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彬讲座:以图导路 丰富教学 ------基于外研社(一起)教材插图资源的解读与应用
以图导路 丰富教学
------基于外研社(一起)教材插图资源的解读与应用
林蓉工作室
邹彬
一、选题
英语教材中课文的插图,图片精美,细致传神,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插图就像是英语教学中的调味剂,如果教师善于运用这把金钥匙,就会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使枯燥的语言知识学习变得有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低段小学英语如何深入解析图片信息,丰富文本内容?本文以外研社(一年级起点)一二年级教材为依据,通过分析教材插图的信息解读,阐述在课堂上,在如何多样化、创造性地安排、开发和拓展教材插图的应用途径。
二、概念
教材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信息和教学媒体,是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递着和教材内容相关的丰富信息。其作用有:
(1)装饰性功能
(2)表征性功能
(3)组织性功能
(4)理解性功能
(5)转换型功能
简言之,教材插图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符合低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利用好插图辅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借助插图,导入故事教学;预测语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辅助学生复述等,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三、理论依据
(1)双重编码理论
加拿大心理学家 Allan Urho Paivio (1986) 提出了“双重编码理论(Dual-Coding Theory))”。该理论认为,人有两个在功能和结构上均不相同、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加工、储存信息的认知系统—言语系统和表象系统。言语系统用于加工言语信息,产生言语反应;表象系统用于加工非言语的物体或事件的信息,形成事物的心理表象。据此模型,插图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有帮助。知识是“可视”的,可通过同时用视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来增强信息的回忆与识别。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补充,大大降低了语言的认知负荷,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插图辅助教学,同时呈现文字材料和图像材料,将口头讲解与画面相结合,学生可以进行语义和形象双重编码,在抽象知识和具体表象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学生的学习会变得事半功倍。
(2)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Mayer(1997)在双重编码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该理论有三个假设,分别为双通道假设(Dual Channel),容量有限假设(Limited Capacity)和主动加工假设(Active Processing )。他创设了一种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过程的模型,该模型认为,人类信息加工系统可分为两个独立的通道,即加工听觉输入与言语表征的听觉通道和加工视觉输入与图片表征的视觉通道。有意义学习要求在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进行大量的认知加工,这些加工包括学习者注意呈现的材料,组织呈现材料为一个有条理的结构,把呈现材料与大脑中存在的知识进行整合。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课本插图的有效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为基础,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而合理运用插图可帮助读者搜集信息并迅速送到记忆中去,以避免从课文中或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从而减轻记忆的负担。
四、现行状况
(1)“本末倒置”现象
在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教材插图重视不够,更喜欢用豪华的复杂的课外的多媒体资源替代。
(2)“轻描淡写”现象
在使用教材插图时没有深入考虑图中信息的内涵,只会照“图”宣科,简单带过。
同时,教材情境图在教学设计中的使用模式比较固定单一,少有突破。
五、示例解析与应用策略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能紧扣故事教学目标,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话题,将为整个故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故事教学导入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目前,除了采用谈话、唱歌、TPR活动、猜谜语、做游戏等导入方式外,我们觉得借助插图,精心设计导入,同样也能高效地导入故事话题,让课堂教学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例如外研社一年级Module 4 Unit 2 It’s a red dog.
不难看出这幅图体现的就是学习描述带有颜色的事物,但是和生活相结合同一种事物有很多种颜色有时不太容易理解甚至不实际。这幅图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合理的帮大家解决了这种“尴尬”。老师可以先引导孩子们观察左图,看一看小猫在哪里?小猫在干什么?老鼠在哪里?在干什么?图中还有什么?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是小猫抓了老鼠呢还是怎样?老师逐步引导孩子们观察到颜料桶然后发生故事的反转:老鼠戏弄猫然后才出现了Wow!A green cat. And a blue cat.和Hey, a red
cat.这样三个句子,观图的故事引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这些颜色各异的猫有了合理性,学习颜色物体也自然水到渠成。
(2)教材是学生练习说话的一块沃土。小学英语课本,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往往使人浮想联翩,激情飞扬。你看那贴近孩子生活的场景图、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景色……学生更是喜闻乐见。插图一般都能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课文插图,诱导学生的无意识活动,当学生入情入境,情绪处于高潮时,再有机的进行教学,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
如外研社一年级Module 7 Unit
1 Is it a dog.
本插图则可以引导孩子们一步步体验猜测的情境,进入角色,感受由一开始的随口猜,到后面的开始冒汗,然后再到吓得后退,以及害怕得不得了哭了,感受越猜越恐怖害怕的情境,练习Is it a...?并且身临其境。
(3)利用插图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语言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例如外研社二年级Module 9 Unit 1 It’s summer.
学生在本课中不仅要掌握一年四季怎么表达更要知道一年四季的穿衣指南。本套插图则很好的向学生描绘了抽象的四季,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知道一年四季分别是什么样子,如春天的绿荫、夏天的花果、秋天的落叶以及冬天的飞雪,每一幅图中正确着装的小孩子都很开心舒适,而错误着装的孩子则正好对比出难受和不开心。直观的图像和身体感受让孩子们思考自己平时怎么穿着的?有没有人不合气温的穿过?那我们应该怎么穿?更加可以延伸到不同的天气我们要怎么增添衣服。
六、应用策略
(1)趣味导入
利用插图整体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知识的归类和提取。富有故事性、趣味性的插图,设悬激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则以情境导入,为学生营造形象直观的学习氛围。
(2)巩固操练
利用插图提供语言表达的支架,降低活动的难度,进行重点词句替换练习,表演生活中的交际对话,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文化传递、生活品行
不同的文化背景、年龄层次、角色定位思维有较大的差异,挖掘插图中的文化意识、生活技巧和品德信息,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我们的生活常识,还有品德教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用英语、做英语”。
(4)作业设计
一二年级的孩子不适合做书面的抄写等,那我们则可以设计看插图说词句、复述小故事来练习和发散口语交际,或者根据课文文本设计自己的插图来巩固文本的理解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
七、总结
精彩呈现、合理改编、深掘内涵,教材插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途径还有很多。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通过教材插图的辅助学生对新语言点的理解、通过有效图境的帮助,完成有效的信息提出,帮助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以至于最后的语言运用。当然,教师不只是教材的执行者,还应是教材资源价值的开发者和运用者。所以,我们也需要对教材情境图做一些合情合理的拓展和补充。
文件下载:以图导路丰富教学
工作室介绍
<p> <span> 双流县林蓉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