地妈妈在恸哭……在这次灾难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的尊严与刚强的品格。在危机关头所涌现出来的大仁、大义、大爱,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等理念的倡导下,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儿童水墨的形式,表达重大突发事件对孩子心灵的震撼,表达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情感。学生的手是稚嫩的,但他们画面却是丰富老练的。主体突出,用水墨表达了对灾区的牵挂和爱。
虽然2008年离我们有点久远了,回瞬5月12日下午,2点左右,我正在二楼教室给学生上课,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正专注。突然,整个教室都左右摇晃起来,学生们坐不稳,我站不稳。“地震”,一刹那,在我的脑海里闪出二字。我的教室挨着楼梯,我赶忙把学生们安全的送到操场。接下来的几天,不断的摇晃,不时的看电视、新闻。看到那惊人、痛心感人的一幕幕,心里颤抖……终于在两周左右,学校重新复课了。我带着沉重的心情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上依然露着天真的笑容,忍不住一声感叹“活着真好!”。孩子们带着一颗颗真诚的爱心,积极的募捐,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拿了出来。可是,我们还是感到自己做到的还不够。那一双双无助惊恐的眼神,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那些天,我心里一直涌现一个想法:“还可以怎样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呢?”现在是一个绝佳的美术教学资源,让爱的教育与课程与师生的心灵融为一体,孩子们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记下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写下他们对人民说的心里话……于是,我在我所任教的十六个班级展开了“心系灾区儿童绘画作品展”活动。孩子们也很积极投入的完成了许多的作品。在收集孩子们的作品时(图一至图三),我陷入了思考,“孩子们用什么表现形式来完成的绘画作品更有冲击力,画面更生动、形象,而且也有趣呢?”偶然,在书房的画案前,儿子正拿着毛笔在纸上画着玩,我眼睛一亮,我也可以让学生们试一试用水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来创作呀!说不定又是另一番效果呢。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儿童水墨画教学探索。
一直以来,儿童美术教育把传授技能作为教学目的。致使人们习惯地认为:只有教,少年儿童才会画。事实证明,成人化、专业化的知识技能传授违背儿童发展规律,会使他们丧失绘画的自信,失去自由表现、自由探索的勇气,使他们的创作天赋被扼杀,也使他们的心智成长和感情发展受到压抑和扭曲。目前,新的教学理念正随新观念、新趋势,从单一向多元的课程功能转化,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不仅主用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儿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而且更加注重通过美术活动,激发儿童自身的潜能,开启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专注、坚毅、耐性等素养,使儿童成为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作为美术教师的我,在指导儿童学习水墨画中,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里特征。以毛笔、宣纸、水、墨为媒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巧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让心之象,画之想,以趣激创,有效的指导儿童进行水墨造型和表现。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逐步掌握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水墨教学实践(图五至图九):
(一)、巧用多媒体,营造更浓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起过度的桥梁。多媒体教学被引用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中国画?什么是少儿水墨画?
少儿水墨属于中国画的范畴,“中国画”简称“国画”,也称“中国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闪烁今古。对少儿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国画的学习,有利于审美素质的提高和创造精神的发扬。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料。有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少儿学习中国画无定法可言,让他们从生活中去感悟,去画出内心的情感。少儿水墨画,作画所用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主要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勾、拨、点、染、浓、淡、干、湿、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
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儿童水墨画作品,让他们从生活中去感悟:在笔墨的自由田地里,尽情挥洒,游戏般的趣味造型,充分展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绘画效果。率真、大胆、亦真亦幻的天性表达,自然、有趣、不求形似直抒胸臆的意象造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水墨画后,知道自己也可以用这种形式创作时,老师给出主题,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5.12大地震的图片,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感受大地震带来的灾难,人们如何团结互助……在欣赏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这说明巧用多媒体,能让教学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能更好的吸引孩子们的视觉、听觉的注意力。<<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由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情感体验容易受具体事物支配,因而他们的情感具有情景性,丰富、生动、形象,使儿童更易产生联想,具有直观形象性。
(二)、让心之象,画之想。
在美术课中,生活为学生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能把自己的体验,受的感染,想象和发现自由表现,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然界的各种物象都是创造者观察思考和描绘的对象,祖国的河山、人们的生活……美富于整个社会之中。正如艺术大师罗丹所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入生活,使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美,鉴赏美,自觉的接受着熏陶,进而触发他们对创作灵感情不自禁地萌发表现欲望,增进和强化收集捕捉形象的能力和习惯。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又是创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着学生创作题材的内容,新鲜有趣的事时时激发着创作灵感,引起创作题材内容的冲动,有意的形象,生动感人的形象跃然眼前,让我深刻认识和体会到他们自身蕴藏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表现。在儿童绘画教学探索过程中,我尝试从儿童创作入手。先用线条打破幼儿思维的固定框框,让学生学会儿童画的创作方法。这样,初学水墨的学生会因不能控制水墨而使绘画的热情受到影响。我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一下这种特殊的绘画工具——毛笔和宣纸会有怎么样的绘画效果。让他们自己分析该用什么样的笔法去表现一幅画。尤其在学习水墨初期,让儿童说出自己画的内容,让水墨画成为宣泄内心情感的载体。不要用像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将水墨画作为游戏,谁能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画面,谁就是胜利者。如:《朋友,我来了》(图六)这幅作品,画的是天空直升机飞来飞去,一个个救助员从天而降,有医生、护士,他们送来了温暖,送来了吃的、用的,但到处却是废墟一片……人物用线的形式刻画的,飞机是红色和黄色的,废墟用墨、花青、赭石色洪染,画得很大胆。水、墨、色浓淡掌握得很好。由此可见,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体验着墨与水的交融,感受着国画这个艺术画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体验着水、墨、色所带来的特殊艺术效果,创造一幅幅别具风格的作品。让儿童自由创造和表现内心世界以及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以成人的审美标准来审视,让儿童“画之想,心之象”。
(三)、以趣激创,技法体验。
水墨画是以技能技法学习为起点的一门传统绘画。它传承着几千年的中华美学思想,独特的审美内涵与其独特的绘画工具是分不开的。所以水墨画的学习必须从技法技能的学习开始。老师讲解时要做到明确、简要、具体,画什么,怎样画,要求是什么,难点在哪里,在指导过程中都必须讲清楚明确。儿童的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短,而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又丰富多样,不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不可能为技法而单讲技法,影响他们画画的兴趣,束缚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水墨画教学过程中,最初我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不敢画,怎么办?还谈什么技法技巧学习。其实,大部分孩子还是敢于挑战的,面对新的事物总会表现出探究的欲望,也有极个别的孩子面对面前的全新的一套工具和从来不曾见识过的绘画形式,表现出的是无所适从,这些孩子从心理角度分析应属于胆小依赖性强的性格,可能还有另一种原因就是接触彩色水笔,油画棒类的硬笔画时间比较长,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熟悉后的依赖感。同时,彩水笔所画形象往往比较小,面对软性毛笔产生的多变的粗线条,一时难以适应生宣纸本身特性所产生的洇的效果,学生不太习惯,以为是自己无法且无能力控制,近而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些方面,我先从孩子的心理上去解决,耐心引导和鼓励。如应该如何执笔?我的观点是顺其自然,以舒适为度,顺手即可。我主张学生采用站姿,避免把手臂放在纸面上,更不要把身体前倾下压,站姿可以把手彻底解放出来,肆意挥洒轻松自然。因此,在学生心理平和之后,才进行下一步指导。如:有个孩子在画《生命的奇迹》这幅作品时,他是这样表现的的画面,在楼房倒塌的乱石废墟中,坚持一百多个小时生存下来的生命。孩子用中锋勾出人物,用侧锋重墨“泼”的形式把人物突了出来,而废墟中的乱石用重墨勾画出来再染色,先看起来墨色的轻重没有变化,于是,我分别命名为干干、湿湿、浓浓、淡淡等童趣味的角色,以拟人化的手法,游戏结合的方式进行用笔轻与重的不同和水与墨的调和,发挥水的媒介作用。进行泼墨、破墨的技法运用其中,结果画面效果很好,同时也使这个孩子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领悟到水墨画中,墨即色,墨色的变化取决于笔与墨含水量的多少这一用墨规律,同时感受到墨色层次变化之美。
墨色层次变化是水墨灵性之所在。很多儿童会因水份控制得不好而影响画面效果。针对这点,我让孩子们暂时停下创作,单拿一张白宣纸,玩了一个游戏。游戏要求:用毛笔蘸上浓墨,用水在宣纸上画出不同程度的墨色,看谁的墨色层次多。让学生在水墨交融的状态下感受墨色。学习技法是为了更好的创作,让水墨这种特殊的媒材成为孩子得心应手的工具。孩子们即是学习者也是创造者。如《敬礼》(图九)这幅作品,有一个小孩被救出后,用稚嫩的手向救他的战士们,敬了一个军礼的画面,人物和担架用重墨勾出,整幅画面以小孩敬礼为中心,人物周围用水、墨、色的交融,表现出了浓淡、干湿等层次递进的效果。可见,水墨画的技法层出不穷,技法的高层次追求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孩子们学习以趣激创,保持有自己的艺术面貌和个性语言。先于技法是审美眼光的培养,在水墨教学中进行审美的渗透,培养对画面墨与色的浓淡、虚实变化的审视眼光,培养独特的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儿童水墨,快意不逊泾渭,洗练可以梁楷。偶尔灵感迸发也能画吴冠中的现代气息。雅拙的笔,雅拙的心能画出一幅幅大师级的作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儿童水墨教学有规律可循,但无固定的模式。要真正提高儿童学习水墨画的兴趣,让儿童在快乐的水墨游戏中上去感悟、体验和发现水墨世界的神气与魅力,还需要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时代发展的素材为背景,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指导方法。
让“童心再现,水墨留痕。。。。。。”
部分学生作品: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图九
参考文献:
1、《中国画技法》 2、《美术教育》
师爱,请多给孩子展现空间
——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案例《挑战自己—写生书包》为例
□ 何 凤
摘要:由于兴趣的缺乏和高考压力的问题,造成为了升学而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不同程度的不自信和盲目的情况,或多或少课上积极性不高、情绪不稳定等情况出现。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作为“引渡人”,创设成功的机会,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重视学生课堂接受力、营造积极的氛围,以教学质量为目标,让学生主动面对“挑战”,并从其自身内部感受到鼓舞和肯定,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兴趣 自主性 美术教学 挑战
一、学情分析
普高2020级学生基本情况
在高考的压力下,和普通文化高中一样,学校的美术教学非常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本班有小部分学生是本校升上来的,具有一定美术基础,曾学过素描、色彩,但基础均不是很“牢”。大部分学生曾经所在学校并未系统学习专业美术基础(素描、色彩、速写),这对本课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在高考的压力下,部分学生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而不得不学习美术,兴趣才是学习的老师,因而如何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才是最有效的课堂。
素描是美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法,它就好比是武术中的扎马步,这一步如果走好了以后都会很顺利。在长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少有学生花时间去主动学习这门技能。一是除了必须掌握的技法“形体结构”“三大面五大调”以外,素描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熟练并掌握、以及追求单纯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我们平时说的“刻苦”“顿悟”是学生所缺乏和难以理解的,这对素描的学习造成了很严重影响。常言,兴趣是学习的开端,怎么引导高一学生主动地爱上学习呢?笔者思来想去,觉得“速写”是适合作为学生高中美术学习的“敲门砖”。
二、教学实践
《挑战自己——写生书包》这课来自于人美版普高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绘画》第4课《单纯丰富 造型基础——素描》。文中阐述了素描的关键在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因此,在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以后就应不断练习,调动学生主动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重要,首先让学生明白,只要用心就能事半功倍,原教材内容丰富,本课就锁定其中一点“速写”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自身主动性的引导点,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文具如书包,发现书包的体、面的不同变化,并用线条描绘的方法表现这些体、面变化,进而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本课难点在于教师将在四十分钟内的课程一步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美术活动让其主动参与学习中,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自己经历的一个事物或某件事上,让其自主地把对美术乃至生活的有关意识、经验串联和积累下来。所以,本课是探索非指导性的美术教学模式,引爆学生自身内部的“小宇宙。
教学主要环节: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目的
引入
互动、积极参与:步步入“戏”
提出问题、引导:提出挑战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作好心理预设
授新
认定目标
示范绘画技能
通过示范法给学生奠定信心
在教师引导下完成“不可能”的学习目标,为自己惊讶
层层深入,掌控时间,引导学生完成目标
学生提高主观能动性,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了“素描”的美术本体知识
结束
快乐分享,相互点评
检测、分析,提问升华
巩固知识、快乐中结束
一堂朴实而激烈的素描课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按照教学展开的程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新知,以互动问答式调动全班同学情绪,学生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这点符合新课程所提出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为出发点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风生水起的今天,特殊教育课堂,必须让学生能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成为当今的教学趋势。课堂师生状态也应该随之进步。一是扫除沟通障碍,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我的充分认识,作为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学生常常出现面对问题没有试就产生一种退缩的心理,常常把“我不会”“好难”挂在嘴边,这就是不自信的表现,造成了极坏的心理暗示,因此各方面都形成被动的状态。在教学和生活过程中,尽量和学生们多接触,给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通过自己努力可以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把可能的事变为现实,通过亲身实践经历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认识和评价,对自己产生信心,由内心深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自然接纳有时的“不完美”,以一个积极、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面对人生。
二是充分课前准备,适当的引导创设情境,感知要素,链接生活,主动探寻绘画的规律,感受生活和人生的美。课前准备必须要充分,还要注意几方面的问题:①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充分利用“微课”等灵活的形式传授知识②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加强③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是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善于引导,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启发、体验式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美术活动中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充分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教改总结与反思
在课程设计初期,我苦苦思寻如何让枯燥的素描课生动、丰满有趣,能使学生以主体融入创设的课堂情景。让学生从课堂的接受者转为课堂教学中复杂会话情景里积极的参与者,教师如何从课堂的“主体”变为“引渡者”,使学生把传统的美术学科知识、美术文化、独特的课堂情景相融合,产生的影响和印象才是会最深刻的,美术知识势必以文化的方式传递和教学。下面就以这次教改为目的的公开课利弊得失加以总结。
1、让学生“独立思考”“挑战自我”,建立有知觉体验的美术课堂
“素描”是美术学科的重要科目和基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时间里施展揉合了情感、态度、学科知识点和价值观,课堂步步升华衔接,时间紧凑,但引导激发学生内部动力,建立有知觉体验的美术课堂是本课设计的目的。课的前半部分(10分钟)主要创设小游戏,提高学生积极性,引入本课的内容,侧重情感,让学生以主体融入创设的课堂情景;而后来到本堂课的高潮部分,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速写出5种不同角度呈现的书包,当学生看到自己获得的成功后,那种快乐是难以言表的,这快乐来自于他们自信心的确立,以及对自己潜能的发现与挖掘。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认识到学习上不是拥有充分的时间就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相反,缩短时间往往更能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教师评改学生创作,再抛出一个小小的挑战,再度激起一个小高潮,让学生的激情和注意力始终留在课堂上,升华美术课堂的核心意义,即让学生重视自己对生活的有关经验的陈述性表达逐渐完整,珍视与每个生命的相遇,并努力创造与每个生命共同的心缘。
2、以演示法为基础、谈话法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本课主要采用了“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谈话法”“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等,并辅以“演示法”“探究法”两种教学方法。在重难点开始前通过示范法给学生奠定信心,在规定的时间速写出5种不同角度呈现的书包是本堂课的重难点,通过练习,学生学习了“素描”的美术本体知识,最后,评价学生作品在其亲身体验之后强调技法要点加深印象,并由一个脑筋急转弯的小问题将显性课程牵引出隐形课程。
3、充分课前准备,适当的引导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具有艺术感的环境,让学生融入充满“美”的环境中,从内心深处勾起其对“美”感知,学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与图像进行构建的过程,也是关联图像符号、关联审美经验、关联情感体验的过程。以自我的经验、情感为基础啊,融进教学语境,关联、内化、生成图像表达和意义,使联动的过程成为学生感知唤醒、审美成长、生命感悟的过程。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教师是否对教材是否自如的运用,对学生的学情是否了解以外,更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①查阅资料。现在各种教材、教学参考书应有尽有,这些资料对我们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进行了比较深入透彻的分析、综合和概括,设计了科学的教学思路。包括我们平时听公开课的听课记录,自己上课的课后记录,也是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②准备教具。例如学生学习能通过眼睛,我们课前可以用白纸把步骤写上面,上课时贴黑板上,学生随时可以看、记,这样既节约了上课板书的时间,更直观、明了、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自然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难题增加学习兴趣。
4、善用“幽默”的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将苦学变为乐学,关键在于使学习变成一种有趣的生动的过程,使学习的内容充满幽默和趣味。如果老师在讲台上一个劲地讲,让学生一古脑儿地听,讲不留余地,听不容喘息。结果怎么样呢?往往是事倍功半,而那些善于运用“课堂幽默”的教师则不然,他们能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能察言观色、掌握火候,做到引而不发、导而不牵,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去探索、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发言适度,课堂节奏有起伏和快慢,学生的信心和能力发展在各个环节得到了落实。特别是本课最后一个“问题”的抛出,学生的由于信心爆棚,不假思索地落入了教师设置的“小陷阱”中,引起了本堂课中又一个小高潮。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课程比较圆满的结束了。
以上是我利用本课将教改运用到教学中的所思、所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时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让学生学会,学懂。更使他们从美术的学科中收获更多的快乐与成长。
文件下载:论文:儿童水墨画何凤
工作室介绍
<p> </p> <p> 致力于普通高中美术高考专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