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群体去个性化现象在班级管理中的表现及其应对初探_孙晓晖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群体去个性化现象在班级管理中的表现及其应对初探

文/孙晓晖  时间:2017-06-15  浏览数:789
群体去个性化现象在班级管理中的表现及其应对初探 执笔人 徐然 自打笔者当班主任以来,本人对班里的卫生标准就很高,我是一个很爱干净整洁的人,这也体现在对教室卫生的要求上。比如,过道上得干净无纸屑,桌椅的安放得横平竖直,这一要求从未改变,我认为这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基本要求。 可是你知道,我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是怎样维持教室内的卫生吗?我回忆了一下,我曾亲力亲为,率先垂范,拾起过道上的垃圾,并提醒所有同学关注卫生,再趁机教育一番,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大义。诸如此类。可是,屡次示范未果,学生仍旧我行我素,视地面的垃圾为无物,我顿时恶向胆边生。誓要揪出凶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怒斥当事人:功德心何在!并狠批劳动委员办事不力,难当大任。至于效果,你能想像得到学生过了那阵风后,继续无视“扎眼”的垃圾和凌乱的教室。但有人变“勤快”了,那就是劳动委员,想来可能一是怕被我骂,二来使唤他人未果,还不如乖乖打扫,省得口舌之辩。这样一来,教室的确干净了,可是我问自己,到底有多少学生主动自发地参与到班级卫生的维护当中来。学生表面上主动打扫,其实是迫于班主任的“淫威”,最后只落得个再也无人竞选劳动委员一职的窘境,我问自己Why? 我犯了什么错? 庆幸的是我在浩如烟海的心理学著作中找到了答案。 这一现象被称为:群体去个性化现象。 解释一下:处在群体中的个体。因所处环境导致的匿名性,或责任分散性而而失去个人感,这会违反他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常常遵守的行为准则,表现出非正常的行为倾向。群体挟持着个体,就如同湍流冲刷着水中的浮萍,使得个体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甚至将个体带到了与其本心完全相反的方向。 针对上述现象,我尝试着对这个心理学术语做一个解读。 首先“群体”,当然是指我那帮不关注卫生的学生群体。分析原因,有些是因为不爱打扫卫生,可能嫌脏,有些是因为这儿不是我坐的区域,所以这儿的卫生不归我管。有些是因为根本就没有打扫卫生的习惯,有些可能确实没有看到,而还有一些则认为:反正有专门的卫生小组,反正中午要扫地,这事儿不紧急,我手上的作业可比这个重要,因此无视它。 再来,“去个性化”,我在想,班上难道就没有看到垃圾不顺眼而主动捡起来的同学吗?他们到哪儿去了?难道一个都没有吗?答案是:当然有。起初竞选劳动委员的时候,还有好些同学争先恐后,显然她们具有主动打扫卫生的意识,也不乏奉献的精神。可是,她们那点儿而被老师视为金子般的主动意识很快就被淹没在“视垃圾而不见”的邋遢大军中。她们向善的个性化就这样被去掉了,同时那个令人讨厌的群体,又多了一个“作恶”的成员,你不觉得这个群体像极了癌细胞,它无情的吞噬了一个个健康的个体。最后劣质的班风将势如破竹地席卷整个班级。 可是,班级管理当中又何止打扫卫生这么一件事儿体现出“群体去个性化现象”呢?想想纪律问题,考试诚信问题,看小说的问题,等等。当然群体去个性化不是一切症结的根源,但一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破坏力不容小觑。那么,这种大众心理只会产生负面影响吗?有还有无解决的办法呢? 硬币有两面,当然不会只产生负面影响。要想解抉问题,就还得回到概念中来。“处在群体中的个体,因所处环境导致的匿名信,或责任分散性,而失去了个人感。”关键词是匿名性和责任分散。 一、“匿名性”是导致恶劣现象的元凶。当个体意识到,人群中没有人关注自己时,就会毫无顾忌地违反规则,要知道,几乎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匿名这听起来理所当然,可是逆向思维一下:如果我们不为学生的非理性行为创设匿名性,让学生在犯错之前先自发地意识到其犯错的成本,那么不就大大降低群体犯错的可能性了吗?我又做了如下尝试: 建立两套班委管理团队,轮流管理班级。旨在让每位同学的班级工作都受到另一套班委管理团队的监督。从而使得每个团队在管理期间全权负责班级管理,从学习、生活、考勤、纪律、卫生到班会课主持,都交由该团队处理。让学生放手去实践,班主任适当给予建议和指导,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在管理中时时有约束、有规范、渗透责任的理念,体现集体意识,能有热情的进行管理。到班会课上,管理小组主持时,实施评价环节,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其他学生也可对这一管理任期的工作给予批评和建议。让学生在身份转换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处境,激发学生体谅并支持管理者的行为,达到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的高度契合,使班集体的管理上一个层次。 二、“责任模糊”。当个体从属于集体时,会认为任何集体行为的参与者都是这个集体中的所有人,任何个体都不必为集体行为而单独承担责任,因而在进行集体行为时压力减少,内疚感降低,从而使行为更加极端。因此如何构建起学生全员管理的治班思路成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班级全员管理”的理念是指班主任主导班级管理,学生配合班主任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秉承管理民主化,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健全人格教育中“个人与群体”协调发展的和谐要素。班主任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与学生共同讨论确定适宜班级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等。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投身于班级管理,领悟管理层面,锻炼管理能力,培养其全面发展的能力,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开发其潜能的目的。 班级常规的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关于班级常规的管理,包括 寝室方面、卫生方面、学习方面、生活方面、纪律方面、安全方面等各个方面。这条线是对班级值日进行重新分配。动员全体同学分主动承担班级的日常管理事务,譬如有管理晚自习纪律的,有管理教室及卫生区卫生的,有管理作业收交与统计的,有管理三操的,有管理课堂学习动员与课外活动分配的等等,让每一个人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这样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同时做到了多而不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向,这样就将班级管理由班干部个人的管理变成了管理小组的团队管理,扩大了管理的规模,同时也有利于形成群策群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益。

工作室介绍

<p> 孙晓晖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3月。确立工作室理念十二字: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