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心育.育人 ——读《班主任心育活动》有感_孙晓晖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心育.育人 ——读《班主任心育活动》有感

文/孙晓晖  时间:2017-10-26  浏览数:1142
心育.育人 ——读《班主任心育活动》有感 袁榕蔓 《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初中卷)经过近两个月的学习与阅读,作为班主任的我是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视野,在当班主任的这几年中,我也一直在深深的思考应该如何对学生初中三年进行一个总体的规划,进行一个总体的系统的教育,比如小入初后的适应调整期,感恩教育、爱国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合作意识教育、与人交流的教育,遵规守纪的教育等等,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将这一系列的教育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形成教育体系。这是我曾想过而始终没有落实的问题,而《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给了我一个清晰的地图,让我一直在迷茫的教育途中前进中看到了方向,有了目标。总体感受如下: 一、学习后的收获 1、心育活动设计的总体目标: (1)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2)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4)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为了实现总体目标,本册心育活动从学而有道、和谐相处、豆蔻年华、突破自我、迎接挑战六个模块进行了活动设计。并对每部分设定了心理品质发展重点,如在活动模块一中将活动的主题定为我能“尊师善相处”、我能“课堂勤参与”、我能“阅读和预习”、我能“听课和笔记”、我能“记忆和复习”、我能“质疑和解疑”让学生在欣赏视频、小品、材料和相互活动中深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并在交流中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二、学习心育活动设计的体会 (一)评价体系的改变 1、对学生的评价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心育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心育”活动课上,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是自觉完善自己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民主,信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基本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主动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展自己,使学生形成了健康的自我概念。 (2)让学生动起来 “心育活动”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本册的心育活动每个案例的设计真正的让学生“动”起来,如《王子变青蛙》中通过学生扮演小品人物的表演,还有问题辨析、情境设计、游戏、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能,只有这样的“心育”活动课才是学生喜欢的、实用的和有效的。体验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肯定自己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自我肯定训练,使学生认识自我的不足,并勇于接纳自我)、角色扮演。 (3)增加了学生的心理体验 “心育活动”的活动,决不是毫无目的的活动,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体验,充分感悟。如《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音频中,通过一位母亲给孩子说的一段话,使学生感悟到所有母亲都是一样的,对自己的爱都是不变的。通过活动让学生直接体验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获得间接的生活体验,促进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促进心理素质的内化。 2、对教师的评价 (1)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设计科学合理,真正体现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采取的不是灌输的方式,而是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体验。 (2)对学生的评价灵活、民主。在“心育活动”课上,学生能不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能不能获得心理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灵活、民主的评价手段。这两节课教师采取语言、表情、动作等给学生积极的、正确的心理暗示,加上教师本身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情绪,从而达到了课堂气氛民主融洽、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获得良好心理体验的课堂效果。 3、对活动的评价 活动是“心育活动”课的主要形式,从整个设计来看活动内容安排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把心理学知识有机地融入到活动中。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民主、温馨的课堂气氛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因此,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二)心育活动课的特点分析 1、创设符合活动课主题的心理情境 “心育活动”课不同于学科课程,活动和体验是“心育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他是在学生没有学习知识的压力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因此,创设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放松身心,消除学生紧张心理,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绪中进入活动,有利于下面的沟通和交流。 本册的心育活动案例通过游戏,激起了学生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行,消除了学生紧张心理,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师生同玩、同乐、同说,拉进了师生心理距离,也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更容易让学生畅所欲言,坦现真实说法,自然地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 2、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的话题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都具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均面临着一个发展危机,每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从这一意义上说,开设“心育”活动课,根据学生心理发育特点设计活动课内容,解决学生内心的心理冲突,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初中阶段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等。现在的学生,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许多个性的偏差,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等,他们渴望认识自我,希望在遇到心理冲突时有人能够成为他们的朋友。在“我能用心去沟通”活动课中无论从“万人迷”还是“我说你画”到小品表演,都是针对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话题,学生渴望得到解决,因此乐于参与其中。 3、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本册的活动课分别采用了游戏、角色扮演、情境辨析、故事、歌曲等形式。这些活动,没有教条的束缚,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见解,没有教师僵硬的说教,更多的是学生兴奋的参与。它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传统教育的戒备和逆反心理,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在这节活动课中,学生优秀《筷子夹玻璃球》,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参与、思索,唤醒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说出了内心真实的体验。对于学生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告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都极为有限,都无法代替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可能会在学生的内心留下深刻记忆,从而触动学生的一次心灵感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迪。 4、实践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心育活动”课倡导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像大朋友和小朋友,或者说教师就是“知心姐姐”。学生是关系中的主体,教师发挥的是主体作用,对学生持非批评态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师生之间的活动是合作的、民主的、商谈式的活动,教师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协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活动课,我们能体验到这种和谐的气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师生平等、信任、合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性评价,杜绝说“不”,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教师赞美、鼓励、肯定。学生的情绪也达到兴奋状态,对同学精彩的表现不由自主地给以掌声,这本身就是积极的情绪表现,是合作带来的快乐。 可以说心育活动课突破了以往学科教学的常规,可以说是一种尝试、一种创造,叫人耳目一新。 一点疑惑: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他们有了自己心里的“小秘密”。自我封闭,不愿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因此可能会影响活动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真诚为出发点,与学生建立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一个能充分坦露心扉的和谐的氛围,对活动效果和活动目标的实现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总之,《心育活动设计36例》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启迪,虽然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模式,但有一点应该是明确的,“心育活动”课的途径与形式的选择应是广泛的、灵活的、实用的和受学生喜欢的。每一次教育过程不是占用大块的时间,在教室里由教师来讲,让学生答出什么,只有学生认知上有调整、情感上有体验、行为上又尝试才是收获,才是成功的“心育”活动课。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合作、潜心钻研,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一定会形成,“心育活动”课也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工作室介绍

<p> 孙晓晖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3月。确立工作室理念十二字: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