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学习侧记
扬州学习侧记
艺体中学 闵敏
6月12日,我乘高铁南下江南名城扬州,参加由《历史教学》杂志社主办、扬州教科院和青童教育学院协办的全国青年历史教师论坛暨名师工作室年会活动,此行我主要蒙齐鲁师范学院齐健教授和济南市教研院历史教研员段进生老师的推荐,为大会提供一节观摩研讨课。可以说,我对这次江南之行甚是兴奋,期盼良多。这里头首先是我自己对江南之地之人之文化景物的倾心向往,一提起江南,扬州,油然而起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十年一觉扬州梦”这些诗句便会久久萦怀,也恰因着对江南的这份魂牵梦绕,我给自己起的QQ和微信号就是“梦江南”的词牌名。当然,更多的还是对江南人杰地灵、群英荟萃的敬仰,对此次高端的学术论坛的期待。
即便早已存了对南方学术之风浓郁的心理准备,但整个活动下来,每一场报告,每一次点评,甚或是一些活动中间的花絮和细节,所透露出的江南教师对学术、对学者的这份尊重之情,所带来的震撼,还是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12日当天的晚宴,由东道主王雄老师主持,席间他一一介绍来到的嘉宾,张元教授和林慈淑,以及孟教授和朱煜教授的教授之谓当时自然,但在介绍其他中学名师的时候王雄老师也是非常尊敬地介绍“我们的沈教授、陈教授、殷教授……”,原来几位前辈都是正高级教师(教授级教师)、特级教师,教授之谓也当属自然,但从王雄老师平静的的口气中,我看到的是前辈们对学术钻研的一份自觉与自信。
论坛期间,各位嘉宾提及最多的是阅读与写作。
阅读,专业阅读、海量阅读。赵剑锋老师对莫剑老师的课后评价就是课程的设计建立在海量的阅读上,莫老师在回应赵老师的评语时也提高自己为准备这次讲课,总是提着整兜的书出出进进,可见江南老师阅读之盛;赵老师在论坛中回应参会教师提问时也提到自己的自我要求是至少每周读书一本,要求自己工作室的老师至少每月读书一本;与我同台献艺的卢元伟老师的课更是别开生面,全课出于教科书之外,在“史料实证”的主题之下,完全依靠对原始史料的旁征博引,来构建了一堂探究陈朝太子陈昌之死的探究之旅,作为硕士研究生,他的专业阅读之广博自不待言;虽仰慕已久但首次谋面的彭禹老师对《罗马法》一课的构建,更是建立在他长期专业阅读的基础之上,至今印象深刻,彭老师在来扬州上课的时候,扔随身携带着包括罗马法在内的两本专业史学著作,在13日晚上论坛活动结束回到宾馆之后,彭老师仍然在宾馆电梯旁的小桌旁读书至十二点多,真是感佩由衷。
写作,从读书摘录,到书写读书感悟,到学术写作。这是赵剑锋老师在论坛期间回应参会教师提问时提到的观点。前辈们,甚或是比我年轻许多的老师们,这么说,也如此做。王雄老师出版专著十余部,沈为慧老师发表文章90余篇,陈红老师在核心期刊《历史教学》发表文章16篇,以及莫剑老师在论坛期间提及其所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戴老师三年内发表20篇核心的自我要求等等。
由此,也让我明白了是什么让这些江南才子聪慧如此,远见如此,甚或特立独行如此,那就是对学术的那份尊重,对研究的那份自觉,对诗与远方的那份期许与立于脚下的那份坚实的践行。
工作室介绍
以“最美的相遇”为工作室的理念,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