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读《何谓文化》有感_段旭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读《何谓文化》有感

文/黄虎  时间:2018-05-20  浏览数:623

读《何谓文化》有感

                                                   九江小学   何茜

《何谓文化》这是余秋雨又一篇巨著,其实他也出过一本名为《中国文脉》的书,同样在讲文化的书。在考研的那一年,在复习枯燥的现代汉语之余,经常看余秋雨的散文,喜欢他通达的文笔,思维的缜密,喜欢的是他深厚的文化功底,学贯中西,跨越千年。最喜欢他的散文游记《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凭借山水风物以探求和透视传统文化底蕴,民族文化精神。有些篇目让你热泪盈眶,比如《道士塔》《阳关雪》《岳麓书院》《天一阁》

本书研究的是文化,“文化”这个词,现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和人们的心理层面,其实,我认为我们并没有什么必要去做过多解释。但是既然这样一个保罗万象的存在体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么必然会有各个层面的理解。有的认为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本书的作者余秋雨在书中定义为: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

本书从四个部分来回答了“何谓文化”,学理的回答,生命的回答,大地的回答,古典的回答,听起来十分抽象。其实,第一部分学理的回答主要是他在海内外的一些演讲。第二部分生命的回答是赞颂了一些几乎用全部生命揭示文化深层奥秘的文化巨匠。最后两个部分是记录了作者撰写的碑文,以及翻译的古典经典文本。

读“利玛窦说”时,让我读了这么多年历史的中国人明白了,在利玛窦的眼力中国文明具有非侵略性和非扩张性。可能大家会怀疑,在元朝成吉思汗的铁蹄踏遍了大半个亚洲大陆,这不是侵略吗?其实,我的第一反应也有这样的疑惑,但利玛窦认为当时中国的主体部分也是“被征服者”,而不是“征服者”,余秋雨通过翻阅大量的典籍证明确实如此,全世界都在伸手,而中国没有伸手。这里我们必然会进行中西文化背景的对比,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文明的主体文化是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是不同的。 它确实固土自守,比如有长城这样的物证,就连郑和7次远洋航行也无领土要求。那回到我们今天,哪来的中国威胁论?甚至有人怀疑我们的“一带一路”,对于一带一路上的友好国家,我们是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纵观我们目前的所有外交政策都在以和平为首要目标。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戏剧史上有一个这样的称呼“北焦南黄”,(焦菊隐,黄佐临),“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这是七七事变后,身在英国留学的黄佐临在与萧伯纳道别时,萧伯纳送给他的一句话。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候才能突显一个人的人格,祖国成了战场,他决定回国,他说这种时候中国人多数是要回国的,做不了将军可以做士兵。确实如此,在接下来中国的艺术界,他创立了世界三大体系中的写意戏剧观,他用艺术温暖着这个乱世中的人心。他是众多几乎以整个生命来揭示文化的深层奥秘的巨匠。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余秋雨先生提到的,中国的文化疏于公共空间。历史总是强调上对得起社稷,下对得起家庭,所谓“忠孝两全”,但是有了忠、孝就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朝廷和家庭之间还有一个“公共空间”,联想到我们目前的学校德育教育,在对孩子们的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的教育非常困难,就比如昨天的春游,我发现很多孩子喜欢大声起哄,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别人注意到,进而来找存在感,优越感。我们常常说缺乏道德道德,其实破坏公共空间的秩序也就是缺乏公德意识。我觉得这一点从目前中国的现状来看,任重而道远!

我很佩服校长在管理一个学校的同时还在督促教师多看书,其实看书不是任务,应该是和一日三餐一样延续生命的必须。大冰在他的书《乖,摸摸头》中说:真正牛逼的人生,应该是: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我是过不上如此的牛逼的生活,但我只希望过完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我仍然能好好利用好那8小时外的时间,多看看书。

工作室介绍

“双流区段旭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3月,是双流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