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幸福的研究者 ——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做一名幸福的研究者
——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小课题研究就是一条教师主动发展的道路。因为小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小课题研究是激发教师内在需要、实现个人专业成长的载体。小课题研究可以让教师在自觉反思、自主学习、自发探究、自信表达中提升研究智慧,拓展专业智慧,实现从自我发觉到自我超越的转变。
小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何呢?有这样六步:
具体来说,即:
第一,发现问题(你的真问题)。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选择切入点小,可操作性强的问题。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借鉴他人的经验),比如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听课、请教同事……
第三,用找到的解决问题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也就是“尝试与记录——分析与反思——重新寻找方法或形成经验”。
第四,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如形成教育叙事、描述心路历程、撰写案例分析、小论文等……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
下面,详细谈谈具体怎么选题、怎么撰写方案。
一、小课题选题: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为了改善教育教学行为,在实际情境中对自身日常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的研究。小课题研究关注的是教师个人的教育反思与行为跟进,关注的是教师自身问题的解决与经验的提升。
所以小课题的选题一定要小。
在老师们提交的问题库中,有这样一些问题:
学困生怎么转化?
该有怎样的班级建设机制?
怎么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如何评价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评价中段学生画图能力?
如何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机器人进入课堂,怎么操作?
这些问题就比较适合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
而有的问题则大、空,不适合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如“**素养的培养”、“静心”、“学生习惯养成”等。
二、把问题转变为课题:
首先分享几个根据老师问题描述形成的小课题。
学困生怎么转化?(小学低段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小学中段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怎么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策略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激发学生写字兴趣的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低段学生识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如何评价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方式研究)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内容研究)
如何评价中段学生画图能力?(中段学生画图能力的评价方式研究)
如何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学生作业正确率提高策略研究)
机器人进入课堂,怎么操作?(信息技术课堂拓展机器人教学策略研究)
问题变成课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说明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谁。
2.规范:
※表达方式:疑问句→陈述句
※内容上:不能用结论式句型
比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优化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为“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改为“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动手操作的研究”)
3.简洁:名称不要太长。
三、实施方案的撰写:
预则立,不预则废。小课题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梳理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清晰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措施,预设研究成果,思考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的帮助。
一份完整的实施方案包括下列几个要点:
1.课题名称
2.课题提出的背景
3.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
4.课题研究的目的
5.研究的内容
6.国内外研究现状
7.理论依据
8.研究的方法
9.研究措施
10.研究步骤及预期成果
11.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12.研究保障
……
教师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项目可以精简一些,但也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课题名称
2.课题提出的背景
3.课题界定:课题关键词的意思
(小学低段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4.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5.研究方法
6.研究措施
7.研究步骤及成果形式
(一)课题提出背景:
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就要从问题库中梳理出直指核心的问题,如:学生的表现、自己的困惑和反思、同事的启发……
以《高段学生课堂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为例,应该回答:
1.为什么高段学生要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认识)
2.高段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究竟是怎样合作的,存在哪些问题?(学生现状)
3.别人的课堂中学生又是如何开展合作学习的,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同伴启发)
(二)课题界定:
即课题是什么。
通过查字典、词典,解释这些关键词本来的意思,再结合该课题中对它的理解进行阐述。
(三)研究目的:
回答通过这样的研究,要达成怎样的效果?
一般来说,就是:
1.通过研究,教师……
2.通过研究,学生……
3.通过研究,家长……
(四)研究内容:
也就是研究什么。
如《高段学生课堂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可以分解出以下研究内容:
1.分解高段学生课堂合作学习中应具备的能力
2.分阶段培养高段学生课堂合作学习能力
3.研究培养高段学生课堂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
(五)研究方法:
就是如何研究。
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文献研究法(理论书籍、网络资料、杂志……)
2.调查研究法(问卷、座谈、访谈……)
3.实验研究法(对比实验)
4.行动研究法(学到的经验、方法、策略等付诸行动)
5.经验总结法(形成案例、论文、反思等)
6.个案研究法(个案记录)
(六)研究措施:
就是回答具体怎么做。可以和研究步骤结合起来(列出每个月或每个阶段做什么),也可以单独叙述。
以“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为例(来源网络):
(1)前期准备阶段:
调查了解……
学习有关资料……
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
通过……等各种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中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分层进行作业布置;
开展各类计算竞赛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
(3)研讨总结阶段: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七)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有隐性的成果和显性的成果。
隐性成果如:
1.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显性成果如:
1.教育叙事
2.教学案例
3.教学设计
4.个案集
5.研究日志
6.小论文
……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段话: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所以希望大家能做一名幸福的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创造,享受教育的幸福!
谢谢!
文件下载:1515743607815
工作室介绍
<p> 毛凤鸣校长工作室于2014年3月经县教育局发文同意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