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向孔子学习治校之道_黎国胜工作室_双流名师工作室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向孔子学习治校之道

文/黎国胜  时间:2015-11-17  浏览数:1200

   发表于《教育时报》2012年3月31日

□ 黎国胜

当前,课程改革、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内涵发展、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学生个性与特长培养等教育热点或难点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时代赋予教育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破解教育的种种难题,都离不开教育界的中坚力量——校长的智慧。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决策制定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应当具有怎样的智慧?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门下,认真品读《论语》,学习孔子的智慧,感悟治校之道,破解教育难题。  

一、校长治校之本——“正”  

孔子一生没有做过校长,至少没有得到过官方的任命,但是他开创了中国私立教育的先河,可以说相当于现在私立学校的校长。在整个《论语》中,未见他直接论述校长治校之本,但是他与学生谈论了很多从政之道。当今时代,校长治校虽然不同于官员从政,但治校与从政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二者是相通的。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语语·颜渊》)从这段对话我们能够看出,孔子主张从政首先要“正”,即正直、正气、正义凛然。校长管理一所学校首先要有一身正气。校长的一身正气源于哪里?我认为校长的正气来源于“公”,不敢说大公无私,至少要做到少私寡欲、先公后私、公私分明。

如果一个校长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就会患得患失,正如孔子所讲的小人:没有得到就担心自己得不到,得到了又整日担心会失去,为了保住继得利益可以不择手段。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当好校长的。作为校长,无欲则刚,无欲则公,公正处事,方能一身正气。

孔子还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语语·子路》)可见孔子强调从政要以身作则,要起好示范作用。

校长的一言一行要符合社会规范,带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身的行为本身就是对教职工的一种示范,就是一种引领。即使校长不言不语,教职工也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这正像孔子所讲:“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上天不用发号施令,一年四季自然更替,世间万物荣枯、兴衰、成败自有分晓。

校长正直、一身正气,学校的教风自然就会纯正。

今天,社会种种不良风气在腐蚀着一些有权者,腐败像病毒一样侵入了许多为官者的心灵。校长自然要经受各种考验,把握好自己做人的原则,在名利面前要做到“君子坦荡荡”。  

二、校长威信之道——“勤”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子路请教从政之道,孔子讲官员要先给老百姓带好头,然后才能让老百姓勤劳。子路嫌老师讲得少了,请孔子作些补充。孔子补充道:对自己管理的政事要不知疲倦、永不懈怠。

作为一校之长,治理一所学校,当然要“勤”。要勤到学校,如果一个校长经常在外,老师很难见校长一面,就会缺乏沟通,久而久之,干群关系就会紧张,学校正气不能得以弘扬,乌烟瘴气就会泛滥成灾。

作为一校之长,还要“勤”观察,“勤”思考,“勤”研究。

校长应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于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应勤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由事务型校长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校长,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把工作抓到关键点上。

三、校长用人之道——“直”

作为校长,应有识人用人的能力。如何识人、用人?孔子也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末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什么样的人才是仁者、智者。孔子告诉他:仁者爱人,智者善于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又补充道:要提拔重用正直、正派的人,这样做,那些不正直的人就会变得正直起来,不正直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作为一校之长,该如何识人?请看孔子的观点:“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校长看一个人,不能只凭一时一事一言。要认真分析一个人所作所为的动机是否善良,看他结交什么样的朋友;看他做事的方式方法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不是投机取巧、不择手段;了解他对什么事心安、什么事“心不安”。这正如俗话所说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识人重要,用人更为重要。重用什么人,孔子讲得明明白白,就是要重用正直之人。不能重用那些投机取巧、巧言令色之人。孔子言:巧言令色,鲜矣仁。

一所学校重用那些正直、敢于担当、业务能力强的人,学校教职工自然就会增强责任心,就会以钻研业务为荣,就会主动寻求专业成长之路。假以时日,学校的风气就会纯正,歪风邪气自然没有存留空间。

四、校长服众之道——“信”

校长如何让全校教职工信服,如何建立自己的威信?《论语》中也有不少见解,值得校长们学习。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校长的权威不是建立在权力之上的,而是要建立在教职工的信任、真心佩服之上。要让教职工服你,就得用对人,要重用贤者、君子,要远离小人,否则一个学校正气必然消减,邪气上升,学校必走下坡路。

校长要非常爱惜自己的信誉,孔子非常注重一个人的“信誉”。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不讲诚信,怎么能在这个社会立足呢?一个校长如果朝三暮四,朝令夕改,不讲信誉,教职工何以信之?孔子认为,一个国家想强大就要做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如果不得已,可以没有强大的军队,可以没有足够的食物,但一定不能让老百姓对政府失去信任、对人生失去信仰、对生活失去信念。

五、校长提升之道——“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子贡向孔子请教,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以商量的口气告诉他:恕如何?孔子担心学生不明白,又补充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一生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什么?忠恕而已。何谓忠恕?朱熹讲:尽己为忠,推己为恕。恕,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以仁爱的心待人”“不计较过错,原谅”,即要宽容别人的过失,不计较他人的过错。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我们对人之过要宽容些。

人,贵在知错就改。孔子言:过则不改,谓之过也。与人交往时,孔子主张:“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就是说要多称赞和肯定别人的优点、进步、成绩,少提别人的缺点与退步。不要过分苛责别人的毛病,对人不要过于挑剔、责难。过于挑剔的校长难与下属相处,更难以发展教师、成就教师。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校长努力成就教师,教师努力成就学生,反过来,教师与学生自然也能成就校长。学校纪律严明、制度完善非常重要,作为教职员工,在工作中要尽心尽职,工作出了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但是,作为凡人,犯错误是难免的,制度无情,执行有意。在教职工失职之际,处罚不是目的,关键要让其认识到错误,要多理解、宽容教师。“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教师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校长要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自我反思自己在管理上有没有问题。这样的校长一定会得到教职工的广泛拥护。

工作室介绍

黎国胜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12月底,是双流县首批成立的5个工作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