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假期培训重“术”更要重“心”
此文发表于《教育时报》 2013年7月9日
□ 黎国胜
暑假来临,各种各样的培训热火朝天、如火如荼。教师们刚刚放下教材,来不及抖掉身上的粉笔灰,洗掉满脸的疲惫,又要步履匆匆地坐到各种各样的报告厅,摇身一变成为学生。什么“高效课堂”研修、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主任心理教育高级培训等等,名目繁多。综观这些培训,笔者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重“术”不重“心”,甚至无“心”。
“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是方法、技巧、策略之意。
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都在“术”上下功夫。一是教学之“术”,二是课堂管理之“术”,三是应试之“术”。备课中如何备学生,如何将课备出深度,如何选择教法,怎样确定重难点,怎样选择教学媒体,等等,就是备课要解决的“术”。如何管理课堂纪律,如何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等等,这些就是课堂管理之“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深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如何设问等问题就是课堂教学之“术”。怎样复习,怎样审题,怎样书写,怎样调整考试心理,在考试中怎样超水平发挥,这就是应试之“术”。
各样各样的“术”重要不重要?毫无疑问,这些“术”对教师、对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和掌握各种教学之“术”,对迅速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是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光有“术”还远远不够,我们的培训还要在“心”上下大功夫。
俗话说:养鱼在于养水,养树在于养根,养人在于养“心”。教师培养何尝不是这样?
“良好的教育必定有一个价值的预设:人心向善。基于这一价值预设,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如是说。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尊重学生内心深处本能的善。请看看下面的故事:
校园里开出了硕大美丽的玫瑰花,师生们都非常喜爱。有一天,一位小女孩摘了一朵。所有的老师都要求严惩这位女孩,而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走上前去,俯下身子,轻轻地问小女孩:你摘这朵花要送给谁,孩子你能告诉我吗?小女孩羞涩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校园里有一朵很大很大的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摘下来给她看,看过之后就送回来。
苏霍姆林斯基听后内心颤抖,走上前去扶住小女孩,又摘了两朵并说:这一朵奖给你,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花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培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笔者无数次读过这个故事,无数次为苏霍姆林斯基的善而感动。作为一个教育者,他必须站在人性善的起点上,用尊重、理解、信任去做教育。只有这样,他才能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去保护孩子内心深处最宝贵的“善良”“同情”。
教育家多蒙茜·洛·诺尔特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对教育、对教育者必须要有善良而虔诚的心,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免受世俗的伤害。
教育是成就人的事业。孔子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要成人之美”。教师就是立人、达人、成人之美的人。教师无疑要通过成就学生来成就自己。成就学生,就一定要真心诚意地帮助学生成长。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多去了解他产生困难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责备他。要与他一起共同探讨解决困难的办法,一起去克服困难,多给孩子鼓励,少给学生打击。
学生考试发挥失常时,我们要多去倾听他的心声,而不是呵斥,更不是惩罚。惩罚可能导致学生下次考试更加焦虑、更加紧张,更不容易考出好的成绩。
要让学生知道,任何时候老师都是他成长路上的同行者。在他迷失方向时,老师会给他一道光照亮他前进的方向;在他感到力不从心时,老师会伸出一双援助之手,助他一臂之力;在他失意时,老师会给他鼓励;在他成功时,老师会给他掌声和善意的劝诫。
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师,更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导师。要成为学生人生的导师,就需要教师有一颗上进的心。有了上进之心,教师才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了上进之心,教师才会主动地利用一切机会、克服一切困难主动去钻研教法,追求完美的课堂,追求学问的深度、高度和人生的温度。上进之心,就是教师成就事业的引擎。
教师对教育善良而虔诚的心、上进之心、真诚之心从何而来?显然不是重视“术”的培训所能培养的。要通过教育大家的耳濡目染浸润,要通过身边模范人物的行为点点滴滴地影响,要通过教师慢慢地用心去感悟生活,方能养好教师“心”。
工作室介绍
黎国胜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12月底,是双流县首批成立的5个工作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