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陈伽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吟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对朋友的情意,学习珍惜友谊。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在对比中体会写景抒情。
教学重点:读中理解诗歌,感悟文本内涵,明白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融入情境,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鉴赏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
训练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课前谈话: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上课之前我们来背背古诗怎么样?诗句也行,看谁积累得多。积累了这么多古诗句,让老师刮目相看。导入:的确,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沉淀不少绚烂的文化,而古诗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奇葩万古流传,单是送别这一主题,就留下无数名篇佳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的一首《送元二使安西》,去感受送别诗浓浓的情意。
一、释诗题,解诗意。
师:请大家伸出食指,跟我一起写这首诗的课题。
师:先写一个字(送),接下来写两个字(元二),然后写一个字(使),最后写两个字(安西)。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板书)。
师:好,谁来读读课题
师:我听出来了,你在“元二”和“使”的后面停顿了一下,为什么?(相机指导理解:元二:姓“元”,排行老二,就如上节课所学“董大”,姓“董”,排行老大。使,出使,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读诗句,知字音
师:了解了课题,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师:很享受看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现在谁来读读古诗。这首诗里有多音字,她的多音字读准了吗?(朝、舍、更、尽;浥)
师:同学们,我们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老师也想读一读。注意听老师在哪个地方有停顿。自己练习读一读。谁再来试试?
师:这位小男生的声音还真好听,像他这样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一起读。
三、 创情境,入意境。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都读懂了什么?
1、 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你能读懂了字的意思;你不仅会理解,还会表达;你走进了王维的心里,看来你是作者的知音。我很欣赏你,整句诗你都读懂了。你读懂了文字背后的意思,真了不起。查资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无师自通,个个会理解,个个会表达。
2、 理解前两句。
(1)师:看来同学们的读书收获还不少。你们读懂了诗的意思,这个难不倒你们。现在我还想考考你们:你能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吗?能不能?能不能?那现在我们来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渭城——师:多美的柳枝啊!你是抓住诗句中的一种事物来想象的。再用心看,看到客舍了吗?客舍里都有谁?你是在用心看啊。你是个会思考,会想象的同学。刚才有的同学看到了青青的客舍,有的同学看见了焕然一新的柳枝,还有的同学看到了朝雨湿润了尘土,有没有同学能把这些画面连起来完整的说一说。不着急,先自己说通顺了再举手说。
(2)师:你们所描述的分明就是一副画呀,(投影出示渭城图)听了他们的描述,看了这幅画,你的脑海中会蹦出一个词,你说说看。(相机板书:美丽清新。提醒把话说完整)
(3)看来啊,根据诗句想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也难不倒我们华润小学62班的同学。你们真是让我佩服。现在,我在加大难度考考你们你们能通过读诗句来展现诗句所描绘的美丽清新的画面吗?谁敢来试一试?
师(指导读)。但我们读诗只读流利是不够的。我首先表扬你,你很有礼貌,你听的很认真,你才能找出他朗读的优点和缺点。我也谢谢你的朗读,读得很流利。你的读让他受到了启发。启发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被别人启发也是一件快乐的事。谁再来读?两种版本。采访一下你,你是如何达到这种朗读水平的?有什么绝招?瞧,你又让我们受到了启发。谢谢你。握手。把她的绝招借来用一用,谁再来读一读?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画里?你们的朗读让我感觉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正是王维作诗的特点。你们就是王维的知音啊。这么美的画,这么美的诗,女生一起读读吧。
师:多美啊!
(4)师:说到杨柳,我不由得想到了《诗经》里面的样一句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读到“依依”两个字,就会想起一个词语:依依——不舍
师:古人就有个折柳送别的习俗,这送别就像柳枝那样缠缠绵绵,这“柳”的音又和“留”的音相似。所以咱们中国的古人,每逢写柳的时候,就是要表达心中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感。比如我们曾学过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5)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常常会借助一些事物,除了写柳,你知道诗人还会借住哪些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吗?在这两句诗中找找。客舍,暂住地,表示即将分别,转瞬即逝之意。还比如别董大里边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自然景象:雨、云、雪、月 。器物:酒、羌笛、行舟,动物:雁、蝉;时间:日暮,斜阳;地点:阳关,长亭,古道,曲江长安南边的一条河,两岸植柳,南浦泛指分手的河)还有我们曾经学过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王维
(6)师:瞧,作者笔下代表不舍情意的、刚刚放叶的柳枝,经春雨洗涤,鲜嫩的颜色异常清新。在青青柳色的掩映下,客舍也显得青翠鲜亮。我们再来感受感受这渭城的美景吧。(师生齐读渭城——)
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清新的早晨,就是这样两个心心相通的朋友,即将分别。元二要去——安西了。
2、理解后两句。
(1)师:同学们请看,这是唐朝疆域地图。这里就是安西,元二从渭城出发,途经阳关去安西。看小资料,安西在现在的哪个地方?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投影出示阳关图)满眼的荒漠,无尽的荒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有可能盗匪横行,有可能缺水少食。
(2)师:这就是阳关的路,有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这条路:“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唐·岑参)看了图片,听了这首诗,你认为西出阳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师:而正是这条崎岖的、布满沙石的、难走的路,元二从渭城到安西整整要走三千多公里啊!即使用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的话,也要走上半年多的时间。
(3)师:元二就要踏上漫长而又艰辛的旅程,作为好朋友的你,想要对他说点什么吗?
据学生的回答:
师:所以,既然如此的不舍,就挽留元二再喝一杯酒吧。——劝君更尽一杯酒(板书:不舍)
你还想说。自此一别,知己难求,所以你很担忧啊,既然如此担忧,一杯酒是不够的,那就再喝一杯?——劝君更尽一杯酒(板书:担忧)
(4)王维和好友元二曾经也多次聚会,想象一下,聚会时他们会做些什么呢?曾经他们杯酒言欢、对酒当歌;曾经他们谈笑风生、吟诗作对,往事历历在目,可如今,分别在即,你就是此时的王维,再来敬元二一杯酒,别急别急,喝酒之前都要说点话吧。难住了吧?那我们再干一杯?
(6) 师: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可喝下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该起程了,一杯浊酒尽余欢,让我们举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
众生举起酒杯,师:来。众生深情共读。
3、师:在元二与王维分别后的第六年,王维就去世了。他再也没有等到元二回来的那一天,再也没有机会和元二一起聊天,一起喝酒,一起吟诗。所以,在这样一个时候,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我们该怎么读?(《阳关三叠》响起,师生深情地朗读整首诗。)女生读前两句,男生读后两句。
4、故人已逝,空留诗篇。当元二重返故里,手捧王维所留诗篇,他会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情?如果此时的元二来读这首诗,他会怎么读?现在你就是元二,谁来来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这位同学读出难过的心情了吗?指名读:你读出了元二的难过,读懂了元二的心声。齐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元二与王维之间深厚的友情。(板书)情
三、对比读,悟写法。
1、师:同学们,你们仔细看这首诗和上节课所学的《别董大》,作者并没有用到一个“情”字,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离别之情。那作者是通过什么让我们感受到“情”的呢?这诗中藏着作者的秘密武器?
师:对,这些景中(板书:景),诗中没有一个字写离别,但是,你仔细品味,没有一个字不是在写离别,离别之情都蕴含在景中,这种写法就叫什么?借景抒情。(板书)
2、同样是写景,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两首诗写的景有何不同?时间、天气、内容。读
3、这两首诗表达的情又有何不同?师:我很欣赏你,你概括得既简洁又准确。同样是抒发离别之情,但不同的景抒发不同的情感。
4、师:现在提一个最有难度的问题。王维可是伟大的诗人,离别应该是伤感的凄凉的,为什么他在诗中却写了美丽清新的景色呢?王维一定写错了。
师:难怪我国近代的语言大师王国维说:(生齐)一切景语皆情语。原来“景”是为“情”而设,诗人写景,意在言情。
师:现在我们再来把这两首古诗读一读,读的时候突出那个景,就能表达那份情。好,谁愿意带上你的情读给大家听?第一首男生读,第二首女生读。
师:同学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朋友间深深的情谊吧。齐读
六、拓展
师:同学们,景是通向诗人内心的路,景是了解作者情感的一座桥,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个“景”来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 “情”。 千百年来感人至深的古诗、送别诗又何止这两首呢?你知道还有哪些送别诗句吗?老师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读读吧。
①《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②《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③李白《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⑤《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示送别诗句,师生齐读)
师:(背景音乐《送别》响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人生路上,我们有很多次离别。再过两个月我们就要告别母校了,此时此刻我们多么希望时光能停下它的脚步,让我再看一眼母校,让我再听一次下课的铃声,让我再和同学们嬉戏,让我再和老师说几句悄悄话。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美丽的西华润小学(屏幕:校园),美丽的教学楼仿佛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四季常青的黄角树伴着我成长,这美丽的花坛旁,我们曾在这里嬉戏,曾在这里玩耍,这宽阔的塑胶操场上留下我们多少欢歌笑语,课间十分钟,校园一角是我们快乐的天堂……我们在这里学习,我们在这里活动,学校的每一处景都留下了我难忘的故事,最美好的回忆(屏幕依次出现了:教学楼等)。同学们现在请提起你手中的笔,写几句告别母校的话语,希望在这几句话语当中能找到那么几处景,借校园的景表达你心中最美的情,最深的爱。
师:同学们,这就是人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了一节课,现在我又要和你告别了,同学们举起我们的手,挥手人生的一次告别吧!
工作室介绍
<p> 2012年4月24日,双流县名教师“吴明渠工作室”在东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