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双流教科院>>研培新闻

聚焦核心素养,共探教学新路径

2025年春期双流区小学信息科技学科课标教材培训

文/陈丹  图/陈丹  时间:2025-03-14  浏览数:287

2025年3月6日,双流区小学信息科技学科课标教材培训活动在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顺利举行,来自全区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新课标理念下的教材重构、核心素养落地及跨学科实践展开深度研讨,共同探索信息科技教学新方向。

四校联动,共话教材新实践

活动以四所学校的课标教材解读分享为主线,覆盖三至六年级全学段,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案例剖析,展现信息科技教学的创新路径。

三年级下册:解码在线学习,赋能成长新程

ueditor

双流区协和实验小学朱玉、裴迅老师以“在线学习初体验”为核心,结合新教材设计,从课标分析、学情特点到单元实施层层递进。通过创设“航天科技知识宣讲”大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在线学习工具使用、资源管理及路径梳理技能,强调信息意识与计算思维的培养。课堂活动设计注重真实性学习,如“探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线协作绘制维恩图”,让学生在真实任务中提升数字化素养。

四年级下册:跨学科融合,实践赋能素养

ueditor

ueditor

教科院附属学校邱慧萍、陈丹老师以“非遗文化传承”为主题,重构教材单元,探索跨学科融合新思路。通过“非遗影像记录与传承”项目,整合信息科技、语文、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知识,设计“处理非遗照片”“制作电子相册”“讲述非遗故事”等任务,强化学生数字化创作与协作能力。活动中还提出“自然探索家”“健康小卫士”等拓展主题,为跨学科实践提供多样化范本。

五年级下册:教材重构破旧序,素养进阶立新章

ueditor

迎春小学杨舒雯、郑彦老师聚焦人工智能教学,以“智能学习”和“综合实践”为主线,通过“初识AI原理”“体验机器学习”“植物识别模型训练”等活动,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技术应用。课堂融入“自我评价量表”,从“分辨AI应用”到“理解数据质量影响”,层层落实信息社会责任与数字化创新能力,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素养进阶课堂。

六年级下册:开源创新,探索机器人世界

ueditor

圣菲学校杜璠、甘钰雷老师以“走进机器人”项目为依托,通过“三学六步”灵动课堂模式(独学、互学、展学),带领学生从理论认知走向实践创造。课堂结合开源硬件,设计“智能交通灯”“垃圾分类机器人”等真实项目,融入AI解惑、手绘电路图、编程测试等环节,培养学生工程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彰显“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课程理念。

活动最后,双流区信息科技教研员王鹏老师结合分享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三点核心建议:

1.素养导向,重构教材逻辑:强调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以真实情境和项目任务驱动学习,避免课时目标“大而空”;

2.跨学科实践,突破学科边界:倡导将10%课时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非遗、生态、健康等主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3.评价革新,以评促教促学: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智能化工具结合,让评价反哺教学,助力核心素养落地。
    王老师特别指出:“信息科技教师应主动拥抱技术变革,以学习力引领创新力,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公民。”

ueditor

本次培训活动既是对新课标理念的深度落实,也为区域信息科技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双流区教师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持续探索素养导向的课堂新样态,为学生的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奠基,共同书写信息科技教育的新篇章!