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刘光文名师工作室2017年3月简报集
双流区刘光文名师工作室
活动简报
2017年3月
双流区刘光文名师工作室简报
主 管: 双流区教育局
双流区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名师工作管理办
主 办: 双流区刘光文名师工作室
主 编: 刘光文
编 委: 刘 冕 欧禹良 邱 琳 尚 敏 孙 静
孟海军 曾兆熙 郝碧娅 陈 文 杨 漪
工作室: QQ交流群:66459484
本 期: 策划、编辑:孙静
三月
阳春三月, 鸟语花香,
怀揣梦想,翘首企盼,
迫不及待地扑向美丽的春姑娘怀抱,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三月的春风虽然不像冬天的风般凛冽激昂,
虽然不如夏日的凉风般宜人,
却让我们获得新一轮的生命与感悟。
她轻轻地爱抚着我们,
就像是温柔的母亲,
唤醒我们陈旧的回忆。
一曲春魂,心怀美丽,
悠长的守望涌动着神韵的三月天,
行云流水间梦断天涯,
幽香的诗句在无我的境界里寻找远古的风雨,
释放情怀,悠悠心曲流淌着水一般的文字。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正如三月的我们。
目 录
序:
三月……………………………………………………………2
主题活动:
1.立足课堂,努力前行——有效问题实践研究……………4
2.互励共进在三月,砥砺前行是一家
——有效问题实践研究……………6
新学员简介:
陈文……………………………………………10
文章推荐:
教给学生地理方法的路径——袁孝亭教授……12
主题活动
双流区刘光文名师工作室
简 报
立足课堂,努力前行
活动时间:2017年3月10日
活动地点:成都棠湖外国语实验学校
参加人员:刘光文导师、棠外林老师及地理组教师、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
活动主题: 有效问题教学研究
活动内容如下:
春风送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刘光文导师带领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棠湖外国语学校进行有效问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首先,永安中学的尚敏老师呈现有效问题课堂教学。她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为题,分别从海拔、地势起伏、地形类型及分布对太阳辐射、气温、降水的影响进行深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及考纲进行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走向素质教育。
其次,听课教师对尚敏老师的课堂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棠外地理组黄强老师对本次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疑惑。分别为:地形特征与地势特征的区分;高二区域地理教学究竟要进行到何种程度;如何与高三的专题教学进行区分;此后,棠外地理教研组长林老师表达了对刘光文名师工作室活动的高度肯定与赞赏,林老师认为工作室活动的每一次举行不仅扎实有效,而且为工作室成员的成长提供了机会与平台,促使工作室成员一次次的收获与进步。对于本次活动,林老师交流了自己的观点。肯定之处主要为: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课标;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信心的建立。建议主要为:增加感性材料,突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最后,刘光文导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同时也希望尚老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对课标的深入解读与落实,更加充分的挖掘材料。也希望尚老师不断努力突破自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本次的活动扎实有效的举行,不仅使尚老师在专业上收获颇丰,也使她坚定了努力的步伐,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增添了一份前行的力量。
双流区刘光文名师工作室
简 报
互励共进在三月,砥砺前行是一家
活动时间:2017年3月17日
活动地点:棠湖中学
参加人员:刘光文导师、名师工作室全体新老成员
活动主题: 有效问题教学研究
活动内容如下:
三月的春风吹散了久久徘徊的雾霾,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刘光文导师带领名师工作室的新老成员们成员齐聚棠湖中学新校区,对高三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首先,永安中学的尚敏老师在高三(22)班,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为题,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她分别从“地形对气候分布影响”、“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三个方面一一展开,深入讲解,并且每个要点配合恰当的例题,这样使得学以致用,大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及考纲进行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走向素质教育。尚敏老师以独特的亲和力深得学生们喜爱,也令众教师印象深刻。从学生学习角度看,学生参与程度较高,学习热情高涨。从教学目标角度看,学案教学目标罗列不够严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学生对前两者学习目标达成度较好,由于时间关系最后一点教学目标并未展开。
然后,孟海军老师紧接着以“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题,给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讲评课。从学生学习角度看,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负责讲题的学生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十足就像一个老师。孟海军老师充分展示给了大家学生“非知识性”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深得大家认同。教学过程上:孟海军老师 “试题展示—学生分析—学生打分并且评价—其他同学补充—反馈练习”,流程范式化,并且操作恰当,非常精彩。从学生参与角度上看,学生很好的体现了主体地位,可是参与的面比较狭窄,并没有能够调动绝大多数人。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上看,以试卷考题为例,展开课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后紧接着用联系册上的题目作为反馈联系,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个知识点。
再然后,老师们在会议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对于尚敏老师的课大家提出了以下亮点和建议。
亮点:
ü 亲和力强,“如沐春风”。
ü 充分关注到了学生,课堂氛围较好。
建议:
Ø 题目的问题设置不够精准。
Ø 不为讲题而讲题,应该更加强调总结,建模。
关于孟海军老师的课,大家提出了以下亮点和建议。
亮点:
ü 充分展示了学生,学生能力强。学生在课堂体现了很好的主体地位。
ü 注重学生习惯培养。
建议:
Ø 应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暴露问题。
Ø 方法指导不足,例如学生书写。知识应当点破关键。
Ø 应该要多注意学生笔记。有讲解,也要关注学生有所落实。
在讨论中,刘光文导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并且提出了今后关于说课的要求,尽量避免无用的交代,而是重点从“教学目标”“实施策略”“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讲。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教学交流。最后,扎实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了中午,全体新老成员共进午餐。刘光文导师对五位新学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本次的活动扎实有效的举行,相信所有学员在专业上收获颇丰。也坚信我们能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砥砺前行,共创辉煌。
新成员介绍
陈文,棠湖中学地理教师,30岁,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013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科教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成为棠湖中学一名高中教师,现任教高二年级地理教师和地理备课组组长。
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一直担任两个文科班地理教学工作和学生导师工作,凭借踏实认真的态度和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个人教学成绩优良并得到学生和学校的好评,很好的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此外,任教期间多次参加公开课授课和学科专题讲座。
在教学研究方面,将教育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努力提升个人教育科研水平。一方面,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了5项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有:双流区区级课题《高中地理有效问题教学法研究》(已结题)、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专家课题《高中地理有效问题教学研究》(已结题)、成都市市级名师课题《高中地理有效问题教学实践研究》、教育部资助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三段教学”实践研究》和成都市教育科研课题《全面“选课走班”之实践研究》;另一方面,及时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考转化成论文成果,撰写的论文参加成都市教育科研论文比赛获5个二等奖;此外,还坚持试题研究并尝试进行试题改编和自主命题,2016年参加双流区高中地理学科高考模拟试题命制比赛获得学科集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
座右铭:“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教育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文章共赏
推荐理由:新课程最大的特色是增加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如何在地理课堂中关注过程与方法?作为地理教师教给学生地理方法的路径是什么?
主讲嘉宾:
袁孝亭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核心成员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认识区域特征的时候很重要的路径一定是:先找出区域地理要素特别显著的征象和标志,然后将其综合起来。四个区域:南方地区从气候角度来说高热,西北内陆区 典型气候特征干旱。找寻特别显著的标注的路径是什么,即方法;认识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找气候方面的特别显著的征象和标志。
路径一:对这个区域冷热干湿的性质要做出准确判断
回到最主要的因素:气温和降水
如果最冷月的气温在零度以上,我们就可以说温暖。
多雨湿润 也是有气候指标的: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就可以认为是多雨,月50干旱,月30干燥干旱。气候类型构成:南方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如何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特别丰富,比如中国,中国的气候总的来看,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同时,季风气候类型显著。到南方区域的时候,绝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路径二:说一个地区气候类型的时候实际上是对气候类型构成的描述
气候的空间排布有的话我们就分析,认识区域的自然特征就一定有它的线索。
我们交给学生方法的极端重要性就在这里。大洲、国家、地区的气候特征,虽具体表现不一样,但是认识的路径是一样的。交给学生认识气候特征的方法,线索对我们分析,组织教材很有用。
推荐一:上述方法为在地理教学上应用范围较广的方法,此方法同样适用高中地理教学。
特定空间划出来以后我们要考虑在这个空间里充填了什么?这点极端重要
在这个特定充填了重要要素,这些要素怎么配置和组合?
由于稍显抽象,袁教授给大家举个例子。
将思考的对象放到地球表层的特定空间里在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充填了什么:在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它们是如何配置和组合的?这种配置和组合产生了何种影响?作用形成了什么特征?该问题指向气候,气候的特征,分布,影响,还是成因?或者影响气候的因素?该问题实际指向的是影响气候的因素。搞清楚这点后,就要在这个特定空间充填影响气候的因素。
我们要想影响气候的因素是什么?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地理性原理问题。
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为什么欧洲西部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指向:向气候的影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洋流,地形,纬度。应答域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来具体到 受大西洋的影响最深的因素,三面临海,海岸线曲折,盛行西风。
地形:平原为主,山脉集中在南部 东西走向,北大西洋暖流。要素的充填之后,这些要素怎么配合和组合的,产生了什么作用?纬度40-60之间,所以终年盛行西风。地形平原为主,西风容易到达内力,山脉走向原因不能阻挡西风的深入。
该思路也适用于刚才第一个北京的案例。
北京的显著特征是首都北京,历史悠久--古都北京
该思路拓展一下的话可以用到高考试题的解答。
看资料,材料常常按时答题线索
侵蚀强度大了会造成含沙量的影响。
水温高低的影响又是什么?
特定空间:西西伯利亚平原→要素的充填一定要考虑问题的应答域
问题本身的指向 :沼泽---沼泽的成因。应答域的话不是泛泛的沼泽的成因,而是沼泽广布的原因。
同一般的道理来讲原因:地势,透水层透水不畅,水源,气候的问题。作答该题不能泛泛的作答,而应该具体化到特定的区域沼泽广布的原因 。
看图:高纬度低温,气温低,蒸发量少;再看图: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容易积水,蒸发弱。
材料给了很好的线索
叶尼塞河和鄂毕河谁侵蚀强一些,谁弱一些?落差的问题,水的问题,水文特征成因。
教学生→这个是审题的一个基本线索。
特定空间在哪里?如果融入地理思想,大尺度,小尺度,地理问题就会变得很鲜活。
袁教授给出两幅图,如上
袁教授说从教方法的角度来说右图起的作用更多。为什么呢?道理何在?
讲解:右图讲机理,描述一个地方位置的时候,描述是有特有的方法和路径。首先要确认好参照物 (参考系),以纬度为参照物,以海陆为参照物,以山河为参照物。确定位置时首先要确定参考物。
当参照物确定以后,就要描述区域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位置时首先要确定参考物
描述空间关系要把握几个要素:方位、距离、临界关系。
确定一个区域的参照物也是有方法论可以依循的。该区域是否有特殊纬线可以作为参照物大的要领是找参照物,有没有特殊纬线?
为什么要选第2个图,揭秘:
第一个图学生没有困惑的过程,找的过程。当学生不明白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告诉学生要领:找特殊纬线。那其他的经纬线都成为背景。
教方法是一个找的过程,找到后再去描述和参照物的关系,方位的问题。
当学生掌握方法以后,任何一个地区位置的时候先找特殊纬线,然后找特殊纬线与该区域的关系。
学生掌握要领后会直接去找特殊纬线,印度--北回归线;该区域与北回归线的关系:方位,距离临界关系。北回归线---从印度中偏北部传穿过。
任何一个东西背后都是有方法的,认识处于的差异都是有方法可循。
推荐的第二个方法:整体扫描与局部聚焦
教学的要领:空间尺度大小对读图的作用极大。
南方地区为例
教学的要领:空间尺度大小着眼,从区域属性着眼。
微观实际具体分析,东西部明显的区域内差异。
概况:东部平原丘陵为主 西部高原盆地为主
以图做媒介和工具,研究地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规律和变化趋势
空间分布和演变,注重区域差异和差异比较,大的扫描结束以后再局部聚焦。先整体扫描看区域内部的一致性看区域内的差异 再局部聚焦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地形的形态 颜色与地形类型 东西横看,南北纵看。这样我们对南方地形的认识就丰富,立体,全面了。
又一例子,高考题。
整体扫描看区域的差异:两边高中间低
整体扫描的方法特别重要
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扫描一下:500强在中国分部是不平衡的。东多西少。主要集中分部在长三角,环渤海。
背后的学理是尺度思想在起作用
大尺度找共性,小尺度关注差异 我们可以变成教学上要掌握的要领
大尺度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忽略,舍得忽略 注重普适性;
小尺度区域:就要注重细节特征喽。
答疑环节
第一组问题:
1.关于云南西双版纳气候,资料说热带季雨林,我们在教学时是否需要进行拓展讲解?
2.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和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差别和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袁教授回复:中学教学就说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是热带季雨林,这样就比较准确。
回复2:初中的区域地理是真正意义传统的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
初中地理除了前边的部分都是传统的地理,高中的区域是细分的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初中侧重区域特征,有时候稍带区域和区域的联系,区域发展的联系;高中上一条则成为核心教学点。
第二组问题:
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没有一般意义的方法?如地理八股,还是什么股都不要?
2、关于空间充填的思想方法,需要学生有空间的概念,可许多学生一点地理事物都不了解,哪来的“空”的空间让学生来学习填充?
3、区域地理学派思想,经过了七十年代计量地理学和后现代思潮的冲击,复苏后又有哪些新变化?
袁教授回复:1.地理方法的层次:识地理位置,区域特征,区域差异都有它们的方法,因此应该是有一般意义的方法,不是八股,不是死套硬套。只能说有方法可循,并非是八股的死条条框框。
2. 空间充填的思想,特定区域是确定的,不用学生去思考空间概念,已经是确定的在那里的。根据问题的指向去考虑问题的充填,空间概念不是空的,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题目中的
3. 受到冲击,可是又何如?
我们在认识区域时还是遵循这点,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高中地理新内容上更起作用哦
第三组问题:
1.为何我国高中教材不采用“柯本气候分类系统”?世界通行的分类法是什么?
2.地理因果关系有没有单纯的“一因一果型”,有没有典型的实例?
3.地理的综合性很强,各种因果关系又是相互联系的,有很强的整体性,具体怎么样的联系才是因果关系?
4.作为因果关系一定有时间顺序上的前后相继性吗?是不是一定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袁教授回复:一组关于因果的关系,世界通行的分类法未知,因果关系,建议大家看哈维的《地理学中的解释》。
第四组问题:
很多地理老师高考后感觉白教了,学生考后感觉地理白学了,袁教授对于高考地理备考有好的建议吗,怎么改变学生和老师的这种感觉?
第三本推荐书目
袁教授回复:问题材料千变万化,题型各种,但是基本原理一般法则是不变的。掌握地理学最基本的原理,方法,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是白学了。但是如果放到具体的地方话,在考的时候就会起作用,但是我们能不能抓住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很重要。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看我们是否能做到以地理学的视角去看待。访谈到此结束。
工作室介绍
<p> </p> <p> <br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