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语文学习方式的探讨_吴明渠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语文学习方式的探讨

文/陈伽  时间:2018-01-07  浏览数:509

语文学习方式的探讨

新课改带来了崭新的教学理念,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出现了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在以前的教育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他们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事实上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奴隶。《新课标》倡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语文学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导师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也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我浅谈自己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点感悟:

一、学生要变“被动”为“自主”。

以前的“要学生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时时处于被动状况,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如果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要有内在的动力支持,使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我尽力让学生主动质疑,积极释疑,让学生品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到每节课至少有25分钟是属于学生的,把学生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其次给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我们从学生主动发展出发,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感悟、体验。

再次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能自己感悟说出来的,我们不引导,不重教。如果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后,应及时鼓励或启发他们作更深层次的思考、探索。

二、合作学习要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

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的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在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教师节要引导学生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同时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培养交际能力。也为他们以后的生存奠定了最基本的素质。

三、合作学习要激发同学间的学习兴趣。

多少年来,学生之间的竞争都是以个体竞争为主,由于只有少数学生取胜,而大多数人将以失败而告终,因此,自认为没有竞争能力的学生将开始退出竞争,他们面对失败,自暴自弃,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然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大家有一种安全感,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合作学习正好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他们每人都要发挥自己最高的水平,都要想最好的办法,为自己的小组争光。例如:我在教《坐井观天》时,为了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感悟、激发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1)讨论:同一片蓝天,小鸟认为天有多大?青蛙认为天有多大?(把答案写在书上)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呢?(2)实验:卷纸筒,感受坐井观天。(3)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你能帮它们说出来吗?(4)表演:一人扮青蛙,一人扮小鸟。学生在这样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把全身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合作学习要创设同学间乐学的氛围。

以前,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宽大的讲桌把教师和学生隔开,学生如同稻田里的秧苗,整齐划一地插在田中,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合作学习打破了这种严肃的课堂形式,讲台被推到教室的墙边,学生的座位可以排成马蹄形、半月形或一长方形等。打破了秧田式,教师来到学生中间,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师生、学生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学生在课堂上有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 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例如:我在教学《詹天佑》一文中,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举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最“经典”的例子。我请同学们通过读、画、演,以詹天佑小助手的身份,合作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以往我总以四人为小组前后桌组合,但有的学生很被动,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次,我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一听自由组合,同学们可来劲了:他们三人一伙,五人一群,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真是煞有介事!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却仍是其乐融融。

五、合作学习要促进同学间共同提高。

首先,学生们往往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他们却能听懂这种特有的“学生语言”。其次,要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通过互相解释来学习。而当学生们在给其他组员作解释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还必须详尽地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力也大大提高了。其三,同学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在学习上也能互相帮助。在传统式的教室里,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只能缩在座位上希望老师别叫到自己,而在合作学习小组里,他们就不必躲了,因为他们可以在此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别人寻求帮助。一个学生如果在全班人面前回答问题而答错了的话,很可能会被大家笑话,而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就不同了,小组中的组员都抱有一种“我们都是一体的”态度。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中有人不懂的话,组员得到的更可能是帮助而不是嘲笑。

虽然现在大家都在教学中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但我觉得有些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学习容易流于形式。由于学生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的差异,很多时候程度好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很好活动。但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他们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就有的效果。

(2)时机不当。少数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习实际,盲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有的老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安排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合作讨论,有的教师一切安排多次小组讨论;结果因时机不当而收效甚微。我觉得选择恰当时机,是不效交流的保证。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只有时机选择得恰当,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就会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得出意料不到的答案。

(3)分组不科学,规则不明。目前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编排多按高矮次序和性别搭配编成。这种合作小组成员的构成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问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立即出现热烈讨论的场面。这种热闹是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活而无序。小组内同学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一两个发言,其他人陪听;有的小组成员互相推辞,都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闲聊,边说边笑甚至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小组合作中要精心准备好材料。材料的过与缺,也是影响合作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过多的材料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过缺的材料又不能支持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过犹不及。因此,教学材料的运用要具有科学性。

(4)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出问题后未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此时,有的小组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开始,这不但达不到合作的目的,反而会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坏习惯。

(5)不会评价。开展小组活动后经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际的汇报交流。但发言人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教师评价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偏重于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很少涉及。尤其是很少关注性格内赂,少言语和基础较差的弱势群体,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发挥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

总之,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读书,参与质疑解疑,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有创见性的体会和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一个引导者,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