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名教师陈双音乐工作室学员优秀教学案列(2篇)---李沅蔓
【案例1】
《加伏特舞曲》教学设计
永安小学 李沅蔓
【教材分析】
《加伏特舞曲》是荷兰作曲家、指挥家戈塞克所作歌剧《鲁吉纳》中的一首小提琴曲,后改编为管弦乐等其他演奏形式。“加伏特”原是法国民间舞曲,在法、德两国流行一时。这首乐曲为D大调,4/4拍,单三部曲式结构。
【教学目标】
1、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中的舞蹈性并喜欢舞曲。
2、采用聆听和肢体语言参与等学习方法进行音乐的体验。
3、能够用动作表达音乐的结构和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聆听、唱、肢体语言感受和体验表达出音的高低。
教学难点: 能随音乐进行编创和表演
。
教具准备:电脑和相应配套光盘。自制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问好
入座
师生彼此熟悉
导入
音乐要素:音有:长短,高低,强弱。
回答
为聆听A段主题铺垫
新
课
教
学
聆听A段主题:
1:聆听第一乐句结尾的音高,判断音的高低。
2:复听时用手表示出音高的方
向。
3:琴上用“beng”音唱前8个乐句。
4:观看小熊和舞蹈姑娘的舞蹈动作。
5:老师指导动作。
回答,做出相应的动作。
熟悉各段主题旋律。
能模唱A段主题旋律。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
为后面能听出主题音乐出现顺序做铺垫。
能用舞蹈动作表示听到的主题旋律。
聆听A段第二主题:
1:聆听前4个乐句。说说前三个乐句和最后一个乐局结尾的音高有哪点不同。
2:生回答。师分析再次聆听 同时要求用手表达出音高。
3:请生设计结尾三个音高的动作。
4:再次聆听,同时用动作表现出乐句结尾的音。
回答,做出相应的动作。
聆听第A段主题:
1、师用动作表达A段音乐。
2、师:这一段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欢快的。
3、听着音乐用动作表达音乐的情绪。
回答,做出相应的动作。
聆听B段主题:
1、师用舞蹈动作来表达音乐的情绪。:问:这段音乐情绪怎样?
2、学生聆听B段,随师一起舞蹈。
3、生:优美抒情的,全班跟老师一起舞蹈。
回答。用舞蹈表示出现的旋律。
欣赏《加伏特舞曲》全曲
1、这是一首由单簧管演奏的乐曲,完整聆听全曲。
2、出示结构图,《加伏特舞曲》课题并讲解。
熟悉各乐段出现的顺序。
创编活动:
1、学生自己创编A段的舞蹈。老师指导,评价,学生合作互评。
2、学生在《加伏特舞曲》的伴奏下成圆圈走动表演自创舞蹈。评价。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结语,下课
《编花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学唱歌曲《编花篮》中,感受方言与旋律音调的关系,体会歌曲的地方特色
2、感受歌曲鲜明的河南地方戏曲音调和唱腔,并表现出人们书法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在演唱的过程中,学说河南话唱出歌曲的甩腔味道并为歌曲配伴奏
教学设计:
一、师生唱歌形式文化(提示声音位置)
二、发声练习1、哼鸣(长音)1234554321
2、滴答滴答滴(跳音)123454321
三、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当然还有自己独特的方言,方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特征,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曲,歌曲中也用了一种方言,我们来听一听,是哪个地方的方言?(师唱《编花篮》)
1、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花?
2、是的在中国传统意识中,牡丹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你知道哪里的牡丹最漂亮吗?
3、古诗有云“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河南洛阳去感受河南的风土人情并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
四、学唱
1、二次聆听歌曲,找出你认为最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音调。(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2、模唱歌曲中最具特色的旋律并且用河南话说一说第一句歌词,复习倚音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很多的民歌都是由方言演变而来的一种音乐体裁、最后一句的衬词的运用是为了书法人们对美好生活法子肺腑的赞美,同时这句歌曲也运用河南豫剧的甩腔唱法唱出河南人民勤劳,耿直的性格特点)
3、再听歌曲,跟唱着两句最有特色的乐句
4、用歌曲接龙的方式来读歌词,师读上句生接下句并用手拍节奏
5、用河南话来念第一段歌词,感受河南地方方言特点
6、跟琴唱歌曲旋律
7、在用接龙的方式来演唱歌曲
8、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师重点解决附点节奏以及甩腔的唱法(甩腔是想把歌词中潜在的情感表达出来,增添歌曲的韵味和特色)
9、听了同学们的演唱,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下了,请同学们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她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歌曲表现了每年4月中旬的时候河南的天气就特别的晴朗,姑娘们为了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的情景,也表达了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南山采牡丹花的喜悦心情)
10、看每一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发现一个特点(押韵和衬词是民歌歌词创作的基本特点)
11、跟琴长第一段歌词,调整下滑音的演唱
12、直接演唱第二段歌词
13、都说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老师也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牡丹
14、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牡丹,哪句最能表现人们爱牡丹的心情?并请同学们来演示一下
15、完整演唱
五、拓展
1、演唱歌曲的形式很多,比如我们可以为歌曲配伴奏,师给出节奏型,请同学们试着跟音乐打一下。
2、发放乐器,出示打击的节奏型,没有拿到乐器的同学就演唱歌曲,全班配合
六、小结
河南民歌《编花篮》只是我国千千万万民歌中的一首,希望同学们能够主动的了解更多的民和和民歌文化,仔细去寻找民歌独特的音乐魅力!
反思: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歌曲采用四个各为四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旋律中的六度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尤其是歌曲结尾“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更尽情的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所以最初设计本课时,我就想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渐渐的去了解和接受他们并不常接触的民歌体裁。
课的一开始,我就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范唱,让学生能够专注的去聆听并对歌曲形成初步的印象,了解了歌词的内含,其实是在歌唱牡丹花,这时适时的引入本课《编花篮》,并在中间设计了看牡丹,赞牡丹的环节很好的将孩子们带入到了歌曲的情境中,再去演唱的时候就能够把姑娘们上山采花的情绪表现的更好。
在歌曲教学中,通过老师声情并荗的范唱,把河南歌曲的韵味表现了出来,那么我们那通过用方言来跟节奏读词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熟悉歌词的同时更感受到了说方言的乐趣。并在读歌词中找出民歌的另一个特点,押韵与衬词是民歌歌词创作的基本特点,并让孩子们更了解民歌的文化与特点。在能很自然的演唱了歌曲,在学唱的同时,我也是让孩子自己来找必发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句,通过孩子的发现,我们找到了歌曲的演唱难点就是装饰音中的前倚音,那么我通过让孩子来听琴的方式,了解了歌曲中有无装饰音的不同变化,并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了这两种声音,接着通过孩子们的演唱引到了河南地区的演唱风格。
这节音乐课基本达到了我的心愿,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投入歌唱和表演,大胆的想像和创编,课堂上我是投入的,和孩子们融为一体,给孩子们自信和想像的空间。
工作室介绍
<p>双流区名教师(陈双)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3月,是双流区首个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