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
共读书交流分享《童年的秘密》 九江幼儿园刘柯利_巫小芳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共读书交流分享《童年的秘密》 九江幼儿园刘柯利

文/刘柯利  时间:2018-05-04  浏览数:1303

尊重,从何说起?

这是我读完整本书后,发出的第一句感叹,也是我最大的疑惑。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

这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书中谈到了许多观点,不管是在“精神的胚胎”或是“新教育”,亦或是在“儿童与社会”等部分的讲解,通通都离不开一个词,便是“尊重”。

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台梭利女士笔下的孩子,在专注于自我世界的时候,是一种近乎纯粹的天性,不拘泥于繁文琐节,不深陷于利益权衡。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丢弃的,是他们在用整个童年向我们提醒和展示的。在我们好为人师之前,儿童就是耶稣,就是上帝。他们的存在设定了世界的雏形,而我们却往往会昏了头地板起脸来教导他们:你应该到这里来,你应该这样做!

当然,我们在说今日的儿童时,会对儿童心理进行分析,去发现童年的秘密,并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控诉成人。我们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儿童的成长轨迹,并从中有了意外的收获,我们发现了他们的敏感期,开始理解他们的心理生活,并能认同他们的外部秩序感和内部定向…….

这些都是我们儿童观念的变革,它不断阐释着新教育、新思想,因此,仔细想来,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谈尊重。

一、尊重,从尊重幼儿身心特点说起,顺性而生,致性而长

蒙台梭利女士在这本书中提到,想要改变这些传统陈旧的观念,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对儿童的看法。我们都知道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其中最震撼到我的,便是敏感期的提出。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称。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现象,因而第一次提出了儿童敏感期的原理。蒙台梭利女士指出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失,这段时期便是“敏感期”,后来的发展中有的教育家则称之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蒙台梭利通过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提出了九大敏感期。

二、尊重,从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说起,将主动权交给孩子

“在一个求上不得比下有余的社会,唯一可供任意驱使的,竟然就只有我们的孩子。他们吃我们的穿我们的,物质决定论决定了他们就得无条件听从我们的。这种神坛之上的优越感让成人们再也下不来,他们享受着颐指气使,享受着家长权威,享受着优越的评判权。儿童在他们眼中就像是一个作业本上的错误习题,用橡皮擦擦,涂改液抹掉,很快可以改成更漂亮的答案。”

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有的人恨不能拎着孩子飞跑,因此很容易说出孩子们都是被“拉扯长大”,这样的语义本身,就包含了一种显而易见的粗暴:他们太慢了,学的太少了。这种念头本身,就是法西斯式的不容异己的思维,暴君思维。可这样想的人很少吗,不,可怕之处在于,这样想着的就是我们每一位。我们去分析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在我们往往习以为常的行为中,其实是对儿童的及其不尊重,忽视了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它当作附属品放置在自己的身边.......

这些年的幼教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是他们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所转移的客观存在。幼儿是自己学习和发 展的主体,他本来就是主体,而不是教师 “ 让 ” 他们才成为主体。那种认为 “ 幼儿是主体 ” 是教师 “ 让 ” 出来的观念,实质上就是没有把幼儿当作真正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没有真正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这种观念, 不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而且在实践中还会带来一种误导。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如果只把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当作一种教育手段,那么,这不但不能使幼儿主体性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且还可能会有碍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 如制定各种严密的常规、有吸引力的奖惩制度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等,使幼儿的 “ 学习积极性 ” 确实被调动起来了;从客观上来讲,这对完成当时的教育教学任务, 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如果我们的幼儿教育总是仅此而已,忽视对幼儿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如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求知欲、对学习活动的成就感) 的培养,那么,幼儿以后的学习,也照样是被动的。仅仅把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而忽视了对幼儿进行主体性的培养,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

幼儿主体性的培养,不仅是教育幼儿的手段, 更是幼儿教育所追求的一个目标。面向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主体,将每个幼儿都当作其学习的真正主体,才是教育的成功。

不用站在一个制高点,去俯视孩子,意图控制孩子。将生活和成长还给孩子,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权利,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更没有那么理所当然的条文规定去支持我们这样做。

三、尊重,从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说起,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

儿童的发展尤其必然的规律性可言,而对于每一个孩子,又是那么的不同。正如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他们很努力的在前行,我们是不是总觉得他们爬的太慢?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爬”的快一点。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我们的付出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我们想要的结果。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从尊重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出发。对于每个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有些阶段发展快些,有些阶段发展慢些,这些都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我们必须尊重孩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特点,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全面了解幼儿的个性,真心倾听这些孩子的需求,为幼儿创设温暖的、互动的、富于理解和激励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节奏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定会惊喜的发现,这些孩子与以前相比有了“质”的进步。

作为孩子幼儿时期的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按照孩子的节奏,引导他去发现淡淡的花香,去感受微风的轻抚,去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去仰望满璀璨的星空,让她不断去感受成长道路上的美好事物,从关注每个孩子的出发,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期待,相信一路风景会更美。

四、尊重,从尊重幼儿的人格说起,儿童乃成人之父

书中的导言部分谈到“对于那些更关心自己工作的成人来说,儿童永远是一个制造麻烦的根源。”试问,我们作为幼儿教师,与孩子相处互动,陪伴孩子成长这本身就是我们的工作,可即便我们如此关心重视我们的工作,在我们眼中,孩子依旧是制造麻烦的根源。

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儿童乃成人之父”。记得在大学时,我就听到过这句话,当时是从一位了不起的蒙氏培训老师那里听说的,第一次从权威专家的口中听到如此不平凡的一句话,心中猛然觉得此话,特别牛逼,但其实我心中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儿童乃成人之父。心想,一定是孩子的天真无邪,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孩子纯真善良的良好品行等等,能够带给成人以启示,并且值得成人去学习。虽是如此,但我还是会在心理默默念叨一句,除了这些,儿童也没什么可以交给成人的啊?话说得有些满了。直到大学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在一此外出学习中,一位老师突然说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过来的,不管你现在成就如何,最应该去感谢的,应该是当初那个磕磕碰碰努力长大的你。”

成人的幸福其实是与他童年时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与其说是尊重孩子,不如把自己当作孩子,像孩子一样去思考,去体会,把自己变成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诸多行为,才不会盲目地把孩子当作麻烦。在圣约翰《福音书》中提到:他来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由他组成,然而这个世界并不了解他。他成了他自己,然而他却不接待他自己。前一个“他”是孩子,后一个“他”是成人。存在即合理,既然共同组成了这个世界,每一部分的存在都有意义,不随意去苛责和谩骂,不随意去鄙视和不屑,不随意去冷落和放弃,找到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方能谈得上尊重。

工作室介绍

巫小芳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5月,挂牌于成都市双流区胜利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