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
讲座《中班故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机关幼儿园 凌姗_巫小芳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讲座《中班故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机关幼儿园 凌姗

文/凌姗  时间:2018-09-20  浏览数:818

尊敬的师傅,亲爱的姐妹们,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讲座的主题是《中班故事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及一般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学前儿童故事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回顾

    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与学习,我们又开了故事教学活动的研究之旅,首先,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中班幼儿文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内容,它主要包括文学语汇、文学形式和文学想象三个方面。

学前儿童文学语汇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发展阶段

核心经验

稳定阶段学习与发展目标

概念

示例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指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包括比喻、夸张、比拟、反复等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的感知、理解和运用。

1. 理解文学作品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语句所表现的内容;

2. 借助于经验和想象,仿编个别具有比喻、拟人或夸张手法的语句。

学前儿童故事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发展阶段

核心经验

学习与发展目标

概念

示例

稳定阶段

故事的形式特征:

故事(包括童话与生活故事)的形式经验以学前儿童对作品中的人物特征和情节结构的理解为主。儿童对故事中人物特征的认识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来进行。儿童对情节结构的理解是儿童对故事理解的基本表现,包括儿童对故事主要情节乃至主题的概括。

如对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和动作的理解与模仿,对故事主要情节结构的认识与表现。

1. 初步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来讲述故事。

2. 感知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脉络,理解故事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尾。

学前儿童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发展阶段

核心经验

稳定阶段

学习与发展目标

概念

示例

创造文学作品的想象

幼儿在理解文学作品内容、结构和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结构片段、情节或结尾。

如仿编诗歌或散文句子;或续编故事片段或结尾;创编一个新的文学作品片段或情节。

1.  通过替换文学作品中的多个要素,完整仿编一个文学作品片段;

2. 续编文学作品的一个情节,续编的内容与已有故事的情节有关联、并且合理有逻辑。

二、中班故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糖果雨》为例

对语言活动的障碍、逃避

接下来,以《糖果雨》为例,给大家谈一谈我从文学作品的选择、教案设计、活动实施以及实施之后的调整给大家说一说我遇到的一些问题、我的思考和调整,不一定,不一定正确,还希望评课过程中大家多多指教。

(一)文学作品的选择

儿童故事是一种具有连贯性、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叙事为中心,主题单一、情节生动、故事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语言口语化。

《糖果雨》这个故事,情节简单,魔法师来到动物王国,使用魔法让动物王国下起了糖果雨,小动物来捡糖果品尝,很高兴。整个故事是以“糖果”为线索,孩子们必然是很喜欢的,其次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相符的,人物的语言是以相同的结构出现了三次,这一部分很便于开展文学想象活动。故事中也有一些修饰性的词汇,比如说“神奇的”、“五颜六色”、“密密麻麻”,通过故事的学习,我们也可以学习这些词汇。

教案1稿→教案2稿

确定了文学作品后,我就设计了3点活动目标,当时自己设计出来的时候就感觉不是特别适合,调整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在和师傅讨论之后:

1. 措辞不够准确,目标1中的“了解”,它所要表达的程度是否就是孩子再一次教学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它所表达的程度是否合适、合理?

2.措辞也是不够准确的,“创编”,其实并不是创编,只是替换了人物语言中的一些元素,仿编语言;

作为一个故事活动的第一个课时,重点在仿编而不在对故事的理解,会不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在听取了师傅的一件后呢,我就将目标调整为一下三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三点:

通过对故事分析,了解故事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核心经验是教师进修故事教学活动设计的关键。

  1. 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不够透彻、关注了语言,而忽略了雨孩子生活经验很接近的动作。

  2. 对核心经验的内化不够

  3. 在设计目标的时时候,不能够将核心经验、文学作品和活动目标结合起来。

对于活动过程的设计:

1.导入:“你们吃过什么颜色的糖果”,我原本的目的是想和后面的仿编结合起来的,但是如果在导入的时候就问这样的问题,就更像是一个谈话活动了,那么导入时间在整个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也就不合理了。

2. 表述:第四部分其实不是创编,儿适替换文学作品中的多个元素,仿编一个文学片段。

3. 教师的提问:太封闭了,或者说太直接了。比如说“谁来到了动物王国”“魔法师是怎么让动物王国下起糖果雨的”“糖果雨是什么颜色的”,其实我可以用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动物王国里发生了一件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就概括了的,而且这样的提问能够让我充分了解孩子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到了什么程度。其次是缺乏追问,糖果雨铺在地上是什么样的,也许幼儿能够复述出密密麻麻这个词,但是也许他并没有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或者说是不能用语言表达清楚,通过追问又让他来形容一下密密麻麻是什么样的啊?

所以基于以上调整,重新梳理了活动过程的设计。

大的板块主要调整了第四部,改为孩子在分段听赏和理解后,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教案2稿→教案3稿

按照第二稿教案试课以后发现了以下问题:

  1. 导入问题不合理

“你们喜欢吃糖吗?”就有孩子说不喜欢,当时我的回应是“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吃糖”,但是在引出一个关于糖果的故事就感觉还是有点奇怪。

2.孩子对分段欣赏中的第二部分很感兴趣,自发地在表演故事;但是活动层次不明显;

在分段听赏第二段的时候,孩子就已经开始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了。听赏和孩子的模仿就混在一起了,显得有点混乱。

3. PPT设计不合理

活动后的调整:

活动目标:

1.其实孩子理解词汇并不是建立要理解全文或是这个故事的基础上,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

2. 目标2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就是太宽泛了,这条目标的书写就是放在任何一个故事活动里也不会有3

3. 乐于倾听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通过表演、讲述等方式也是希望孩子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的,并从中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过程:

  1. 导入:直接调整为“你们吃过糖果吗?”

  2. 讲故事前对幼儿进行提问;

  3. 分段欣赏第二段的时候,直接分为两个部份,第一部分是听赏,通过提问帮助幼儿了解人物动作和语言;第二部份再是幼儿的表演;

教案3稿→教案4稿

幼儿:年龄小一些

过程中分段听赏第二部分已经分为了听赏和表演两部分,但在第二次的活动中感觉听赏部份还可以换份层次:

小兔:通过提问了解情节:捡起糖品尝、高兴的说了一句话

小羊:复述小动物的话,学习书面语言

小狗的时候就可以让小朋友带上动作表演了,也是为后面的表演做铺垫。

表演,其实就是孩子通过角色扮演、模仿故事人物动作和语言,将自己所理解的人物特征。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可能就忽略了对孩子的表演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所以不清楚是否了解孩子的对于人物的动作、语言有没有真正的理解。

结尾:不符合实际,有感觉是否会欺骗小朋友。这次活动作为第一个课时,重点放在了故事本身的理解,所以通过延伸活动将想象部份放在第二个课时。所以结尾我就直接出示了彩虹糖,将孩子带入到故事情境中,让他们想象如果是你,你会捡起什么颜色的糖果、说什么。

三、中班故事教学活动组织策略

提问是教师知道幼儿文学欣赏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核心经验》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内容,可以提多种类型的开放性问题,以启发雨帮助儿童思考。比如:1.探究原因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小猫没有钓到鱼?为什么你会这样想?2.假设性问题,给儿童一个假设条件,让他们思考结果如何,比如加入你是魔法师,你会下什么颜色的糖果雨?3.归类性问题,比如你说世界上除了树还有更多的植物吗?4.逻辑性问题,这类问题给予儿童思考事物本质的机会。

万中老师的硕士毕业论文《基于鹰架理论的幼儿园故事教学策略研究》中也谈到注重师幼互动沟通和有效提问策略中也谈到:

有效的提问是作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在幼儿园故事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针对故事情节进行判断、预测、对比和推理,同时能够激发幼儿针对故事情节进行仿编和表演。因此,有效的提问的设计不仅需要教师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以及兴趣点为依据,还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活动内容与幼儿经验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教师设计的有效提问做铺垫。

 教师具体的提问策略如下:

1.预测策略

有效的预测策略能够增加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激发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会怎么样呢?”,“大家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点评故事策略。“我觉得……。”

有效的点评策略,能够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情节和故事角色的了解。典型的点评故事策略如“我觉得……”、“我认为”

3.推论和推理策略。“为什么呢?”

有效的推论和推理策略会培养幼儿的推理和推论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为什么呢?”。

4.表演策略。“我们来表演一下吧。”

5.仿编策略。“我也来编个故事。”

6.对比策略。“我知道

7.讨论语言和文字策略。“这个话真有趣。”

维果斯基认为合作是认知发展的来源。维果斯基主张个体从出生开始就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中的人际互动式智力发生的根源。鹰架教学强调师幼儿间的对话沟通,由对话沟通的互动中,不止可以解决问题,强化儿童的学习,教师也可以依此作为教学反思从而修正教学行为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作为撤出鹰架的最佳时机的依据。

师幼间协商、对话,互惠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组织、表达、规划、运用学习资源和调整学习方式、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师幼以协商对话的讨论方式共同进行询问、归纳、澄清和结论的推测等活动,将促使幼儿建构有效能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关键能力。协商对话时,幼儿的发言教师不一定都要有立即性的回应,要允许学生讨论,鼓励学生综合并归纳讨论结果。因此,在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反应,教师应多创造师幼协商对话的机会,在师幼通过对话和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提问策略,引导幼儿独立思考。

 

工作室介绍

巫小芳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5月,挂牌于成都市双流区胜利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