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2015年郭小渠工作室教学论文(张梅)_郭小渠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2015年郭小渠工作室教学论文(张梅)

文/张梅  时间:2015-12-22  浏览数:665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化学实验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还是家庭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究能力。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将化学实验带进学生生活,又将生活中的化学带出。充分体现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的理念。将化学-科学-技术紧密联系起来。

关键词:化学实验;有效性;化学与生活

   在新课程教学中,给我感受非常深的就是现在的化学课和我读书时代所学的化学课大不一样了,我非常乐意把我的化学课上成我喜欢且学生非常愿意参与的课。在这两年多的教学过程中,我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探索怎样让学生得到最有用的化学。反思中我得出以下两点自己的感受。

一、化学实验的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是仅仅靠书上的实验是否能长久的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呢?答案是否定的。教材中有学生实验,但仅仅是照书本上写好的实验步骤简单重复一遍,大部分学生做完就忘,甚至实验的目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慢慢的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做实验的兴趣。但若在教学中强调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我们以前很少将化学知识与技术相联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的追求成绩,教师不愿意花过多的精力讲解与教材关系不大的内容。实际上使学生不仅对学习化学感到枯燥,同时也不利于掌握化学知识。化学是一门与技术和社会发展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与此相关的知识可以全面展示化学的魅力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里分享下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感悟。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做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必须明确这个实验的意图和目的,初中化学实验中教师演示实验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学会分析实验现象,从实验中得到启发。所以教师演示实验就必须规范,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比如扩散现象的展示,学生不易观察,但是把这个实验放在展台上操作,效果就非常的好。做演示实验时教师最怕的就是实验失败,但是实验又怎么会没有失败的呢?真理就是在反复的实验中得到的。有时实验失败了反而是好事。比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的成功率非常的小。我一般是先演示,在等冷却至室温的过程,引导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得出正确的实验现象,然后再打开止水夹,实验失败,这样视频中学生看到了成功的实验,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样比实验成功了,再分析可能失败的原因效果更好。就避免学生看演示实验就是凑热闹,看完了什么也没了解到,带入问题,就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演示实验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

(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的进行,对学生来说是最兴奋的事,对老师来说就比较难掌控了。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不明确自己做实验的目的,什么也没得到。直接让其看书上步骤,看实验目的,那就穿新鞋,走老路了,实现不了自主探究的意义。因此,在有些实验上我是这样来做的,比如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这一节,我让学生回家自制指示剂,制好后用来检测一下家里的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等的酸碱性。激发了他们兴趣,就会自主探究什么是指示剂,指示剂的作用又是什么,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目的,并且从中还会有新的发现,从而爱上化学。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实现我们学生是小科学家的梦想。它能将学生所学知识自然而然的应用起来,同时还会有新发现促进进一步的学习,也是调动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如制作无壳鸡蛋,学生查阅资料还可得到醋泡蛋有降血压的功效;自制汽水,除水垢,辨别真假黄金等等。学生在实验中新问题是很多的,这样就促使他们自主寻找答案。因此,要客观的对待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要清醒的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应尽量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应全力以赴的做一个好的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二、将化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当学到化学用语和化学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能力提高的更快。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我的做法:

以化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主导想法,引导学生。每天上课前给学生一个与化学相关的生活常识,称为“每日一化”。既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带入生活又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比如人的智商与酸碱性的关系,为什么酒越陈越香,神秘的“鬼火”,喝纯净水对健康没有好处,毛巾为什么会变硬,铁刀削水果后为什么会变黑,酒心巧克力中的酒是怎样加进去的,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会变黑,牛奶加热后为什么会有层皮,为何炖肉骨汤中途不宜加冷水,与视力息息相关的元素,硒元素对人体健康有什么作用……。当学生化学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就可让他们自己收集生活中的化学并与他们分享。

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常常为学生的分化点,让学生感到,背得多,背了还不一定会做,难免失去信心,自暴自弃。我是这样来做的:抽象的东西通过多媒体把它具体化,使其密切与生活相联系,比如《分子和原子》这一节中分子的三个基本特征: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给学生创设情境,在实验室放置有香味的蜡烛,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蜡烛的存在。回到生活中,炒菜的香味,固体清晰剂的减少,花香,酒香等等。2、分子的质量、体积极小。用图片给学生视觉冲击,将分子比作乒乓球,乒乓球就相当于地球。3、分子间有间隔。生活中常遇到的自行车车胎爆炸,分析原因。一加一不等于二的实验验证,将50ml的酒精与50ml的水混合体积不等于100ml。这些都会使学生想到生活中去寻找化学。

要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学生肯定得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当要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时,要用到化学知识,自然而然学生就愿意自愿的学习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了。因此,当他们的化学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开展化学竞赛活动。自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才是真正初中化学所交给他们的。体现了新课改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坚信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就一定能使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工作室介绍

<p> 双流县名教师郭小渠工作室是2012年成立的化学工作室,挂牌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