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组合作 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徐天福)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双流区名校长高志文工作室——
实施小组合作 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四川省双流中学 徐天福
[内容摘要]: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竞争力决定学习力。 这个“知识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包括交互地运用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及自立自主地行动的能力。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孩子,创建“自由、自主、实践、交流合作”为理念的学习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广大中小学教师越来越关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与实践。本文将从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局限性及问题 实施策略
引 言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A.K Ellis) 这样说过,“如果合作学习称不上当今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
那它至少是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 因此, 认识到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价值,并将其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美国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约有79%的小学教师和62%的中学教师经常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
同时,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将教学改革的重心放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上,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为代表的一系列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新型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孩子,创建“自由、自主、实践、交流合作”为理念的学习模式,倡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需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越来越关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与实践。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交往技能、合作精神、理解意识等社会性素质和性格、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
然而,现实教学中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当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限性及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限性
1.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中国文化中“包容”
的特点,使中国人更容易接受不同意见,从而也不会过多坚持自己的主张。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不同思想碰撞,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此外,中国人“中庸之道”的思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个体的个性和意见,这也阻碍其形成鲜明的立场观点。
2.中国教育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中国教育中所形成的教师权威、考试权威、标准答案权威,使学生缺乏自信坚定地表达个人意见的心理基础,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冷场”的局面,不利于合作学习全面充分地展开。
虽然合作学习倡导小组合作互帮互助共同达到学习目标,但是长期形成了以个体竞争为主的教育机制使学生不会懂得怎样去欣赏其他同学的价值,同一组之内的成绩好的同学甚至会认为学困生是拖小组的后腿,而学困生也常常会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并将学习任务“推卸”给学优生。从而影响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使其更多时候往往只流于形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非常有益。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部分教师陷入了实践误区,极大地降低了其在提高课堂效益方面应有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略差异,分组不合理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能力、水平、性格爱好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而采取随机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造成组内成员个体展现机会不均匀,水平好的学生表达的机会较多,而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同时随机分组也容易造成组间力量不均衡,竞争不公平。
2. 目标错位,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背后的价值理念,仅仅将其视为课堂教学的标签,只是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下移给了学生,而其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符号,并以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为唯一宗旨,教学也陷入了“穿新鞋走老路”的境地。
3. 任务不明,内容泛化。
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和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综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和兴趣等因素来设计难易适度的任务内容,结果是太过简单的任务没有探究价值,太过复杂的任务超越了学生的能力水平,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结果导致学生失去信心。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新课改除了倡导合作学习外,还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对于在学生认知范围内的、能够为学生自学掌握的内容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建构。而对于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不能为学生自主掌握,或者通过查阅网络、教参等辅助工具也不能完全掌握的内容,则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往往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4. 指导不充分,过程虚化。
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具有指导、促进和监督作用。但是在合作学习实践中,常常可以看到,教师没有及时有效地融人小组讨论或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表面热闹、实质低效或无效的结果。这样的合作必然导致合作学习过程的虚化,不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和教学效益的提高,偏离了合作学习的初衷。
5. 评价机制不健全,降低学生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合作来促使学生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和深化建构,从而实现集体共赢。但是目前教学中仍然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评价标准不合理:目前的评价往往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特别是小组成员在完成共同学习任务中的情感目标方面的收获。许多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结果评价时却坚持优生本位。二是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作为评价的权威,没有充分发挥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主体的积极性。三是评价不及时:没有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及时、有效的
平台对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高效的 评价和反馈,滞后的评价不仅不能发挥团队的竞争 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且大大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策略
合作学习需具备5个基本要素: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互促交流、个人与小组职责、人际与小组交流技巧、小组组织工作。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基于对这5个基本要素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课堂教学的现实条件和目标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包括小组分组、目标任务、小组运行、展示评价(个体业绩评价、小组业绩评价)4个关键环节。如下图所示。
(一)良性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前提。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协同合作,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既要使得组间尽可能实力相当,
又要确保每个小组内部成员在总分异质前提下的差异均衡。 每组内尽可能由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认知能力,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构成(考虑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个性、学生个人能力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等几个方面),使小组成员间能够取长补短,感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从而实现组员间的积极性和互相依赖,在合作共同体中奋发向上、共进发展。
但实践发现,以此规则建制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容易生发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譬如:优生的话语霸权和后进生的边缘化。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须制定相关的合作规则,教给学生合作方法, 同时根据目标任务对组内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和任务安排,要求所有成员参与合作,并以小组的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同时教师应随时关注全班合作学习动态,并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调控,必要时参与合作讨论,有效引导合作进程和提升合作效度。
(二)确定合理的目标、任务,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建构好合作小组之后,我们首先要确定合作目标,兼顾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目标的设置应突破知识目标的局限,应该让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上均衡发展。如通过思维观念的碰撞,营造出竞争合作的氛围、在知识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凝聚力和友谊。
其次,要设置合作任务,设置任务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教学原则,尽可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
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对教材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初步建构认知、形成见解,
并尝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后带着问题去有目的地参与合作。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也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循“案”自学,其中包含着课堂教学的主题、目的、流程、自我评价等内容。
2.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并分配活动任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来设计学习任务并细化分配给小组学生。尤其任务的内容如果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历,将能极大地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参与性。同时,任务的类型如果是交互性的,也能促使学生在互动中有更多的协同与沟通,给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均等的机会,不会造成冷场或个别同学在活动中占据主动等问题。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教师针对小组分工、小组内任务分配等工作加以协助,从而促进组员之间尽快熟悉,提高合作学习模式的效益。
教学实践表明,目标明确、内容有趣、难易合适的任务将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小组组织运行的效果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程度。
教师在小组组织工作中扮演者“引导者、观察者、倾听者、促进者、辅助者、反馈者”。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重视“学习者培训”,使学生明白小组活动的意义,指导他们如何积极参与和评价。小组成员分工不分家,每个成员必须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分工以及对完成团队整体任务的意义。成员间有了角色的相互依赖和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1.将分配好的任务付诸实践。
详细周密的教学计划、细化分配的任务及积极实时的引导并不能完全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实时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动态,及时给予指导调控必不可少。一方面,教师以随堂巡视的方式随时掌握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并帮助每个小组矫正学习误区,从而提高各小组的自主学习质量。另一方面,随堂巡视的方式可以极大刺激学生的表现欲,学生为了在老师面前展现最好的自己而积极参与小组发言讨论,从而提高了小组的学习效率。
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技术。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为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动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优化和提升合作学习效果。可视化工具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中介时,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思绪,整理观点,把对问题和任务的理解有条理地展现出来,很容易从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观点,并在全班共学中不断对其修正完善,深化对合作内容的理解建构,一定程度上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其次,现代教育技术在合作学习中的运用,还可以突破课堂时空界限,拓展合作学习渠道。
(四)有效的展示与评价将促推小组合作学习向纵深发展。
在任务活动付诸实施后,教师应该有效组织学生的展示活动,并给与及时有效的评价。
1.小组展示:
正如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整地、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它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语言知识积累、演讲说理能力、判断思维能力,它还展示了一个人的勇气、自信和风度。
教学中学生自学成果、小组交流讨论的成果都是通过展示环节呈现出来的。在展示环节中生生、师生交流,思维交互碰撞,使心中的疑惑解开,把探究引向纵深。
当所有小组完成对问题和任务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根据小组活动的目标任务挑选某个小组或要求其选派代表上台采用对话式、表演式、问答式等形式向其他小组汇报展示本组学习结果。提倡“本组成员补充,其他组质疑修正”、“小组辩论,竞赛”等方式。
由于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借助于现代技术的展示方式,提高效率。同时,教师不可能让班级所有小组都逐一汇报合作学习结果。因此,在两到三个小组汇报完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汇报结果统一进行总结点评。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提问若干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并予以相关补充说明,真正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素养发展。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让弱势学生都敢说,让优势学生能说会道,培养学生清晰表达的能力。在学生交流展示时,老师要有等待3秒钟的耐心,让学生在老师比较少的追问和干扰下完整地阐述观点。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整地、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它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语言知识积累、演讲说理能力、判断思维能力,它还展示了一个人的勇气、自信和风度。
2.小组评价:
评价是保证,评价是武器。积极有效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所谓有效,包括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成长两个方面。因此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
采用多元主体评价方式。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依据3C原则:个体的贡献(contribution),小组成员间的合作(cooperation),小组团队间的竞争(a785bpetition)。既要考虑到对个体业绩的评价,也要考虑到对团队业绩的评价。采用个体自我评价、组内成员相互评价、
组间互评和教师反馈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防止出现优生本位情况。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
坚持鼓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充分体现“表扬”和“改进”两大方面,不仅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下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运用合作学习策略的成效及进一步改进措施等。
坚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原则。教师评价、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同时要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反思与总结,增强团体意识,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巡查时,记录各小组在每个环节的表现分,选取较为活跃的组员进行口头表扬,指出小组学习过程中的缺陷,鼓励小组组员积极完善自身不足。同时,教师要根据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考察,加以点评,包含小组讨论是否积极、组员间是否互相扶持和共同进步等多个方面。
结束语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作为教学
活动取向。无论是在理论基础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可以充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自主探究能力、交际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这是“知识时代”学生核心素养里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习的社会属性,进行合作学习策略的培养,对学生身心、情感和意志力等品质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不管是对学生在校学习还是终身教育都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S]. 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29.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 学科教育,2000,
(6):7.
[3]简纯. 高效课堂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5,(5):43-44.
[4]蔡小军.英语高效课堂构建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J]. 中学生英语, 2014(8):65-66.
[5]叶秀丹 浅析有效合作学习的条件——由美国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和特点引发的思考[J]. 成人教育, 2007(2):34-36.
文件下载:徐天福 合作 学习523
工作室介绍
<p> 高志文校长工作室于2015年3月经县教育局发文同意成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