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双流区蒋建平名师工作室2017年11月简报_蒋建平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双流区蒋建平名师工作室2017年11月简报

文/张彩  时间:2017-11-28  浏览数:486


     

十 一月 工 作 简 报

主办:双流区蒋建平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          

                                            2017年 11月


主    编:蒋建平  

编    辑:张彩                 组  稿:陈  媛

封面设计:陈惠丽               插  图:覃  梅

编    委: 赵  菊  张燕君  郭  艳   胡  萍  

          陈惠丽  覃  梅  吕  荟



内容摘要:

★我们的足迹

u 1. 2017年度工作室读书汇报活动

u 2. 全区专题讲座

活动一11月13日   棠湖中学      张燕君

双流区高中英语新课改系列讲座之语篇分析专题(一)

活动二 11月20日  双流艺体中学  陈嘉立

双流区高中英语新课改系列讲座之语篇分析专题(二)

活动三 11月27日  双流中学       陈惠丽

双流区高中英语新课改系列讲座之语篇分析专题(三)

u 3. 11月24日 双流中学      导师讲座    

u 4. 研修成果

英语课堂教学中真实语境的创设 双流中学   覃  梅

通过语篇分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以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为例      棠湖中学 张燕君

语篇语言学理论在英语高考阅读中的应用             双流艺体中学  陈媛  张彩

名师工作室课堂环节构建与教研改进策略研修会议上(无锡)做专题发言   张燕君




双流区蒋建平工作室2017年11月研修活动安排






研修时间



研修地点


主讲教师


课程内容


研修人员



11月13日


9:00-12:00


棠湖中学


张燕君


语篇分析专题(一)


工作室全体学员



11月17日


14:00-17:30


 双流中学


  全体学员


读书汇报活动


工作室全体学员




11月20日




9:00-11:00



双流艺体中学



陈嘉立



语篇分析专题(二)



工作室全体学员



11 月24日


14:30-17:30


双流中学


  蒋建平


导师讲座及学员结业相关事宜


工作室全体学员



11月27日


9:00-12:00


双流中学


陈惠丽



语篇分析专题(三)


工作室全体学员

u 1. 2017年度工作室读书汇报活动



2017年11月17日全体工作室成员在蒋建平特级教师的带领下,在双流中学德馨楼五楼会议厅进行了语篇语言学读书交流会。工作室各位学员针对阅读的《语篇语言学导论》、《英语语篇语言学研究》、《语篇分析概要》等书籍各抒己见。有的还结合日常教学加以说明,让我们对语篇语言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传统的阅读教学套路,如把课堂主要的时间用于单个词组表达、句子这些孤立的语言点解释,早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样的阅读对文章内涵的把握,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语篇语言学学习刻不容缓。在交流会中,陈惠丽老师针对英语语篇的五种组织模式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解决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举例。陈媛老师针对英语语篇的形式研究,包括说明语篇、劝说语篇、论辩语篇、描写语篇和叙述语篇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张彩老师谈到的语篇粘连性和连贯性对于英语写作有实际意义,另外语篇的认知框架与语义框架的理论也有现实指导意义。胡萍老师让我们重温了语篇的定义,语篇的七个标准,加深了记忆。冉旭老师语结合语篇教学理论谈论在实践运用中的感悟,引发了更多思考。

1.语篇语言学与学习目标分析-----陈惠丽


u 1)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的宏观结构一般由情景(situation)、问题(problem)、反应(response)、评价(evaluation)或结果(result)四个成分组成各成分既可以由—个小句或句子充当,又可以由两个或更多句或句子组成。其中“情景”有时在某类语篇(如广告等)中可有可无,“反应”指解决问题的办法,“评价或结果”有三种可能:一是肯定评价后再提供“依据、理由”(basis)这个依据或理由可有可无;二是肯定结果后再提供肯定评价,这个肯定评价可有可无;三是肯定结果和评价结合在—表述中。如图所示 ( Hoey , 2001 : 127 ):

                                          Situation (optional)

                                             ↓

Aspect of situation requiring a response (problem)

                                             ↓

                                           Response


                 Positive evaluation   positive result     Positive result /evaluation a785bbined in a single statement

                       ↓               ↓

                      Basis (optional)  Positive evaluation (optional)

一般来说,问题-解决模式的结束标志是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式,提供了肯定的评价(或结果)但如果采取的“反应”可能没有或完全没有解决问题,评价或结果是否定的,语篇生产者可能转而求助于其他解决办法,这样问题-解决模式就会出现循环直至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如图所示(Hoey , 2001 : 130 ) :

Situation (optional)

                                             ↓

problem

                                             ↓

                                           Response


Negative evaluation and/or result   Positive evaluation and/or result




问题-解决模式是英语中极为常见的语篇模式, 经常用于说明文、广告、科技文章、实验报告、新闻报道以及故事、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同时该模式在词汇标志(lexical signals) 方面也有其鲜明的特色。最突出的莫过于语篇中有时出现problem 、solution、result等明显的词汇标志。McCarthy ( 2002 :79) 对该模式各组成成分中经常出现的词汇标志作了小结:问题成分的词汇标志有concern、difficulty、dilemma、drawback、hamper、hind ( er /ance)、obstacle、problem、snag等;反应的词汇标志有change、a785bbat、a785be up with、develop、find、measure(s)、respon(d/se)等;解决与结果的词汇标志有answer、consequence、effect、outa785be、result、solution、(re)solve等;评价的词汇标志有(in)effective、manage、overa785be、succeed、( un ) successful、viable、work等。

2)一般―特殊模式General- particular又可称作概括—具体模式(General- specific pattern)该模式的宏观结构由三个成分组成:概括陈述、具体陈述和总结陈述。总结陈述则是对语篇内容的总结,但不一定每一语篇都得有;若具体陈述已把概括陈述的观点阐明时,总结陈述可以没有这种模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先概括后举例(Generalization- Example)其特点是:概括陈述阐明主题来统领整个语篇,然后具体陈述对概括陈述进行举例论证;二是先整体后细节(Preⅵew-Detail),其特点是:概括陈述给出总体轮廓来统领整个语篇,然后具体陈述对概括陈述进行细节论证。所谓细节论证,就是采用描绘细节或通过数字统计来说明概括陈述的一般事实或一个道理。如图所示(McCarthy, 2002 : 158 ):






A:

General statement

   ↓

Specific statement 1

   ↓

Specific statement 2

   ↓

Specific statement 3

   ↓

Etc…

   ↓

General statement


B:

General statement

   ↓

Specific statement

   ↓

Even more specific statement

   ↓

Even more specific statement

   ↓

Etc…

General statement





该模式在推销宣传材料中很典型,除此之外,不仅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论文中屡见不鲜,在文学巨著、百科全书中页常常看到。

3)主张-反应模式Claim- response,又可称为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或假设-真实模式(hypothetical- real pattern)。该模式的宏观结构有“情景”、“主张”、“反应”等三个组成部分,而情景很多情况下是可有可无的,所以说该模式的核心部分就是主张与反应。在主张部分,作者陈述他人或自己的已经说过的但没有认同其真实性的观点和情况,有时可根据需要同时提供该观点或情况的理由,在反应部分,作者对主张部分中的观点或情况的真实性,阐明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即支持或反驳、肯定或否定(修正)主张部分提出的观点或情况,并一般给出相应的理由。需指出的是,反应有时不一定是作者本人的看法或情况,而是作者提出另一方的反主张或者是描述真实的情况。



从这个图不难看出,该模式的主要结构是主张与反应两部分,只是作者的反应可以有多种可能,如对前面的主张部分中的观点或情况的肯定、否定、修正、否定后再修正以及肯定后再否定或修正等。值得注意的是,Hoey认为主张部分有时都不一定非得出现,模式直接就从否定开始。


主张-反应模式多出现在论辩、评论、政治新闻等类型的语篇中,是这类语篇的典型模式,此外也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的“读者来信”语篇中,因为这些来信常常是对报刊杂志上已刊发的某内容的反应。


Winter(1994)对主张-反应模式的词汇标志作了小结,主张部分的词汇标志有assertion, assumption, belief, claim, conclusion, expect, feel, guess, illusion, image, proposition, rumor, speculation, suggestion, suppose, theory, think等;在反应部分表示支持肯定的词汇标志有affirm, agree, confirm, concur, evidence, fact, know, real, right, true等;表示反驳否定的词汇标志有contradict, challenge, correct, deny, dismiss, disagree, dispute, false, lie, mistake, object to, rebut, repudiate, not true, wrong等。除这些外,还有许多如state, acknowledge, accept, false, in fact, in reality, on the other hand等, 这些词汇标志作用很大,当语篇接受者听到或见到他们时,就会激活他们大脑里的主张-反应模式。

4)Opportunity- taking

机会-获取模式的宏观结构由情景、机会、获取、结果组成。情景可有可无,模式通常从机会出现开始,往往会有明显的模式词汇标志,如offer, opportunity等,同时还常常有像unique, special, usual, understanding, once in a lifetime, once in a blue moon等词语与他们连用,结果要么是肯定的结果,或无法弥补的否定结果,要么是可弥补的否定结果,如果是可弥补的否定结果,模式只会循环。机会-获取模式多用于广告,报刊启事,商务英语,叙述语篇当中。

Situation (optional)

                                             ↓

Opportunity

                                             ↓

                                           Taking


                 Positive result /                           negative result not beyond retrieval

Irretrievable negative result

4)Question – answer

提问-回答模式一般是在语篇的开头提出一个问题,随后语篇的展开,主要是寻求对所提问题的令人满意的回答。其宏观结构是情景、提问、回答与肯定或否定评价,但主要组成成分是提问、回答。情景可有可无,肯定评价预示语篇的结束,但有时也可以不出现,但若对回答是否定评价,则预示着模式的循环,直到令人满意的回答。


提问-回答模式与问题-解决模式有相似之处,但提问-回答模式有其明显的特点,一是提问-回答模式通常在语篇开头有显性的带有疑问号的疑问句。二是该模式的主要动机是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三是提问回答模式是匹配比较型(matching pattern),而不是序列型模式(sequence pattern),主要通过重复法获得信号标志,提问与回答之间没有逻辑顺序关系。对于序列型的问题-解决模式主要组成部分之间有着因果关系。

提问- 回答模式应用广泛,经常出现在演说、政论、说教、报道等较长的语篇中 。

Situation (optional)

                                             ↓

Question

                                             ↓

                                            Answer


Rejection                            Positive evaluation


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

Have you ever met the situation where you kept thinking that there are better opportunities out there a785bpared to your current one you are having? This is the syndrome when one is always looking 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 and think that the grass is greener there. This is what I call 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

Why are you like this? Uncertainty and curiosity play a big part in creating 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 It is because we are uncertain of whether what we are holding onto now is the best for us and whether there are any better alternatives out there. Such uncertainty causes us to keep looking into alternatives. In fact, it sometimes does us more harm than good because consistently looking out for the “greener grass” will sap us of our energy and attention and ultimately we can grow even angrier, or at least more dissatisfied.

Humans are also curious by nature and we love new things. We mostly prefer new over old because new things are fascinating and our curiosity keeps reminding us to explore the other side of the grass. These are the two factors that cause us to feel unsatisfied with what we have and always thinking of finding the greener grass at the opposite side.

If you have this syndrome, chances are you are missing out lots of things you currently have now. When you are always focusing on other opportunities, sometimes you may waste the opportunity right in front of you.

So what can you do to cure 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 The first thing is to recognize that your current job is your best choice right now. Try to focus on “what is” instead of “what if”. Secondly, always apply your best efforts in your current job. Otherwise, what can you make out of your job when you hardly devote any effort? Last but not least, always keep this truth in mind. 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and the other side is always greener no matter which side you are at. Choose a side, stick to it and make the best out of it.

材料解读梳理:

① 主题与知识

1. 主题思想与语言知识  

1’ How to overa785be the“greener grass”syndrome

2’ 语言知识(话题信息知识 – 词汇)





green grass


greener grass



the current one you are having


better opportunities



alternatives


better alternatives



chances


better chances



choice


better choices


② 语篇知识(语篇组织与语言特征)(理解):

1’. 语篇组织模式(text type): 问题-解决 problem – solution

                               

                                                               

       




                                                                                 

                                                                             





                                                                                 



                                                                                   







                                                                                 



2’ 段落文本结构 (tex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Fact & reason:





Uncertainty and curiosity play a big part in creating 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



play a big part in...



It is because we are uncertain of whether what we are holding onto now is the best for us and whether there are any better alternatives out there.



It is because...



Such uncertainty causes us to keep looking into alternatives.

These are the two factors that cause us to feel unsatisfied with what we have and always thinking of finding the greener grass at the opposite side.



causes ... to...



We mostly prefer new over old because new things are fascinating and our curiosity keeps reminding us to explore the other side of the grass.



because...




Cause & effect







In fact, it sometimes does us more harm than good because consistently looking out for the “greener grass” will sap us of our energy and attention and ultimately we can grow even angrier, or at least more dissatisfied.

......These are the two factors that cause us to feel unsatisfied with what we have and always thinking of finding the greener grass at the opposite side.

If you have this syndrome, chances are you are missing out lots of things you currently have now. When you are always focusing on other opportunities, sometimes you may waste the opportunity right in front of you.







does us more harm than good  

sap us of our energy and attention   grow even angrier

more dissatisfied  cause us to feel unsatisfied  missing out lots of things

waste the opportunity right in front of you



2.蒋建平工作室11月读书分享之英语语篇的形式研究

-----陈媛





1). 说明语篇Exposition 说明就是阐述一个主题。诉诸于理解。对主要问题的回答看成是提出论点,提出主旨,提出中心思想。


说明的方法   比较和对比;列举;分类;定义;分析;说明性叙述。

问题和焦点   主要问题必须统帅全局。

2). 劝说语篇      

同一的基础:对受话者的了解、同一和劝说者的人品、同一中的逻辑与心理。

劝说的另一个方法是诉诸感情。

推理求事实  劝说诉诸拥有,提出作为论辩基础的事实,劝说者只是试图得到充分的注意。

推理求赞同  在论辩或事实提出之后,使用劝说把逻辑信念变成感情的赞同。

劝说与伦理  劝说是一种技巧,用来达到什么目的,应为目的负责。

3). 论辩语篇

论辩是一种语篇,其特点是声称结论值得相信(在数据、前提、证据面前)

论点 是一种判断的陈述,可以被相信、被怀疑、被不相信。论辩的目的是要确立相信、补相信或者弄清哪些地方仍然存在疑点。

论辩与共同基础 论辩代表一种理性诉诸,理性的角度而言,愿意接受理性的规定是论辩双方的共同基础。诉诸理性是在论辩中所做的最广阔、最深刻的假设。

论辩、说明与逻辑  在论辩中,推理对语篇目的来说必不可少,某些出发点被规定,并从中得出的结论

4). 描写语篇

联想性描写

呈现物体、人物、环境、行动的性质,目的是为了引起观察者的想象力。

说明性描写

是以使受众从所描写事物中获取信息为目的的。是说明性的,试图达到加深受众对语篇的理解为目的的。

选择 (选字遣词)

结构 对细节的观察;细节及所描写东西所形成的主要印象之间的关系;选字遣词在描写中的作用。三者构成了描写的结构。

模式

描写模式之一是从某个假设的观察者的不同角度出发,这个假设观察者可以明说,也可以不明说。


另一个模式是使用一个固定的位置的观察者,这个观察者以某种系统的方式观察整个场面或物体。


还有一种模式观察者的兴趣可能会决定他对于一个物体的认识方法和描述方式。


叙述语篇

叙述的意义

叙述的目的是要使我们感受过程的丰富性,使我们能看到、听到、感受到、认识到作为语篇一个整个事件。有效的叙述会使我们直接意识到发生的事件,鲜明的细节是叙述的关键。

阐释

我们必须把叙述中人物认为的意义和我们认为是作者的阐释区分开来。

兴趣如何决定动作

当我们在叙述语篇中时,选择是一条重要的原则,作者可能会删除那些肤浅的材料以增强吸引力,选择叙述的细节必须要与主要兴趣、意义、动作要点有关,要与主题相关。

叙述必须具有意义的统一性。

视点

叙述中的视点表示的是一个人与动作有某种联系,他有可能是旁观者,也可能是参与者,他会巧妙地把受话者引入动作之中。

第一人称视点(自传或回忆录)和第三人称视点(全方位视点和集中视点)。

3. 语篇理论学习心得-----张彩




1)语篇理解的解码过程

语篇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语义分析是语篇理解的核心环节。在语篇理解的过程中,程序意义和概念意义的区分可以清晰地揭示语篇生成和理解的认知语境。认知语境是建立在人们已有的总的认知基础之上,通过新旧信息的相互作用而构建的认知心理框架。语篇的理解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模块解码过程,一是中心推理过程。前一阶段所形成的语篇意义的逻辑形式,即所谓的语义原型,是后一阶段的语言输入,但这个逻辑形式是不完全的,需要在下一步的推理阶段,在语境中被充实,用以建构对说话者信息意图的假设,形成话语的明说内容(显义)和隐含信息(隐义)。

隐含信息完全经由语用推理而来的明示假设。

对语篇的理解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明示的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分析,结果是获得语言命题逻辑的、语义的结构和内容;二是在语义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结果是获得话语命题意义之外的隐含意义,也就是“说话人意义”。简单地讲,概念信息与语篇处理的内容有关,程序信息与语篇处理的方法有关。

2)语篇理解与程序信息

语言形式可编码两种或意义:一种是直接参与语篇心理表征的构建,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即概念信息或意义,在语篇的心理表征中最终体现为命题。另一种信息指导着如何构建该心理表征,与概念和命题的处理方法和方向有关,这种信息叫做程序信息或意义。

概念信息的编码通常由实义词或短语来完成,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程序信息的编码通常由语法词,如连词、代词等,以及一些表达程度或态度的副词来完成。

a. The farmer beat the donkey.

b. The farmer beat the donkey again.

Farmer, donkey,beat 三个概念的编码形成了农夫打驴子的命题,again 一词指出了该话语的命题可以做何种推理,即“又打驴子了”激活了隐含意义“这个农夫以前打过那头驴子”。 可见,程序信息虽然不影响句子的命题内容,但是它们的确制约着话语的推理意义的生成。


表达程序信息的语言项是程序语

四种程序语:话语联系语、指示语、语气指示语、话语小品词

话语联系语

We were late in leaving home. Neverthless, we arrived on time.

He was insensitive to the group’s needs. Consequently, there was a lot of bad feeling.

指示语

指示语是程序语中使用最广泛、频率最高的一个类别,包括人称指示语,方位指示语,比较指示语等。严格地讲,指示语都含有一定的概念意义,就是它们在词典中列出的意义。

Come here tomorrow morning with a stick this long.(指示语here, tomorrow, this 的概念意义很明确,但是这些概念意义所指向的现实世界中的某些标准,却必须结合其他的内容才能得到完整的解释。所以说,指示语的本质是程序性信息。

代词---(泛概念)---具体的实体

虽然代词是对现实中的人或物的指称,具有真值条件,最终指向的是某个确定的概念,但是这种指代关系不是直接的,因为代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指代不同的人或物,其本身的意义是泛指的,是一个宽泛的范畴。

语气指示语

语气指示语表达的是说话人的态度、情感、意志等语气内容,是独立于句子概念意义的程序意义。语气的表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句子的形式相结合,利用特定的句型表达语气,另一种情况是用独立的语气词来表达。以John 请Smith给他一杯啤酒为例,英语中可以有下列表达:

You give me a beer.

Give me a beer.

Would you give me a beer?

I reckon I can have some of that.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气表达了说话人在说出某个话语时意图实施的言语行为的类型,可以表示断言、请求、命令、商讨、宣告等多种言语行为。就语气词来说,英语中存在两种可以表达语气的词语:情态动词和评价副词。它们都属于句子中的操作成分,传递程序信息。

1) 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属于动词范畴,与谓语动词结合非常紧密。在句子语义的分析和表征中,情态意义对整个句子概念语义的情态可能性做出限定。情态动词传递的程序信息,就是说话人对潜在可能性的判断。如:He may a785be.

2)评价副词

评价副词当然属于副词,有明显的概念意义。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概念意义是不能独立存在的,比如说,一个单独的评价副词是根本不能成为一个句子的。评价副词必须用在一个表达概念意义的句子中,并对该句子的概念意义做出评价。

Frankly, Peter is a bore.

Sadly, I can’t stand Peter.

Fortunately, Mary was able to repair the car.

Regrettably, Mary was unable to repair the car.

Frankly speaking, Peter is a bore.

Very sadly and regrettably, I can’t stand Peter.

话语小品词

感叹词, 又被称为“话语小品词”,表达的是说话人的感觉、情绪、态度等,属于语气指示语的范畴,但是它们又与上文谈到的语气指示语不同,语气指示语可以有概念内容,而感叹词没有任何概念内容,仅表达各种施为用意或态度。一种是独立使用的感叹词。这时, 一个感叹词用作一个独立的结构,在形式上是一个小句,多用感叹号或逗号结束。感叹词本身表达了说话人态度、感情等心理状态,而后面的句子是感叹的内容,可以解释这种心理状态的原因。例如,英语中Oh表示惊讶、愤怒、失望、高兴等感情。Wow 表示吃惊、佩服、羡慕等。另一种用法是感叹词紧密结合句子使用。这时, 感叹词通常在句尾,除了表示感叹的语气功能外,还可以表示疑问、请教等意思,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

3)语篇的认知框架与语义框架

在语篇理解时,框架是我们心理上构建的全部概念系统。在一个概念系统中,理解任何一个概念,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前提。这个观点正好符合语言哲学上的整体论。举个例说。Mary was invited to Jack’s party. She wondered if he would like a kite. 这个例子中没有直接提到“生日聚会”,但是一般人们会很快激活这样一个框架:在英语文化中,“生日聚会”的框架会有一些典型的“空槽“,在参与者、使用物品、后续时间等方面,通常都会有一些经常出现的或期待的信息或概念。在刚才的例子里kite就是一个关键词,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个聚会是小孩子的。如果把kite 换为Cuban cigars,那么这个框架就不是小孩子的,而是成人的生日聚会了。词语:bride ,groom, marriage,wedding, divorce, -in-law, fiancee, best man, maid-of –honor , honey-moon,husband, wife让人想到的框架:marriage

语篇中某些关键词可以激活一个文化和认知上的情景场景,从而有助于对语篇意义的理解,也为语篇语义的构建指明了方向。在构建语篇语义的过程中,理解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认知和记忆中的框架结构,去积极地处理输入的信息,把语义的现实和内部心理中关于认知框架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便在大脑中形成新的记忆轨迹,获得新的知识。实际语篇交际时,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话语的展开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框架装换。我们在写作之前,对某基本框架越熟悉,越清楚,越能表达清晰。当然在熟悉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变化,才能写出语言流畅,结构清晰的文章。我记得南京师范大学的刘学慧教授谈到要让学生能够从语言,话题的注意到输入再到输出的过程是将短期记忆变为长时记忆时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有话可说,才能写出语言地道,结构清晰,逻辑连贯的文章。否者学生的写作水平永远停留在最初的水平。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通过不同话题材料的学习,在学生头脑中逐一构建相关框架,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

语义框架以购物类语篇为例。购物类语篇共分为打招呼,销售启动,销售咨询,销售请求,销售应答,销售,购买,购买完成,等八个步骤或语义成分,哪些语义成分会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下是不同的,但“购买”与“购买完成”这两个语义成分则是必选的,即“购买”“购买完成”是所有购物语篇必有的语义框架。

Customer   Can I have ten oranges and a kilo of bananas please?   销售请求

Vendor    Yes, anything else?销售答应

Customer  No thanks

Vendor    That’ll be dollar forty. 销售

Customer  Two dollars.         购买

Vendor    Sixty, eighty, two dollars. Thank you. 购买完成

Hasan 的GSP理论表明,同一语类具有相同的语义框架,而且通过语义框架,可以看出语篇的重要语义特征。据此,Swales提出利用已有知识来识解语篇的模式,该模式把已有知识分为两类:语篇知识和生活经验,并认为语篇知识确定语篇的形式框架,生活经验确定语篇的内容框架。语篇的语义框架可以有宏观和微观两个考察视角;从语篇的生成看,语篇的语义框架有两类:自然语篇与非自然语篇。自然语篇通常是对真实发生、生活情景的录制,其语义框架一般是受文化、习俗和互动的制约,不是靠大脑想出来的。自然语篇的特点是:第一,它是真实事件的反映,因而是当时情景细节与人物行为、性格特征的有力凭证。第二,它一般只是对人物对话和重要细节的录制,而不是对生活情景的全部录制。第三,它在录制后通常/可以被修改,包括排版和加上标点符号等。第四,它是对生活的重复,即在同一文化和情景语境下,就会出现类似语篇。第五,它经常体现不同语境下的常规性或变异性与偶然性。而非自然语篇,通常是语言运用者所构建的语篇,不是对真实发生/生活情景的录制,而是对其加工的成品。它的特点是:第一,它是其作者智慧、创新能力、文化水平的一块试金石。 第二, 它可以是生活情景的选择性录制,但绝大多数时候是对生活情景的思考与加工,即从生活中来,又超越生活,因而是对生活的创造。 第三,它的领域会随着一代代人的努力而不断得到纵深得发展。第四,它经常包含语言运用者对谋篇布局的掌控。

不管是自然语篇,还是非自然语篇。无论是口头语篇还是书面语篇,我们都可以在Halliday的三大元功能理论的基础上加入“宏观”和“微观”两词,引入“宏观三大功能”与“微观三大功能”。

语篇语义:宏观(人际功能,概念功能,语篇功能)---语篇框架

         微观(人际功能,概念功能,语篇功能)---语句框架---语句

---------------------语篇成品(自然语篇,非自然语篇)

在宏观框架中,两种语篇首先都离不开交际目的,即人际功能(这里指交际目的的产生),这是语篇发生的先决条件;然后要靠对内外世界恰当资源的选择来实现,即概念功能(这里指实现交际目的的资源及其环境);最后要靠对这些资源极其环境的组织与实施来体现,即语篇功能(这里指实现交际目的的方式),从而获得宏观层面上的语篇框架。而宏观系统/语义框架又是通过微观系统/语义框架来实现。

Vendor  That’ll be dollar forty.      销售

Customer Two dollars.              购买

Customer Sorry, but can I have two more oranges please? 销售请求2

Vendor   Yes, no problem.                          销售答应2

Customer  Thanks.


Vendor   But that ‘ll be dollar sixty-five.              销售2

Vendor   Sixty, eighty, two dollars. Thank you.         购买完成

语篇(2)的语篇框架是语篇(1)典型语篇的一种变异,其核心结构由“购买/购买完成”变异成为“购买、销售请求2、销售答应2、销售2、购买完成”,这主要归因于可选成分的增补或复现。

该语篇的核心或必选成分是(购买/购买完成),主要体现的是概念功能,它表达的是语篇的性质。可选成分(打招呼/销售启动/销售咨询/销售请求/销售答应/销售)主要体现的是人际功能,它表达的是促成购物行为的互动因素。语篇的各种语义成分的排列组合或网络,则主要体现语篇功能。对于某一过程小句而言,动词及其所搭配的必要成分表达的是概念功能(但从严格地意义上讲,只有过程或动词本身才是必选成分或核心概念,句中的可选成分绝大多数主要是表达人际功能),如Can I have ten oranges and a kilo of bananas please中, I ,have (buy), ten oranges, a kilo of bananas 表达概念功能,can, please 及问句表达的是人际功能,而所有这些成分的排列组合表达的是语篇功能。

    当语句或语篇不断重复使用后,它的语义框架就会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后来者可以参考的东西。有点语句用多了,就有可能从微观层上升到宏观层,从概念层上升到人际层。例如,汉语的“你是吃过饭没有”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如果外国人听到“你吃过饭没有”后还停留在“概念功能”层面,因而会导致误会与尴尬。在宏观语义框架中,三大功能在语篇中的体现是各有侧重的。例如演讲的最开头与结束的语言是演讲者与听众交流最多的部分或礼节性部分,一般侧重于人际功能。演讲的中间部分是构建演讲内容的重点部分,一般侧重于概念功能,而这概念功能的体现又进一步靠微观三大功能来实现。因此,在宏观语义上,语篇的本质是人际功能,核心是概念功能,外壳是人际功能,网络是语篇功能。人际功能既是语篇的出发点,也是语篇的终点。

4)语篇的粘连性和连贯性

我们都知道一个有效的语篇必须具有连贯性,即语篇的各个部分必须连贯一致。在一个连贯的语篇中,一个意思必定导出另一个意思,而每一个意思必须具有其可被辨认的记号,“导出”的过程又必须被清清楚楚地表示出来。与语篇主题有关的这些不同的成分,分别出现在句子和段落的层面上,它们应该清晰地与主题融为一体。当发话者离开一部分进入下一个部分的时候,他应该确保受话者能跟上他的思路。连贯性指的是语篇给人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是根据两个方面的词序得出来的:

根据每个句子是如何结尾和下一个句子是如何起头,来判断一系列句子是否有粘连性。

根据语篇中所有句子起头的方式,来判断整个语篇是否有连贯性。

要使语篇有连贯性,首先要做到语篇有粘连性。粘连性指的是一种意思上的流畅感,常用读者或听者熟悉的信息作为句子的开头,因为受话者在读一个新的句子前,往往对它前面一两个句子中的信息记得比较清楚,所以用这种方法开始句子,往往会使句子有一种粘连性,也就是说能产生一种意思上的流畅感,下面的黑体字标示了这种粘连性或流畅感。

Some astonishing 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have been raised by scientists studying black holes in space. A black hole is created by the collapse of a dead star into a point perhaps no larger than a marble. So much matter a785bpressed into so little volume changes the fabric of space around it in puzzling ways.

取得粘连性是使语篇有连贯性的第一步。有些语篇尽管句与句之间有粘连性,但整体上不一定就有连贯性。如果语篇中的话题无法集中在相关的主题上,语篇就缺少统一性,因此不可能有连贯性。

Sayner, Wisconsin, is the snowmobile capital of the world. The buzzing of snowmobile engines fills the air, and their tanklike tracks crisscross the snow. The snow reminds me of Mom’s mashed potatoes, covered with furrows I would draw with my fork. Her mashed potatoes usually make me sick, that’s why I play with them. I like to make a hole in the middle of the potatoes and fill it with melted butter. This behavior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long chats between me and my analyst.

再举一个中文的例子

在学校里,他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去年同学们评他为“三好学生”。今年他在各方面又取得了很大进步。

在学校里,他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去年他被同学们评为“三好学生”。今年他在各方面又取得了很大进步。(王天庆,1985:29)

根据话题连续性理论,当语篇按同一个话题展开时,语篇的连贯程度和可接受性就会高于不连续的语篇。在第一个句子中,话题从“他”转移到“同学们”,然后又回到“他”,由于话题的中断,语篇的连贯程度被削弱,第二句的被动语态的使用保证了话题的连续性,因此连贯程度要大大高于第一句。从语篇的角度看,句式的选择受到语篇因素的制约。语篇中的句子不仅要合乎语法,而且还要与语篇上下文之间构成连贯关系。如果忽视了语篇因素对句式选择的制约,就会削弱语言使用的得体性,降低语言交际的效率。

Now a785bes the President here. It’s the window he’s stepping through to wave to the crowd. On his victory his opponent congratulates him. What they are shaking now is hands. A speech is going to be made by him. “Gentleman and ladies. That you are confident in me honours me. I shall, hereby pledge I turn this country into a place, in which what people do safely will be live, and the ones who grow up happily will be able be their children.

这是halliday 杜撰的一个例子,但已经足以说明句法结构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受语篇因素的制约。该语篇很难让人接受的主要原因就是句法结构的选择不但使语篇在宏观上未能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性,而且使语篇在信息上未能突出重心,从而导致了句子之间在形式和意义上缺乏必要的承接。

4.浅读《语篇语言学导论》-----胡萍

1)语篇的定义

语篇是言语作品,是语言实际交际过程中的产物。(合乎语法、语意连贯)

语篇必须依赖具体的语境方能存在。具有明确的交际功能和目的;如传递信息、描述事件、发布命令

被视为高于句子层面的语义单位(其规模并不能用长短来界定)

判断标准: 是否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了应有的含义;是否具有实际的交际能力。

2)语篇的七个标准

Cohesion;intertextuality;coherence,informativity;situationality;

acceptability;intentionality

3)语篇分类:

以语篇语法为标准:基于20世纪语言学的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语法

对电子语篇进行分类的必要性

以交际模式为标准:                  

(从语篇的语域和功能角度)

Ego Werlich的语篇类型表(人类认知范畴)

Eigenwald的5个类型(语域)

Techmeier 的6个分类(对话)

GroBe 的“八分法”(交际功能)

5. 语篇教学理论在实践运用中的感悟-----  冉旭



语篇教学实际也是一种阅读教学,但语篇教学中同样涉及新单词、语法、句型的教学。既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 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教学原则,不应只对文中的词汇、句型及语法结构等作简单处理。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全文后,再进入到自然段落,用图表或摘要等方式归纳出来,使文章脉络一目了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写同体裁同类别的文章时他们知道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多读文章,以读促进学生去想,以读促进学生去说,以读促进学生去做。而且要让学生每次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读过之后要及时检查阅读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 要灵活处理单词和句型、语法的教学

在阅读课中,教师要灵活处理单词和句型。对于重点难点单词、短语、句型要适当精讲,精讲细析无疑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意及语言,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1. 在语篇中教学单词。阅读理解的一个难点是词汇量的缺乏,但词汇量不是整天泡在单词堆里就可以提高的。实践证明,阅读是扩大和巩固词汇量的最好方法。可以利用“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在阅读中积累词汇,为语篇分析理解能力的加强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在语篇中教学句型、语法。句型教学也一样,呈现句型的方法多样,多举实例。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情景、图片,把学生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情景一起印入脑海,这样印象比较深刻。

  三、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及时巩固

  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根据语篇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大多数语篇都很长,知识点多,学生不易记住,做好课堂练习有利于学生记住所学知识。

比较有效的练习形式有:(1)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典型,有针对性、连贯性,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要加以点拨。 (2)复述课文。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改写或复述,有时也可通过看图的形式,再现情境让学生复述。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强化了记忆,又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四、 要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

  1. 设法让学生把握学习策略。如模仿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流,学会查阅词典、资料或网上搜索,解决学习中的一般性问题;有意识地应用已知的语言学习规律,把单词或词组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把学习母语的某些方法用于英语学习中,利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有关背景知识理解不熟悉的词汇、观点;学会提问,以获得帮助,解决疑难;有选择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语言材料上,如关键词、观点等,以获取有用的信息;完成一项语言活动后,自我评价其得与失等等。教师还可用汉语呈现一系列的学习策略,什么时候精读,什么时候略读,读的时候要怎么做,要注意什么,课后应该怎么学习。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知道了怎么去阅读。这样坚持下去,时间久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策略就了如指掌,不会再出现不会读的现象,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做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克服遗忘,因此,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做好笔记是相当重要的。

  首先,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记什么”。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记重点词汇、重点句子之外,还应引导学生记录课堂中的问题。

  其次,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怎么记”。学生听、想、发言、交流与记笔记在时间上是冲突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听清、听懂、理解”是记笔记的前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在书本上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如:重点句子用单下划线,重点短语用双下划线,关键的介词打圈,引导定语从句的连词用三角标注,等等。

  最后,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后做好课堂笔记的整理。要求学生当天的笔记必须当天完成整理,经常提醒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以此让课堂笔记达到真正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五、 要注重双边活动

  阅读课常常被学生讨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把阅读课上得死气沉沉。如果每一节课老师都能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如sing, chat, act, TV news,pair work, group work等等,那么每节课都会洋溢着学生的笑声,老师的掌声。而且这些活动均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并能够安排在一定的语境和情景中进行,突出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和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但是活动不能太多,那样阅读课就变成了活动课,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就不可能达到。活动也要和文章内容联系紧密,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六、 要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听说读写是紧密联系的,听是说和读的基础,听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会说会读。当听说读达到一定水平,就能够进行书面表达了。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应教给学生如何去听,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听力技能,如理解中心思想和重要细节,以及判断说话人的观点、态度等。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听力材料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还可让学生口头复述听力材料,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初步交际能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逐步引导学生把听与说结合在一起,然后通过读和写让学生把所学展示出来。

  七、 重视语篇的背诵,培养良好语感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和语文教学一样,重在反复读,时刻练,大量背诵积累语言素材,学生将来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能够将英语脱口而出。背诵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英语阅读中有许多精彩对话、变化多端的句型,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背诵才能领会到词句的深层含义。这样做将不断教会学生许多词汇及短句,还将帮助学生在表达的时候避免许多错误。在背诵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课文表演,这有利于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加深感悟。

  总之,语篇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捕捉训练的机会,多学习,多实践,使我们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完善,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

u 2. 全区专题讲座

全区专题讲座 (一)

自主探究 敢为人先

11月13日上午9:00,“双流区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师自主探究学术交流讲坛”第一期在棠湖中学成功召开,工作室全体学员积极踊跃地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双流区教研员雷传利老师主持了本次会议,他总结了学科队伍学习与探究的路程,介绍了双流区高中英语学科发展与课改实践探究的路线图,高度赞扬了我们工作室优秀教师张燕君老师的研究精神,肯定了她的研究成果,并鼓励更多的老师向张老师学习。


    本次学术交流的主讲人张燕君老师,在会上以“语篇分析专题”为主题做了讲座,在会议中,张老师介绍了自己两年来学习探究的过程,以及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她整合了所读语篇语言学理论书籍,构建出自己的语篇知识结构图。她将结构图分为语篇宏观知识图和语篇微观知识图,其中又把语篇宏观知识图分类为语篇基本要素、语篇的种类、语篇组织模式及语篇的语体。她把语篇微观知识图分为联接手段、句际关系、话题及信息结构。接着张老师又以有趣的语篇会话导入语用知识,并在接下来的讲座中以历年高考题与语篇理论结合,深入浅出诠释了地语篇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情况。这次交流让全区老师能在理论和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全区专题讲座  (二)

解读语篇 把握宏观分析的脉搏

                    ——双流区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师讲坛之语篇分析专题(二)

11月20日上午9:00,“双流区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师自主探究学术交流讲坛”第二期在双流艺体中学成功召开,工作室全体学员积极踊跃地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


  本次会议主讲是来自于双流艺体中学的陈嘉立老师,主讲内容为《基于课程标准的语篇宏观分析实践研究》。陈老师的讲座主要分三部分:


她梳理了“语篇”在课标中出现的次数、位置,进而分析语篇在我们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根据语篇的相关概念为大家带来语篇宏观分析的五大要素:语篇的目的、语篇的内容、语篇的统一性、语篇的连贯性和语篇的强调性。通过一个个案例和分析,深入浅出的给老师们讲解了语篇宏观组织结构分析的重要性和分析的手段和途径。最后她分享了她的一个完整的语篇分析解读与教学目标活动设置的案例——小说The Steamboat,并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和反思,然后对目前部分认同的解读要素及方式进行了个人的批判性的审视和思考。

讲座内容层层推进,语言朴实生动,在座的老师们都认真聆听,拍照记录,对讲座的内容感到收获满满。


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刻领会语篇分析的内涵与实质,并切实落实到自己的教学教研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做出成效,共同成长,共同提高。

最后以在讲座的结语中提到的内容来与所有老师们共勉:

教师只有进行了深度准确地语篇分析,有理论的支撑和实践的结合与思考,才能留给学生有意义的思考和心灵的触动,最终真正让学生得到学科的核心素养和价值。

全区专题讲座  (三)

2017年11月27日上午9:00 双流区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师自主探究学术交流讲坛”第三期在双流中学成功召开,工作室全体学员积极踊跃地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

本次会议主讲是来自于双流名师蒋建平工作室的陈惠丽老师,主讲内容为《对于教材语篇分析的实践与探究》。在这次讲座中,陈老师结合两个案例(外研版教材必修五Module1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和北师大版教材Lesson 2 Name Stories阐述了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分析文本,包括内容、主题思想、文本语言特征、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她对外研版教材必修5 Module1的详尽分析刷新了我们对文本解读的认识。紧接着,她谈到文本充分分析后,才能进行教学目标可能性梳理。然后是活动设计,活动可以多样,但一定要聚焦。最后是单元分析,单元主题意义分析并关注篇际关系。陈老师通过实例让我们对雷老师提出的课改先行实践路线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紧接着,双流课改引领人雷传利老师总结了前后三次讲座。再一次提出新高考,新课标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并紧紧围绕课改专业的上位词:语篇、语义、语用加以详尽地阐述。他指出我们平时教学的症结,强调语篇这个古老而年青的话题,并对各种语篇分析法的优缺点利与弊一一说明。最后雷老师结合高考要求鼓励我们老师找到新的教学方式,以实现学教考统一。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虽然探索的道路是艰辛的,但积极向上的双流英语老师们定会路越走越好!


u  11月24日 双流中学      导师讲座  


2017年11月24日14:30-17:00,蒋建平导师在双流中学德馨楼五楼会议厅作了题为“话语分析方法介绍”的讲座。蒋老师首先向我们解释什么是话语,然后谈到近几年兴起的方法中,有两个是比较受关注的:多模态分析方法和语料库分析方法。并以电影《诺丁山》的海报为例做了详尽的阐述。



文件下载:2017年11月双流区蒋建平工作室工作简报

工作室介绍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