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 深耕教研共成长
成都市高中物理菜单培训活动纪实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理念,探索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目标结构的有机融合,3月6日,2025年成都市高中物理菜单培训暨《基于问题情境的高中物理结构化教学实践研究》专题研讨会在成都棠湖中学顺利举办。全区高中物理教师代表齐聚棠湖中学,共同见证两节由棠湖中学的莫易丹老师和双流中学的邓玉老师,就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天体运动》展示的精彩的"天体运动"同课异构课堂。
【课堂显匠心】
棠湖中学莫易丹老师采用问题链教学法,引导学生探讨地心说与日心说,为后续开普勒定律教学奠定基础;通过“画椭圆”活动,学生直观理解天体轨道几何特征;利用Excel拟合数据,自主推导“a³/T²=恒量”,突破传统猜想;对比行星轨道数据,建立“椭圆近似圆”的物理建模思想。
双流中学邓玉老师采用视频形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中国古代六大学说、地心说与日心说,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理解和看法。课堂上,邓老师通过“画一画”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椭圆的形状与性质。同时,利用Geogebra软件动态演示开普勒椭圆轨道上的速度变化,将抽象定律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宇宙密码”,并结合春夏秋冬的真实情境,解释轨道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位置与季节长短的关系。此外,邓老师还使用Excel展示真实数据散点图,拟合a³-T²函数,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线性关系。
【研讨促提升】
各校老师就对《天体运动》两节同课异构研究课例进行了分组讨论,并进行了学习交流。教师代表进行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两节研究课都强调了科学家精神与探索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历史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了物理学史的价值,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新颖有效。同时,也有老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在本节课中应更加重视椭圆的概念,而将圆的建模部分挪动到后面进行。这一观点为教学安排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顺序。通过讨论交流,老师们在肯定莫老师与邓老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围绕开普勒轨道定律的教学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为《天体运动》教学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双流区物理教研员刘婷老师对莫老师和邓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两节研究课均突出了“数字、数智”赋能物理教学的优势,同时在总结中提出新思考:“两位老师的课例为结构化教学既有相同点又有各自的个性,但还可以就了解中国古代探索天体运动的六大学说做一个先行的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典籍,自主梳理盖天说、浑天说等理论演变,在项目化学习实践中感悟科学探索的历史。”
通过同课异构、讲座以及其他教师的点评和交流,为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共同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目标和情境结构化实践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也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此次《基于问题情境的高中物理结构化教学实践研究》活动取得了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