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读《教育文摘》,做卓越教师_黎国胜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读《教育文摘》,做卓越教师

文/黎国胜  时间:2017-05-09  浏览数:862

读《教育文摘》,做卓越教师

      此文发表在《教育文摘》杂志2017年第5期
    四川成都双流中学 (610200)黎国胜

2016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名叫《教育文摘》的杂志,杂志开本小、比较薄,封面色彩亮丽,配图简洁清新,凸显出一种高雅的气质和向上生长的活力。再翻看目录,栏目多而不杂,理念新而不俗,文章普遍短小,通俗易懂。我立即喜欢上了这本杂志,当即借回家细细品读。读完过后,一种相见晚的感觉弥漫在我的脑海中,决定来年自己一定要订一本,并且向很多老师作了推荐。

2017年元旦过后我就盼望着第一期的到来,每天经过小区门卫室都要去问一问。1月10号那天,终于到了。我立即带在身上,上班有空在办公室阅读,晚上回家拿出来读读。用了几天时间,一篇不落地读完了全书,这几天又反反复复地挑选其中的好文章细细地回味。突然心中产生了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下来,与同仁们分享。

一、遇见大家,领略大家的风采

杂志开卷篇“只有一位学生的老师”,文中介绍哲学大家金岳霖在清华大学开办哲学系的故事。第一届只招收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邋里邋遢,在课堂上可以说出“金教授,您讲错了”,有时还说“老师,这个您不懂”。而金教授居然不生气,不觉得学生冒犯了老师。他对学生的宽容和尊重、对人才的爱惜简直令人叫绝。看看今天我们的教育,连学生的着装、举止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发型、头发长短,学校都有明确的统一要求。教育如此统一划齐,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怎么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和大师?

“以自身的改变唤醒他人”一文介绍了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在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唤醒,一种体验,一种影响。教师要用全部的爱去唤醒沉睡在学生心中的求真、向善、尚美的种子。因此教育要少一些强迫和说教,多一些体验、身教。

“教育的野蛮与文明”一文,作者介绍了自己读杜威名著的感想。数十年前,教育家杜威的思想对今天中国的教育依然有很好的启示。从某种角度看,今天我们的学校楼更高了,设备更先进了,校园也更大气了。然而,杜威所倡导的一些教育理念仍然没有在校园里生根,离开花结果就更遥远了。

读了“向孔子学习如何做老师”一文,孔子的好学精神,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个性化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方法,即使再过数千年,也仍然会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二、名师引路,领悟成功之道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方向的引领,方法的领悟。而活跃在教育一线的名师的成功经验无疑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借鉴,让我们少走弯路。

贾汉娜2016年当选为“美国年度教师”,她的文化关联教学给我深刻的印象。

在“生命代际关联”一段中,她认为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还要转变为导师、顾问、知己和保护者。这个要求对我而言实在太高,要让学生信任自己,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充分的理解、信任、尊重。

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成为学生的导师,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扎实深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无法胜任的。

在“形成学生带得走的能力”一段中,她强调出色的教师应该善于启发、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不断探索,形成学生带得走的能力。我想这种能力应该就是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才是学生离开学校后终生受益的、恒久的东西。

在“个人气质与教育风格的关联”一段中,她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热情和认同是成功的核心要素。她说:“我必须把每一次相遇当作为孩子创造一次美好加快的机会而紧紧抓住”。教育的意义在于激情,承诺,喜悦和故事。

我想,我们如果能够象贾汉娜那样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把自己全部的智慧、情感倾注在孩子们身上,何愁不能成为名师?


中外教育比较、域外掠影栏目的文章能够开拓一线教师的视野,让我们了解其它国家的教育动态。文海拾贝栏目的文章,让一线教师了解文化大家的精神世界、生活情趣和人生智慧。课程与教学栏目的文章给一线教师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建议。名家论坛栏目的文章紧跟时代,让一线教师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快车。

总之读完《教育文摘》2017年第1期,收获很多。感谢编辑们的匠心和慧眼,向编辑们说一声“谢谢了”。



                                  2017年1月18日

工作室介绍

黎国胜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12月底,是双流县首批成立的5个工作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