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诗歌活动《捉迷藏》教案及反思
大班诗歌 捉迷藏
成都市双流区胜利幼儿园 郭净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理解词汇:蒙、静悄悄。
2.借助图示及多种朗诵方式,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及记忆。
3.通过游戏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趣味性,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捉迷藏的游戏经验。
物质准备:背景音乐、卡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引出活动
师: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怎么玩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知道吗?太阳也喜欢玩捉迷藏,你们猜它会和谁一起玩?(幼儿自由回答)我们一起来听听诗歌《捉迷藏》,猜猜太阳究竟在和谁玩捉迷藏。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第一段),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卡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诗歌前部分。
教师边播放背景音乐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第一部分)。
师: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出示卡片“捉迷藏”)
师:太阳在和谁玩捉迷藏?(颜色、黑夜)
师:太阳的眼睛被谁用什么“蒙起来了”?(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前四句诗歌的卡片(图加文),让幼儿初步理解第一节诗歌。
3.教师朗诵诗歌(第二段),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后部分。
师:诗歌中有哪些颜色?(绿色、白色、黄色、蓝色、红色)
师:它们分别躲在哪里?(绿色躲在树叶里,绿色躲在小草里;白色躲在云朵里……)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卡片(图加文),引导幼儿初步理解第二节诗歌。
4.请幼儿找找自己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诗句,请同伴帮助他,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哪句诗歌最难理解?大家来帮助她,我们一起学一学,看谁的本领大,学的最快,会的最多。
5.采用集体与分组的形式引导幼儿朗诵诗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①大家集体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通过集体学习的形式让大家进行再次学习诗歌。
②鼓励幼儿以竞赛的形式(女孩朗诵第一段,男孩朗诵第二段)进行诗歌朗诵,然后交换角色,再次有感情地朗诵。
小结:教师请幼儿互评朗诵诗歌的情况,对孩子的表现给予回应。
6.游戏“捉迷藏”。
师幼一起玩捉迷藏,教师讲清楚规则,幼儿分角色游戏。
师:请女孩子当“颜色”,藏在相应的位置;老师和部分男孩子当“黑夜”,另一部分男孩子当“太阳”,男孩子和老师先朗诵诗歌《捉迷藏》第一节,等“颜色们”藏好了,“太阳”就去找他们。一轮之后,女=男女孩角色互换。
师:孩子们,今天的游戏怎么样?喜欢吗?为什么?待会我们将本次学会的诗歌《捉迷藏》分享给自己的伙伴和家人,好不好?
五、活动反思
1.幼儿在朗诵诗歌环节出现了前期都没出现过的情况——幼儿拉长声音朗诵诗歌,不好听,在我多次提醒(大家用干脆的、不拖拉的声音朗诵)下,依旧没奏效,这时的我开始慌乱了,没找到解决策略,干脆就放弃了,跟着孩子们一起用拖拉的声音朗诵诗歌,这是本次活动最大的败笔之一。
2.在最后的“捉迷藏环节”,老师当“黑夜”,男孩子当“太阳”,导致只有一个“太阳”的眼睛被蒙起来了,其他的“太阳”都是自己用手蒙住,这个环节没设置好;找“颜色”环节,大家都没用诗歌进行对话,导致冷场,跟前期预设的“运用游戏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效果不符合。活动结束后,我也进行了反思,其实这个环节可以设置成教师和孩子们约定好,通过“暗号”的方式(当“太阳”找到“颜色”时,“太阳”要说出“X色躲在XX里”,“颜色”才能出来)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朗诵诗歌,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3.本次我将诗歌中的部分较难的词汇进行了更换::“趁着”换成了“当”;“蒙起来了”改成“蒙起来”;“有的躲在树叶里,有的躲在小草里”改成“绿色躲在树叶里,绿色躲在小草里”。进行微调后,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诗歌内容,减小了学习的难度。
附: 诗歌 捉迷藏
黑夜用长长的手帕,
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
当它还在数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颜色们赶快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
静悄悄地,躲在里面。
绿色太多挤不下,
有的躲在树叶里,
有的躲在小草里。
白色躲在云朵里,
黄色躲在菊花里。
蓝色躲在天空里,
红色躲在玫瑰里。
大家都躲好了,
黑夜就把手帕解开,
太阳睁开眼睛,
一下子就把它们全都找出来啦!
工作室介绍
巫小芳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5月,挂牌于成都市双流区胜利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