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渠工作室个人小本培训讲座《改变我们的行走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 双中实验校附小杨秋洁
改变我们的行走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
双中实验校附小 杨秋洁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因此,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
据此,我们在综合实践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实践中,既注意保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立性(即不是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去为其他学科教学服务),又考虑其他学科教学的需要,找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共同的价值追求,强调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注重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挖掘和利用学科教材资源的策略
新课程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基本的要求,都包含于各个学科的课程目标。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并强调提倡实践性学习、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因此,新课程的各科教材中都编入了一些合作活动、实践探究的教学案例,充分利用这些案例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十分有效的策略。
二、运用学科知识、技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能力的支持,那么将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能使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更流畅。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应用文教学、新闻类等课文的学习等为学生撰写实践方案、掌握与人沟通交流技巧、撰写总结报告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数学学科中的统计分析、自然学科中的实验方法、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辨证思想等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实践与研究的科学方法……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情景迁移到学科教学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情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组织和利用这些来自学生亲自实践经历而生成的问题情景,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也是达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方法之一。比如,它为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生生活素材,它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问题的产生、呈现、解决的过程,它使学科教学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和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基础
1.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天然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工具性角度来看,人的交际需要学生的亲自实践。从人文性角度来讲,学生一接触到语言文字,就要接触思想感情,这也需要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和阅读感受。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特点,语文学习要求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1)语文学习需要在广度上综合,以体现语文学习的全息兼容性。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语文学习需要在长度上综合,以体现语文学习伴随人生的终身性。学生的语文学习既非从踏进学校才开始,也不会因跨出学校而结束。(3)语文学习需要在深度上综合,以体现语文学习化育人格的修身性。语文学习对学习者来说,不仅在于满足日常生活、交际、交流的需要,还在于凭借语言文字进入人类文明的殿堂汲取营养,在于把握人生定位、生活价值和生存方式,在于完善人性、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2.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实践对于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新课标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又说:“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课改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语文新课标)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突破,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设置了“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综合性活动中学习语文,培养综合素质,获得整体发展,因此,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十分吻合,都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
(1)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和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2)实践性。综合性学习超越了书本学习和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和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来达成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3)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空间开放(不局限于教室、校园)、时间开放(不局限于课堂)、内容(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学习方式开放(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感悟式学习、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学习)。
(4)生成性。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就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发展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5)自主性。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教师虽然自始至终提供帮助和指导,但绝非包办替代。学生在自主性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特长,进而养成主体意识、独立人格和对集体、社会的责任感。
综合性学习的设置,集中体现了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课改目标。
4.语文新教材为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大纲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体现了新教材构建语文与生活联系的意图,具有三大特点:(1)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2)加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3)加强语文能力培养的实践性。
语文新教材的这三大特点意味着,语文课本为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上的整合
由于语文的外延几乎就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语文课程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几乎完全相通。凡是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一般也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1)从语文学习资源中开发。我们可以从语文学习的主要媒体中开发,如语文课本、影视网络、课外读物、乡土教材等。可以从语文学习的场所中开发,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德育基地等。
(2)从生活实践中开发。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3)从学校、社区资源中开发。学校、社区的资源特色,可以体现为综合性学习的校本特色和地方特色。
(4)从科技文化活动及社会事件中开发。把科技文化活动(包括节庆活动)和社会事件纳入课程资源开发的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合作态度和社会化程度。
(5)从本校本地的各类人群中开发。即将各式各样的“人”当作活的资源。
2.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语文教学设计上的整合
(1)综合实践活动与拼音识字教学的整合
我们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教学汉语拼音,通过各种各样新颖有趣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调动了小学生学习拼音汉字的积极性,实现了多元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材料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为了巩固拼音和汉字,我们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既有益于拼音识字教学,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探究意识、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如:
1.扑克游戏
拼音扑克:学生学了声母、韵母后,可以做这样的游戏:指导学生在扑克牌上写上声母、韵母,每两个学生一组,各拿一种牌,游戏时同时各出一张牌,谁先拼出由两张牌组成的音节,这两张牌就归谁。最后,看谁手里的扑克牌多,谁就赢了。
识字扑克:制作一组扑克牌,牌上写字,可以两两组合成词。然后两名学生一人一叠,游戏时轮流先出一张牌,对方必须在规定时间(比如20秒内)出牌组词,否则将罚牌一张。一轮玩下来之后手中牌多者为胜。
2.找朋友
把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像黑板、桌子等用拼音的形式写成音节或生字卡片,拿到卡片先拼一拼卡片上的音节或读一读上面的生字,然后一边唱着“找朋友”的儿歌,一边帮拼音、生字卡片找朋友,找到朋友后把音节、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物品上。
3.邮递员送信
让学生当邮递员,运用所学的拼音方法,把写有某个音节的信,送到规定的地方。比如,可以在信封上写上本班同学的名字或是名字的拼音,让小邮递员拼一拼或读一读,然后把信准确地送到同学的手中,看谁送得又快又准。
4.招聘辅导员
创设一个招聘现场,请小学生模仿老师教学汉语拼音、汉字的方法,教其他的小朋友学拼音、汉字。最后,评出最受同学们喜爱的小老师,担任班上的拼音、识字辅导员。
5.编儿歌
编儿歌、顺口溜来学习拼音、汉字。如学习a、o、e时,教学重点是a、o、e的发音和四声,教学的难点是e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本课就可以将a、o、e的发音方法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张大嘴巴a a a,拢圆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 e。”还可以根据声调符号的形状和a、o、e四声的读法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学习a、o、e的四声。如“汽车平走ā ā ā,汽车上坡á á 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车下坡à à à。”
6.拼音和汉字迷宫
设计迷宫,按正确的路线可以“走”出一句完整通顺的句子或句子拼音。
……
在拼音、识字教学中,由于采用了多种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汉字的兴趣,使他们觉得学拼音和汉字是轻松的、快乐的。上面这些活动本身还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选题,如《低年级学生拼音或识字学习游戏方法》,孩子们通过调查、采访、讨论总结出一些学习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创编出各种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与听说训练的整合
听说能力是人际交流的基本能力。在“稍纵即逝”的谈话过程中,说话人要有迅速组织内部言语的能力,并按一定的语法规则进行清晰、明确、快速的编码,然后通过发音器官输出,通过空气或器械等进行传递,到达听话人一方;而听话人则要迅速地通过听觉器官接受信息,并进行解码。听说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①听说训练课中学到的交往礼仪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在开展综合综合实践活动时,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必须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这可以在听说训练中习得。
如看图听说训练——《借书》:
教学的重点是在看图说一段连贯的话时学会使用借书和还书时的礼貌用语,并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运用。在教学时我们首先出示四幅图,让学生整体感知图意,明白四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揭题并提出本次听说训练的要求,接着让学生逐幅看图,练习借书还书时应该说的话。最后,让学生实际练习,全班学生动起来,各自拿着书去借去还,使借书还书时的礼貌用语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进而可以创设买东西、问路等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用礼貌用语与人交流。会听会说这些礼貌语之后,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问路时他就能用上礼貌语问到路;采访时用礼貌用语让别人愉悦地接受你的访谈;讨论时极有礼貌老师与同学更乐于与你交换意见,同时也会收获真诚的意见和建议……
又如《听广播》的训练:
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记要点的习惯,初步学会听懂儿童广播。这种方法在我们开展活动中采访、讨论时就会用到。孩子们在听说训练课上掌握了方法之后,采访工作做起来就得心应手。
②综合实践活动为听说训练提供素材。
孩子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个人主义、不守纪律、忽视安全等,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可以设计成听说训练的内容。如有的老师设计了《活动中的安全》听说训练:
先让孩子们看多媒体,画面上是拍摄到的不安全的场景(过马路说说笑笑,不注意两边车辆;在河边采集标本赤足涉水等)然后再让孩子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再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刚才图中的小朋友这样走路安全吗?为什么不安全?马路上车来人往很热闹,我们走路时要注意什么呢?你平时是怎样走路的?怎样走路才安全?到河边活动要注意什么?最后让孩子们把安全知识编成童谣读熟记牢。
这样做,既体现了口语交际课本身的特点,也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更体现了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教学的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赖于学生敢说敢做敢想,而语文的听说也要求学生们会想会听会说,在这一点上这两门学科是相通的。所以在教学时把两门学科的教学资源整合,体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就如比翼鸟,一起发展,我们的孩子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综合实践的探究能力增强。
(3)综合实践活动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从生活意义的角度审视文本,其实文本都是作者的生活体验、见识与感悟诉诸文字的表达,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探究阅读教学的本源,是在寻求生活的理解与自我理解,是实践性的交流对话和参与行为,是一种开放性的构建与创造,更是凝聚生命情致的创作!三年来,我们以课本为依托,在实践活动中还原生活场景,在还原生活场景中体验生活意蕴,在体验生活中提升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切实提高了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
①文本为综合实践提供了任务背景
小学和初中的课文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穿越时空界线,引进鲜活的富有时代感的实践活动形式,整体构建起大课堂的任务背景。
△围绕写人文章的活动。
课本中有许多写人的文章,或反映人物的优秀品质,或赞美人物美好情怀。学过这些文章后,有的年级就开展了“七嘴八舌话名人”活动。利用综合实践课让学生收集、整理名人故事、读人物传记。然后在班级里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对名人说长道短,明辨是非,并互相影响。或者分组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组内每位成员介绍一篇自己读过的人物传记。要求言简意赅,切中要领,并简要谈谈自己对传记中人物的看法。课内文章的学习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而活动又促成了学生对文章中人物更全面、理性和辨证的认识。
△围绕写景文章的活动。
写景文章中那些优美的景物描写,为学生展开广告策划和导游解说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文字范例。广告已日益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网络、电视、报纸,各种媒介离开广告似乎无法生存,景点宣传也需要广而告之。在写景文章学习之后,学生模拟成为“广告人”,课堂成为“广告公司”,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就演化成为广告策划。许多景点有着人们不易察觉的神秘,不为常人所知的传奇故事,但导游可以告诉我们。客串导游解说是学习写景文后常用的活动方式。从基础目标来看,可以让学生在某种动力支持下更主动地、有意识地去研读课文。从发展性目标来看,导游不仅仅是在导风景,更是一种流畅的语言表达与景色的天人合一,更是以景点作为沟通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
△围绕关注生活的活动。
新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贴近现代生活,关心社会热点。例如八年级的“人与自然”单元。在学习这一单元后,有教师就引导学生以“关注自然”为主题做了一期校园电视访谈节目。同学们各有分工,有主持人,有特约嘉宾,有听众。他们分别准备自己的谈话内容。主持人要准备话题;嘉宾俨然是专家的角色,要准备相当专业的资料;听众也要准备提问。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②实践性活动转变了课堂学习方式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实践性学习的理念,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使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多地转化成为了学生的自身要求,并使学生日益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究知识,在不断的实践探究中获得了个性的发展,也切实提高了学生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训练语感,加强情感体验,从而转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
△动作演绎帮助感受情意。
动作演绎是让学生即兴用肢体语言来表演课文中用语言描述的动作,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成形象的表情、身姿、活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在动作体验中,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更是综合的语文素养,涉及认知领域、情意领域、身体运动领域。外在的动作往往就是心灵的表白,聪明人能够通过动作看到动作后面的东西,在动作演绎中感受来自文本的那份内在情意。所以在低年级学生学习表示动作的词语时,我们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来进行形象化的诠释。
△角色体验促进生命成长。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活动形式就是角色体验,例如分角色朗读和演课本剧等等。角色体验的生命力是强大的!体验使学生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师生的交流不再局限于认识、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身心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是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学生一旦进入角色体验,便会产生真实的感受。
△在体验探究中提升人文素养。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生活,为了构建人生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重视学生的体验,更重视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做事,在借鉴比较中学会生存,在放飞思绪中丰富想象生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生命奠基。如在教学中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接触、碰撞、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词句作用,更丰富地体验生活的意蕴。
(4)综合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把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内心生活结合起来进行写作,或者带着个人的体验写出现实生活,或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写出个人的心理活动。这样,学生就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能够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
①综合实践活动为写作提供了内容
写作文就是要让学生注意体验生活,能在生活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领悟生活。缺乏了生活体验,作文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虽然学生天天有生活经历,可往往就发现不了作文的材料。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对生活体验的品位,缺乏对生活现实的观察,缺乏观察生活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也就缺乏了观察生活的敏感性。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有意识地思考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入手,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找寻生活的本真,使学生的作文最大限度地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以此达到“真实地写,写真实生活”的目的,最终使作者的思想态度与自然、社会生活的真实和谐统一。例如严美萍老师在母亲节这天给学生布置了“给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用心:力求通过活动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特定的日子里做该做而在平时忽略了的事情,做生活的有心人,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这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第二天到校后交流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妈妈,他们对母亲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反思,抓住典型生活、有特点的生活进行课堂交流。例如给妈妈洗脚的交流会上,有同学说:“妈妈刚开始时不让我洗,等我说是作业以后,才勉强同意我帮她洗。”老师启发:“妈妈为什么不让你洗?”生:“妈妈怕我累。”师:“妈妈为什么又让你洗?”生:“妈妈怕我完不成作业挨批评”。师:“妈妈考虑问题总是站在谁一边?”生:“站在我这边考虑。”……在交流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在思考中提升生活的品质,构建理想的精神支撑。活动之中,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灵性的人,在随后相关的问题和文章中,他们往往都是尽情倾诉心底中生命的律动,正视自己的爱憎,学生个体的情感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表达了他们独特而又真实的内心感受。
②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灵感
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生成性原则,它打破了老师的预设和灌输,注重在活动过程中自我养成的兴趣、主题、形式和内容等,注重学生不断构建自我整个精神世界,而且生成后研究的课题往往是出于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大大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综合实践活动交织着学生的情感、个性和思考,以及在实施之中灵感的突现,这样具有生活色彩的文章才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作文,一种对学生发展有益的作文。经历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即便一时拿不出好的作品,但是体现了活动行为和体验实践的目标取向。如上面所述“给母亲洗脚”的活动中,“学会表达孝心”、“感受母爱亲情”的活动目标实现与否,不在于教师给予了多少,而在于学生体验到多少。而不断的实践体验将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有利于他们写出笔触细腻、血肉丰满的作品。
③实践丰富了作文的表现形式。
围绕每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都要用到很多的应用文体。首先是活动计划和调查问卷;在调查过程中还要接触到介绍信、考查记录和调查分析表;工作后期要写调查报告和调查体会。如果需要还要向社会发倡议书,还要制作幻灯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在活动中边学边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掌握起来也特别快。一般来说一个活动结束,同学们都能熟练应用以上文体了。
④写作提升生活的意义
在记录生活时,关键是以怎样的笔触,真实地刻画,使笔下的人、物、情符合客观存在,不走样、不走神,达到再现生活的目的。请看王佳怡同学活动体验、交流后写的《给妈妈洗脚》:
今天是母亲节,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那就是给妈妈洗一次脚。听了这个作业,教室里响起一片哄笑声。
一路上我都在想,我该怎么完成这项作业呢?长这么大,都是妈妈给我洗脚的,都是她养育我成长,给了我最多的关怀和温暖,我总得为她做一件事吧。
决心已定,晚饭之后,我拿来毛巾和洗脚水,再搬来一把椅子,一切准备就绪。家人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我直起身子,双手扶着妈妈请她坐在椅子上,甜甜地说:“妈妈,我来给您洗脚。”妈妈亲切地摸着我的头说:“真是好孩子!”我慢慢地洗着妈妈的脚,不禁深深感到妈妈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我感觉我的眼睛湿润了。看,妈妈的脚趾有点变形,脚底长了几块茧,硬邦邦的。看到妈妈的脚是这个样子,我感到又惭愧又激动。惭愧的是:以前妈妈批评我时,我总有点不服气,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激动的是:妈妈从小把我养大,今天终于轮到我为妈妈做事了。
这时,我突然觉得,妈妈的双脚是那么温暖,我似乎一下子懂得了许多许多。
要想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在写作的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就要拓展作文时空,加强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融合与沟通,实现课堂作文与真实生活的链接,使学生感悟到每时每刻的生活都是作文的组成部分,而作文有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生活的一种需要,生活通过作文来提高品质。
(5)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模式多样,但是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教学设计,可以遵循一定的原则:
①在学习目标上,不单追求智育目标,而且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身心方面的和谐发展。
②在学习内容上,不拘泥于语文学科内部,而是关注科学、人文、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各个领域。
③在方法途径上,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与手段(包括综合学习、实践学习、探究式学习、发现学习以及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多种方法手段)。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文件下载:校内讲座通讯稿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