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如何做好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辅导_吴明渠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如何做好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辅导

文/陈娟  时间:2018-05-20  浏览数:1765

现今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随班就读的孩子在学校、老师的关爱下正在走出过去的阴影。我作为随班就读资源教师甚感欣慰。但是在这几年的随班就读工作中,我发现: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家长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一、残疾学生家长出现的心理问题

作为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往往不能接受或只是表面而没有从内心真正接受自己孩子有残疾的现实,所以生活、学习中也不能以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对待孩子的残疾。接受现实的家长们最初可能都会为了孩子的将来而选择不放弃,竭尽所能照顾和教育好他们。但这是一个极其艰苦漫长的过程,很多家长都不能坚持下去。特别是孩子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与健康孩子一起学习生活后,家长可能总会有意无意的拿自己孩子与健康孩子作比较,结果发现自己的孩子简直一无是处,于是失望——绝望——放弃油然而生。这是随班就读学生家长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而家长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不仅会让其自身十分痛苦,同时也会对随班就读的孩子产生巨大的压力和消极影响。我的工作中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事例:

悦,一个面目清秀、身体发育很健康(全班最高)的可爱女孩,从外表看谁也不会相信她是一个智力残疾(轻度)伴随较严重语言障碍的随班就读孩子。悦两岁时其父母就发现了异常,便带着悦跑遍了四川的各大医院,到处求医问药,但总是失望而归。如今悦已上小学五年级了,其语言交流水平还不及三四岁的孩子,只能模糊不清的说单个字词,而且一般从不开口。即便如此,其父母也从未放弃过她,特别是妈妈对她的学习、生活一直都非常耐心、细致的给予照顾。这让作为随班就读资源老师的我们感到很欣慰。

可是有一天,悦的妈妈却眼含泪水痛苦的说:“老师,我没办法了。我觉得自己好累,快崩溃了;对这个孩子我真的想放弃了……”听了她的话,我心里猛一震颤:这位一向比较乐观、开朗,对女儿从未放弃过的妈妈,今天怎么会这样说呢?发生了什么事情?与其长时间的促膝谈心后,我才了解到:自从知道孩子是智力残疾兼语言障碍后,悦的妈妈乐观开朗的外表下其实是深深的心痛,有时甚至还怨天尤人:为什么偏偏我会生下这样的孩子?有这样的孩子多丢人,她将来怎么办?但是在心痛埋怨之后,一直以来她也没有放弃女儿,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上小学后每天坚持陪着完成作业并耐心的辅导,针对孩子语言障碍不厌其烦的教悦说话。所以在悦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的前两年里,虽学习成绩根本不能与其他正常孩子比,但至少老师和家长教的知识她多少还能接收一点儿。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越来越难,悦的任课老师有时也无暇顾及这个随班孩子。而妈妈因知识水平有限又不能辅导,悦在知识学习方面用妈妈的话说是“停步不前了”。更让妈妈灰心的是悦在语言方面一直没有什么起色。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伶俐、能说会道,而自己的孩子却这么“笨”,悦的妈妈心都碎了,所以才出现了放弃女儿的想法。

二、解决残疾学生家长心理问题的策略

如何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家长的心理偏差,给他们以帮助呢?作为随班就读资源教师,我们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不仅要关爱随读孩子,还要时刻关注这些孩子的家长,及时帮助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进行心理调适,释放心理压力,重新点燃他们心里的希望火花,以更好的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在一段时间的思索后,我尝试了一些做法:

(一)、引导家长接受现实,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既然孩子残疾的事实已经存在,那么再怎么埋怨、痛苦,就都是无效的。要知道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差别存在。所以,有效的思维便是如何理智的正视孩子的残疾。我引导家长做了以下几点:

   1、对孩子的残疾大胆承认,不否认,也不逃避。

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之所以苦恼,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不敢大胆的承认孩子残疾,一直在逃避。我调查了解到,悦的妈妈很少带孩子去走亲串友,有人如果问:“悦怎么几乎不说话呢?”她也是以“本身就不爱说话”作为说词。至今除了家人和老师外,亲朋好友包括邻居都不知道悦是智力残疾伴随严重的语言障碍。妈妈这么做的原因是害怕被人知道后,悦受人歧视,被欺负。但孩子总要与人接触,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把孩子封闭起来对悦的成长将更为不利。于是我告诉家长:纸包不住火,通过观察,别人总还是会发现悦的异常,到时对孩子的伤害可能会更大。与其这样,还不如利用合适的时间告诉他们孩子的残疾状况,然后再与他们交流沟通,寻求多方支持与帮助,说不定亲朋好友不但不歧视悦,还可以帮助你进行孩子的康复训练。你轻松了,别人也会为你的轻松而轻松。

2、不要总拿孩子的残疾与健康孩子比,要找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孩子本身就是智力残疾兼语言障碍,为什么总要拿这个与健康孩子的聪明、能说会道相比呢?肯定会越比越觉得没有希望,正确的是应该找到孩子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脑子和嘴不好用,便研究用眼睛;眼睛不管用,便充分利用手,写一手好字,画一手好画儿;手不行便练腿脚,跳得高,跑得快;如果这些都不管用,再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说“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只要有心去发现,孩子的发展余地也是极广阔的。所以,我便和悦的妈妈一起找孩子的优点,结果发现她写字绘画还算不错,运动方面也很好,平时的行为习惯好,就建议她多从这些方面进行培养。悦妈妈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意。

3、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照顾好残疾孩子。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残疾,而一味的溺爱,事事包办代替,出现“只要孩子高兴,让我干什么都行”;但也不要过分严厉,急于求成,出现“虐待化的教育”。引导悦的妈妈明白:像悦这样的孩子,生活中不能事事包办代替,首先要培养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的学习和语言康复训练,家长要有耐心、恒心,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情况会越来越糟。学习上没有必要一定要跟上现今所在班级的知识难度,降低难度,让她多学习对今后生活有用的必备知识(如识字、写字、计算等)。语言康复训练更要慢慢来,不要强制,“强扭的瓜不甜”,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训练,即使训练效果不好,也不要发脾气去指责孩子,以免产生心理障碍,更不愿开口说话。

4、变“望子成龙”为“望子能成”。

针对孩子的情况,让随班就读学生的家长和我们老师一起分析孩子的个别教育计划,挖掘孩子的潜力,不过高的估计孩子的能力,更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这样家长可以看到孩子的提高,树立信心,觉得自己的“孩子进步了”、“她能行”,重新对孩子充满希望。要让家长心里明确:对于残疾孩子,我们不能放弃,要充满希望,但也不要抱“望子成龙”的心态,只要“子能成”,将来能独立生活、适应社会就是他们最大的成功。

(二)、搭建随读孩子家长与任课教师交流沟通的平台,共同关注随读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沟通才会有一股合作向上的力,所以我们努力为随读孩子家长与任课教师之间搭建一座有效交流沟通的平台。由于悦新换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老师们对这个随读孩子的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再加上年级升高本身知识难度大,老师也无暇顾及和悦的妈妈交流沟通。而悦的妈妈又觉得不好意思增加老师的麻烦,所以很少与悦的老师进行主动交流。于是我们建议她要多与老师交流,并创造交流沟通的机会,如家长会、随读孩子个案分析会,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等都让家长与老师充分的交流、谈心。这样让家长心里清楚的知道:其实老师一点也没有放弃孩子,家长自己更不能放弃。

(三)、指导家长常用“十”式思维看问题,持续保持良好的心态

“十”式思维是当代提倡的一种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凡事往好处想,用“加”的方法而不是用“减”的方法去想问题。这对随班就读孩子及其家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孩子以前只说两个字,而今天能说三个字了”,“孩子的生活能自理比某些残疾孩子强多了”,“今年比去年知道了更多的东西,明年会更好、更棒的。”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人们需要的“十”式思维心理调整法,随班就读孩子的家长更需要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整,才能持续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残疾的孩子。

(四)、学校资源教室加强对家长的技术培训及心理辅导

 学校资源教室在对随班就读孩子进行教育康复的同时,还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服务。一方面让家长和我们资源教师共同商讨制定随班就读孩子的长短期教育康复训练计划和目标,以及在家庭实施的具体方案以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给家长有关残疾孩子教育康复的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同时针对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即时进行疏导。如家长会、成功案例的分享、家庭个别辅导等方式来解决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在孩子教育康复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悦的妈妈终于从“绝望、放弃”的心理困境中慢慢走了出来,此后她对悦的教育心态也平和了,有时遇到什么解不开的心结都会找我们资源教师聊聊天。而悦现在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能主动的问我们“老师好”,还能与要好的同学进行最简单的交流沟通了。作为随班就读资源教师,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但我也在反思:作为随班就读资源教师不仅仅要关注随班就读的孩子,也要随时关注随读孩子家长的心理问题。因为给残疾孩子当爹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对残疾孩子家长的一个巨大考验。在这一个过程中,家长们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适当的调整,势必会影响随读孩子的健康发展,那残疾孩子的随班就读便是失败的。所以作为教师要多与随读孩子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动态,并及时消除家长的心理隐患,竖立不放弃就有希望的坚定信念,这样才有利于随班就读孩子的健康发展。


文件下载:陈娟—— 如何做好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家长心理辅导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